《模型理论》连载二十五:第七章<四段五点预测> 第二节 下跌四段五点模型(下)

分类: 模型理论1 |
本章导语
上一章中讲到的内容是将这些小波动独立出来研究,但股市是一个整体,股价的每一次波动有其独立性,这些波动之间又有其关联性,如果我们把这些看似独立的波动关联起来看,就会发现相邻的一波涨跌走势是最有研究价值的。
如果相邻的一波上涨和下跌走势中,上涨走势的幅度大于下跌走势的幅度,我们就称这样的走势为涨多跌少基础模型;反之,如果下跌走势的幅度大于上涨走势的幅度,我们称这样的走势为涨少跌多基础模型。通过观察,我们能够发现,在股价运行的整体走势中,上升趋势是由一个个涨多跌少模型组成的,下降趋势是由一个个涨少跌多模型组成的。
实际上这种形态是股市中数形结合的基础,也是模型理论建立的根基。本书中的内容都离不开数与形的范畴。
(接上一篇博文)
下跌四段五点之 G 点
G 点的计算模型是下跌四段五点模型的最后一个子模型,如下图中 S、 H、E、N、G 分别为下降趋势中的高低点,它们共同组成了下跌四段五点模型。

图 7.2.G 下跌四段五点模型示意图
如图所示,通过已知的几个点,可以求出未知的 G 点,G 点的计算公式如下:
计算出 G 点的价格后,在 G 点的目标位处作一条压力线,如果股价反弹到此处出现长上影线、大阴线等明显无力突破的 K 线特征时,就可以卖出股票。
具体案例如下:

图 7.2.H 西藏珠峰日线走势图
如图是 600338-- 西藏珠峰从 2015 年 5 月 27 日到 2015年9月16日的日K线走势图。图中股价处于下跌走势,笔者用红绿色线条将一个完整的下跌四段五点模型标记出来。
模型的最高点 S 为 43.20 元,低点 H 为 24.98 元,N 点为 20.00 元。 当指数在 N 处(20.00 元)出现波段低点起涨后,我们就可以根据下
面的公式来计算 G 点的目标位,同时也是股价反弹的目标位:
需要注意的是,G 点的目标位计算公式需要用到 N 点的值:20.00 元。 将 N 点的值代入 G 点计算公式可求得 G点的目标位为:
然后以目标位 26.30 元为基础作出一条 压力线(如图中蓝色直线)。表明股价在此位置存在压力,应注意股价下跌的风险。
在实际的走势中,股价于 2015 年 8 月10 日最高价达到压力线附近(图中黄色箭 头标识),次日股价上影线刚好达到压力线 26.30 元之后回落,则可视为减仓或卖出点。
股价回落之后再次上涨,2015 年 8 月 18 日 K 线实体突破压力线后回落, 20 日出现最高点 27.12 元,并且收出长上影线后收盘于压力线位置下,说明股价上涨动能渐弱,可视为卖出时机。
据此操作,投资者可以回避之后下跌带来的风险。 这个案例是股价上影线和实体突破压力线,但回落到压力线之下的情
况(注意股价一旦出现长上影线并回落到目标位之下,则应留意风险), 另一种情况是股价运行接近支撑位即开始上涨。具体案例如下:

图 7.2.I 丽江旅游日线走势图
如图是 002033-- 丽江旅游从 2015 年 12 月 24 日到 2016 年 2 月 29 日 的日 K 线走势图。图中股价处于下跌走势,笔者用红绿色线条将一个完整的下跌四段五点模型标记出来。
模型的最高点 S 为 18.76 元,低点 H 为 13.23 元,N 点为 12.21 元。 当指数在 N 处 12.21 元出现波段低点起涨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公式
然后以目标位 14.54 元为基础作出一条压力线(如图中蓝色直线)。表明股价在此位置存在压力,应注意股价下跌的风险。
在实际的走势中,股价于 2016 年 2 月 16 日最高价达到压力线附近,最高价为 14.43 元,仅与压力线相差 0.11 元,出现长上影线并且收盘于压 力线之下,说明股价上涨动能减弱,可视为减仓或卖出时机。
在实际走势中指数于 14.43 点之后开始下跌,最低跌到 11.36 元。据此操作,投资者可以回避此次下跌带来的风险。

图 7.2.J 下跌四段五点模型示意图
以上就是由下跌四段五点模型所衍生出的三个子模型,与上涨四段五点模型相同的是,这三个模型既可独立使用又可互相结合,整体组成四段五点模型对某一段走势进行把握。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