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理论》连载二十:第七章<四段五点预测> 第一节 上涨四段五点模型(上)

标签:
模型理论孙国生 |
分类: 模型理论1 |
本章导语
上一章中讲到的内容是将这些小波动独立出来研究,但股市是一个整体,股价的每一次波动有其独立性,这些波动之间又有其关联性,如果我们把这些看似独立的波动关联起来看,就会发现相邻的一波涨跌走势是最有研究价值的。
如果相邻的一波上涨和下跌走势中,上涨走势的幅度大于下跌走势的幅度,我们就称这样的走势为涨多跌少基础模型;反之,如果下跌走势的幅度大于上涨走势的幅度,我们称这样的走势为涨少跌多基础模型。通过观察,我们能够发现,在股价运行的整体走势中,上升趋势是由一个个涨多跌少模型组成的,下降趋势是由一个个涨少跌多模型组成的。
实际上这种形态是股市中数形结合的基础,也是模型理论建立的根基。本书中的内容都离不开数与形的范畴。
第一节上涨四段五点模型
对于广大散户来说,只有上涨才能赚取利润。所以对于上涨趋势的确认和卖点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实际上上涨趋势就是股价涨多跌少的走势,我们将这种走势用简单的图形表现出来,就得到了上涨趋势的基础模型,如图7.1.A所示:
图7.1.A
可以看到,上涨趋势的基础模型是由一个长的上涨波段和一个短的下跌波段组成的。将上涨起点标记为S,上涨的波段高点标记为H,回调结束点标记为E。所以上涨趋势的基础模型就是由两个波段和三个点组成。
第二章第三节中提到分形与台阶预测时笔者就已经画出了这个基础模型,当时留下一个问题:既然上涨趋势的基础模型是由两个波段三个点组成的,那为什么预测的时候需要建立四段五点模型呢?
因为上涨趋势用最简单的语言描述就是至少连续两个高点和低点依次抬高的走势。也就是说,至少要有两个基础模型组成的走势,才能确定上涨趋势,如图7.1.B所示:
图7.1.B
所以四段五点的走势才是确定上涨趋势的标准。对于上涨趋势四段五点的研究,是为了通过上涨趋势中一个波段的高点和低点来预测股价回调的低点,以及再次上涨的高点和再次回调的低点。
简单来说,就是在已知S点、H点的情况下,求取E点、N点和G点的过程,实际上这也是由上涨四段五点模型所衍生出的三个子模型。在本节的内容中笔者没有涉及到扩展模型,所研究的只是正常趋势下四段五点之间的关系。
上涨四段五点之E点
简单来说,预测就是通过已知的行情推导出未知的走势,在这一点上有点像数学题,都是根据已知求解未知。空间模型就是将各种不同类型的预测模型固定化,通过固定的公式表现出来。而在所有的预测模型中,上涨趋势中的回调,尤其是第一次回调是预测成功率最高也是最有实用价值的模型。
图7.1.C
如图7.1.C所示,S点是行情的起点,前文中笔者强调过,分形的最高点与最低点对于预测的分析意义是最强的,所以S点的选取一般为下分形的最低点。H点为上分形的最高点,也是波段行情的最高点,H点出现之后市场开始回调。
由上面的图形,可以根据S、H点来推测出未来的调整低点E。首先从S点作一条水平线,然后以H点为起点向下作这条水平线的垂线与水平线相交于点A,如此就形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SHA。然后将线段HE延长与直线SA相交于点C,此时形成了一个与左侧的直角三角形SHA对称的直角三角形AHC。回调点E在线段HC上,过E点做一条与线段HA相交于点B的水平线,就形成了一个小的直角三角形HBE。
如图7.1.C,从几何学的角度,想要求解E点的值,就需要找到小三角形HBE与右侧大三角形HAC的比例关系,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律,可以求出三角形的各条边,由此直接找到两个三角形之间的比例关系。
通过前文中的讲述,笔者想告诉各位读者的是:根据已知的S点、H点是可以计算出未知的E点的。
计算的原理很简单,过程很复杂。下面是根据已知的S、H点求解E点的计算公式:
计算出E点的价格后,就可以用H点的价位与E点的价位为基础画出箱体,并等待股价以特定的方式达到箱体附近以把握买入时机。
特定的方式包括两种:
一是股价最低点达到箱体下沿后反转向上,这种情况是最好的买入点;
另一种方式是股价跌破箱体下沿后再次突破箱体下沿时可作为买入点。
作为一个成熟的投资者,无论何时都不能忘记止损,一套成熟的交易方法一定会有完善的止损机制,四段五点模型自然也不例外,买入之后箱体下沿作为止损位,只要未来的价格跌破箱体下沿就是卖出点。如果股价以大阴线的方式跌破箱体下沿就放弃买入。
需要注意的是,当股价跌破箱体下沿时不是买入时机,等股价以收盘价再次突破箱体下沿,并且在 K 线图上形成长下影线时才是买入时机。
图7.1.D
如图7.1.D是000027--深圳能源从2015年2月11日到2015年4月3日的日K线走势图(本章中部分个股案例中价格为未除权价格)。
图中股价处于上涨走势,我们可以建立一个涨多跌少模型,用红、绿色线条标记。模型的最低点S为6.66元,最高点H为8.70元,根据公式,可求得E点的预测位为:
然后以高点8.70和E点的预测位7.61分别为箱体的上沿和下沿画出箱体(如图中黑色虚线标识)。
本案例中的情况就属于第一种特定方式。在实际的走势中股价于2015年3月24日以8.42元的价格开盘,开盘后指数下跌收出阴线,最低价为7.84元,几乎达到箱体下沿后反转向上收出长下影线,那么此时买点出现。同时将止损位设置在箱体下沿处,若买入后股价再次下跌跌破箱体下沿应果断止损。
在实际走势中,股价接近箱体下沿后出现大幅上涨,投资者可据此买到波段最低点。
实际上在具体买卖点的选择上,采取的方式可以分为激进与稳健两种。激进的方式是当股价的运行达到箱体下沿后向上或者在接近箱体下沿的位置收出长下影线则买入,激进的买入方法的好处是往往能抄到回调中的最低点,坏处是在实际的走势中市场可能会有跌破此位置的风险。
保守些的方法能够大幅降低买入后市场下跌的概率,但是把握不到市场的波段最低点,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在画出箱体后,等待股价以收盘价站稳箱体下沿,并且突破幅度达到箱体下沿的3%时再买入。
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交易风格决定具体采用哪种方法。但是对E点的预测在使用中最大的特色就是能抄到上涨中回调的最低点,所以当涨势较强时,各位读者可以考虑多采用第一种方法,但是不论哪一种方法都必须要设定严格的止损,具体的止损位一般以实际操作中买入的点位作为止损标准。
图7.1.E
如图7.1.E是600774--汉商集团从2015年3月26日到2015年6月26日三个月间的日K线走势图。
这个案例中的走势很典型,包含了第二种特定的买点选择方案中可能会出现的两种情况。
首先明确图中股价正处于上涨走势中,用红、绿色线条将两段涨多跌少的走势标记出来(红色线条标记上涨,绿色线条标记下跌),左侧第一个涨多跌少走势中的E点同时也是第二个模型的起点S,笔者用黑色和粉色区分两段走势中的点位。
左侧第一段涨多跌少走势中最低点S(黑色)出现在19.12元,最高点H为28.49元,根据公式,可求得E点的预测位为:
然后以高点28.49和E点的预测位23.34分别为箱体的上沿和下沿画出箱体(如图中黑色虚线标识)。
第一个模型中的情况就符合第二种特定方式,即股价最低点达到箱体下沿后反转向上。在实际的走势中股价于2015年5月6日以22.86元的最低价跌破箱体下沿,之后两个交易日股价一直受到箱体下沿的压力,直到2015年5月11日股价高开,收盘价站在箱体下沿之上,此时买点出现。
同时将止损位设置在箱体下沿处,若买入后股价再次下跌跌破箱体下沿应果断止损,可以看到买入之后股价开始下跌,但最终并未有效跌破箱体下沿,之后股价出现了大幅上涨,投资者据此可买到上涨回调中的低点。
右侧第二个模型的最低点 S(粉色)为 22.27
元,最高点H 为 31.30 元, 将这个两个点位代入公式,可求得E点的预测位为:
同样以高点 31.30 为箱体上沿,以 E 点预测位 26.40 为箱体下沿画出 箱体(如图中粉色虚线标识)。
在高点之后的走势中,2015 年 5 月 29 日股价出现波段低点 26.00 元, 当日跌破箱体下沿之后受到支撑,最终收盘于 28.87 元,站在箱体下沿之上, 此处可视为买入点。
这段走势中的情况就属于第二种特定方式中的另一种情况,即股价在 接近箱体下沿的当日以下影线跌破箱体下沿并最终收盘于箱体下沿之上的情况。
与上一种情况相同的是,这种情况下也需要将止损位设置在箱体下沿处。
可以看到买入之后股价开始上涨,据此操作的投资者可获得丰厚的利润。
这种计算模型的一大优势在于它适用于不同的行情周期。既可以适用于日线、周线、月线、季线、年线,也可以适用于 5 分钟、15 分钟、30 分钟、 60 分钟,甚至于 1 分钟等任意周期。
如果把这种方法用于月线等大周期行情中就可以把握中长期上涨行情 中的调整低点。实战案例如下:
图 7.1.F 通宝能源月线走势图
如图
7.1.F 所示,在 600780-- 通宝能源从
2008 年 8 月到 2011 年
9 月的月 K
线走势图中,股价处于上涨走势,红、绿色线条表示涨多跌少模型,模型最低点 S 为
2.56 元,最高点 H 为 7.30
元,根据公式计算
E 点的价格:
然后以高点 7.30 和 4.32 分别为箱体的上沿和下沿画出箱体(如图中黑色虚线标识)。
在实际的走势中股价在高点之后回调过程中于 2010 年 7 月出现回调最低点4.22 元,下影线正好达到箱体下沿,满足了买点要求,之后股价出现了长时间的震荡上涨走势。
因为这个案例是在月线图中,所以买入之后股价上涨的时间应以月计。
此种方法不但适用于中短线操作,同样适用于中长线操作,选择不同的操 作周期可以用来把握股价在不同的时间级别上的走势。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