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国藩家书】求业之精 曰专而已

(2014-11-12 10:15:03)
标签:

杂谈

致诸弟(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予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漫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过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汤,遽用漫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以是急思搬进城内,屏除一切,从事于克已之学。

“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此语正与予病相合。盖予所谓掘井多而皆不及泉者也。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贴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http://s3/large/002ZnPr2gy6NxZfyRqy42曰专而已" TITLE="【曾国藩家书】求业之精 曰专而已" />

这段书信的意思是说:我想起朱子说过做学问好比熬肉,先必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我生平工夫全没用猛火煮过,虽稍有见识,也是从感悟中得来的。偶尔用功,也不过是兴之所致悠然玩索而已,就好像没有煮沸的汤,就赶紧用慢火温,将会越煮越不熟。于是急着想搬到城内,排除一切杂念,从事克已复礼的学问。

“用功就好比掘井,与其到处去掘数口井而掘不到水,还不如专心专意掘一口井,力求掘到水,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话正说中我的毛病。我正是所谓挖井多但都不出水的那种人。

要求得学业精通,没有别的方法,只有一个专字而已。谚语说:“艺多不养身”,说的就是不专。我掘井多而无泉水可饮,正是不专的过失所致。

http://s15/large/002ZnPr2gy6NxZggOjY3e曰专而已" TITLE="【曾国藩家书】求业之精 曰专而已" />

各位弟弟总须努力攻研专业。如果九弟志在习字,也不必把其学业全都废弃,但每日练字时绝不能不提起精神去做,随时随事,都能有所触悟。四弟、六弟,我不知是否有专门的兴趣?如果志在穷究经典,那么就必须专攻一种经典;如果志在科举文章,那么就必须专看一家文稿;如果志在古文,那么就必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种诗道理也一样,作笔帖也是如此,万不可以样样都做,那势必一无所能。

这封信写在道光二十二年秋天,是曾国藩全集所收与弟书的第一封。此时曾国藩依旧在翰林院供职,兼任国史馆协修,是一个地位低下的小京官。来到京师三年半了,曾国藩的官位虽没多大迁升,长进却甚大,这长进主要体现在学问和见识上,而促成这种长进的,一来自师友间的启迪切磋,二靠个人的自觉自律。

http://s11/large/002ZnPr2gy6NxZharwe1a曰专而已" TITLE="【曾国藩家书】求业之精 曰专而已" />

曾国藩中试后有幸在翰林院做官,给了他读书再学习的宝贵时间,也因为他较为明智,能够清醒地知道自己身上所存在的读书人所固有的这种弊病,从而自觉地加以深造。在朋友们的引荐下,他拜了两位老师。其中一位是湖南善化人唐鉴,即他常说的镜海先生,此人当时官居太常寺卿。唐鉴给曾国藩最重要的指导有两点:一为如何读书。唐鉴告诉曾国藩,读经当专精一经,一经通则诸经通。又说,文章、义理、考据三门学问中,义理为首,义理精则文章精,经济之学亦在义理中。第二,唐鉴向曾国藩指出,"静"字功夫最是要紧。若不静,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都是浮的。唐鉴又将所著《畿辅水利志》送给曾国藩。这书属当时的所谓经济之学,即实实在在的于国计民生有用的真正学问。

曾国藩服膺这位同乡前辈,虚心向他请教。据说,咸丰二年,唐鉴由金陵书院内召进京,年轻的咸丰皇帝在一个月内接连召见他十五次,咨询治国之道。此时,曾国藩正在湖南老家守母丧。太平军已打到湖南,朝廷欲在湖南组建团练来对抗,苦于无合适人牵头。唐鉴向咸丰帝面荐曾国藩,并特为指出:曾国藩书生出身,久为京官,既不懂军旅,又疏于民政,初时可能会不顺,但要相信他今后一定会成功。可见,唐鉴对曾国藩知之甚深,对其一生事业的影响也很大。

http://s9/large/002ZnPr2gy6NxZhJ1hef8曰专而已" TITLE="【曾国藩家书】求业之精 曰专而已" />

这种以读书再学习为主课的翰林苑闲官生涯,便是曾国藩京师与弟弟们书信的背景。这个时期一直延续到道光二十七年曾国藩出任礼部侍郎时为止,历时七八年。在这封信里,曾国藩与诸弟谈自己读经史、拜师交友等情形,即为当时的真实写照。他要诸弟以"专"字法读书,便是转授唐鉴的指教。读书贵在专心,有恒,古今一理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