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理论》连载二十二:第七章<四段五点预测> 第一节 上涨四段五点模型(下)

标签:
模型理论孙国生 |
分类: 模型理论1 |
本章导语
上一章中讲到的内容是将这些小波动独立出来研究,但股市是一个整体,股价的每一次波动有其独立性,这些波动之间又有其关联性,如果我们把这些看似独立的波动关联起来看,就会发现相邻的一波涨跌走势是最有研究价值的。
如果相邻的一波上涨和下跌走势中,上涨走势的幅度大于下跌走势的幅度,我们就称这样的走势为涨多跌少基础模型;反之,如果下跌走势的幅度大于上涨走势的幅度,我们称这样的走势为涨少跌多基础模型。通过观察,我们能够发现,在股价运行的整体走势中,上升趋势是由一个个涨多跌少模型组成的,下降趋势是由一个个涨少跌多模型组成的。
实际上这种形态是股市中数形结合的基础,也是模型理论建立的根基。本书中的内容都离不开数与形的范畴。
(接上一篇博文)
上涨四段五点之 G 点
股市中的大趋势往往不会轻易变化,像上一个案例中那样大幅度的转 折毕竟是少数,在上涨趋势中,股价出现 N 点之后更多的是进行一个小幅度的调整之后继续上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把握到一个良好的买入时机,抓住上涨。

图 7.1.J 上涨四段五点模型
G 点是上涨四段五点模型中最后一个点,当股价从 N 点开始回落时, 就可以根据 G 点的求解公式:
计算出 G 点的目标位,以此目标位作一条水平支撑线,当股价以下影线接近或跌破此位置时(跌破的情况要求收盘价位于支撑线上 3% 以上), 即可视为良好的买入点。
实战案例如下:

图 7.1.K 新钢股份日线走势图
如图是 600782-- 新钢股份从 2014 年 8 月 18 日到 2014 年 12 月 22 日 的日 K 线走势图。图中股价处于上涨走势,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上涨四段五点模型,并用红绿色线条标记出来。
模型的最低点 S 为 3.27 元,高点 H 为 4.27 元,N 点出现在 4.94 元(因 为 G 点公式中不涉及 E 点,故此处未将 E 点价位列出)。
当指数在 N 处 4.94 元出现下跌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公式:
计算 G 点的目标位,此目标位同时也是股价回调的目标位。需要注意的是,G 点的目标位计算公式需要用到 N 点的值,将 N 点的值代入 G 点计 算公式可求得 G 点的目标位为:
然后以目标位 4.32 元为基础作出一条水平线,则这条水平线将对股价产生支撑作用(如图中蓝色直线),应注意把握买入时机。
在实际的走势中,股价于 2014 年 11 月 21 日最低价达到 4.29 元支撑线附近,在低于支撑线 0.03 元的位置出现最低点,最终收盘于支撑线上, 则此处可视为买入时机。
据此操作,投资者把握到了相对底部。
本案例中 G 点处 K 线下影线较短,跌破支撑线的幅度也比较小,另一种典型的情况就是 G 点处 K 线以长下影线跌破支撑线,但最终收盘于支撑线附近,这种情况下,若次日的股价上涨并收盘于支撑位之上,则可视为 买入时机。
具体案例如下:

图 7.1.L 天通股份日线走势图
如图是 600330-- 天通股份从 2015 年 1 月 29 日到 2015 年 3 月 18 日 的日 K 线走势图。图中股价处于上涨走势,同样建立上涨四段五点模型,用红绿色线条将这个模型标记出来。
模型的最低点 S 为 10.06 元,高点 H 为 11.37 元,N 点出现在12.11 元。 当指数在 N 处 12.11 元出现下跌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公式
计算 G 点的目标位,同时也是股价回调的目标位,需要注意的是,G 点的目标位计算公式需要用到 N 点的值,将 N 点的值代入 G 点计算公式可 求得 G 点的目标位为:
然后以目标位 11.39 元为基础做出一条水平支撑线(如图中蓝色直线),表明股价可能在此位置受到支撑,应注意把握买入时机。
在实际的走势中,股价于 2015 年 3 月 12 日出现最低价 11.23 元,且当日收盘价在 11.38 元,恰好比支撑线低 0.01 元,次日股价上涨突破支撑线并且收盘于支撑线之上,表明股价涨势强劲,则此处可作为买入点。
据此操作,投资者把握到了随后的一波涨幅达 48.71% 的上涨。

图 7.1.M 上涨四段五点模型
以上就是由上涨四段五点模型所衍生出的三个子模型,这三个模型各有各自的作用,既互相独立又可互相结合,整体组成四段五点模型,对某一段走势进行把握,这样即使对某一个点预测有失精准,其他点位仍可把握。
熟知模型理论的读者们一定不会不知道台阶模型,台阶模型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对股价的精准预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误差经常可达一个点之内。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