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式折线统计图》磨课历程
(2015-06-14 22:54:14)分类: 6、磨课历程 |
《复式折线统计图》磨课历程
昆阳二小
开学初,我们五年级组接到数学教研组长郑小晴老师的命令,要我们组在本学期开一节数学课。接到命令后,我们五年级数学就进行了商讨,最后确定了王圣图老师来挑这次的重担。根据教材的安排,、学生的情况,以及王老师的喜好,最终我们王老师确定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这一课为本组教研活动的课例。
课题虽然确定了,但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还有许多,就这《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课如何上?上什么?学生如何学?根据这系列问题,我们就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①在具体情境中经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产生过程,了解它的特点,会画简单的复式折线统计图;②经历对复式折线统计图数据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根据具体分析能作出合理的推断和决策,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③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因此我们的王老师就经过几天的辛苦,精心设计了下面的课例(导入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尤其是上海,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就进入了老龄化。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师: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是怎么变化的呢?据此我为同学们找到了一组数据,请大家看统计图。
下面是2001~2010年上海的出生人口数与死亡人口数统计图。
2001~2010
上海出生人口统计图(图略)
2001~2010
上海死亡人口统计图(图略)
师:你能说说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的比较情况吗?
生:这样看,不容易比较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的情况啊!
师:那怎样比较方便呢?
生:有复式条形统计图,也应该有复式折线统计图吧?
师:你们很会联想确实也有一定的道理,下面请你们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
在王老师第一次试教后,大家觉得这节课选择的材料离学生有点远,且不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因此课堂气氛不够活跃。组内每位教师都对这节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也提出了改进的意见。但我们又觉得教材本身就是这个材料,那么它的安排这样的例子肯定有它的道理,能让学生了解这个想象,关注我们的社会存在的问题。但我们孩子毕竟小,又生活在农村,教材的例子离孩子实在太远。因此大家把所有的材料彻底进行重新选材,选择老师暑假想去旅游的昆明和吐鲁番两地的气温展开,接近生活。还有分析丁丁的学习情况,以及分析日本电器的销售情况,最后的童话故事的设计,无不吸引着学生的眼球。
课例如下:
一、情境引入
1.先欣赏美景,然后谈话:这个五一小长假王老师准备出去旅游,我可能会选择昆明或者吐鲁番,你认为出游之前,需要了解当地的哪些情况?
2.我收集了一些关于气温的数据,做成了这样的统计图,你认识这两幅统计图吗?
那这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你能读懂图上的内容吗?
如果你生活在吐鲁番这个城市,你会有什么感受?
二、核心推进
1.分析对比,驱动需求。
(1)抢答:
①昆明从几时到几时之间温度上升最快?
②吐鲁番几时到几时气温下降最快?
③两个城市在几时的温度相差最大?
④从几时到几时之间昆明的温度比吐鲁番的温度高?
(2)后两个问题的速度明显慢下来,尤其是最后一题,为什么呀?
(3)思考: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快速地来解决③和④这两个问题呢?
2.生成完善,感知特点
两个统计图的内容不一样,我们得好好考虑是否具备合并的条件?是不是任何两个统计图都可以合并呢?
请同学们拿出这张纸,亲自动手去试一试。
我收集了几张同学们制作的统计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可以说说他们的优缺点。
①出示没标图例的统计图
为什么要标图例呢?
如果我们只有一种颜色的笔那该怎么办?
②出示标题不完整的和连线错误的。这幅图也同样有很多优点,其中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吗?
出示完整的统计图, 谁来说说画这样的统计图需要注意哪些细节?
为了方便,我们也可以在一个折线统计图上画出另外一条折线,标注图例和补充标题。
5.揭题:复式折线统计图
这样的统计图,我们给她取个名称叫?
6.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1)现在你能快速地解决这两个问题吗?你是怎么看的?
揭示:看折线的位置高低,就能知道温度的高低;看表示同一时刻的两个点的距离,就能知道温差的大小。
(2)再来横向比一比:
①从总体来看,这两个城市的温度变化情况怎么样?
②你觉得老师出游应该要什么怎样的准备?
7.折线统计图的优势。这张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刚才的两张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较,你觉得它有什么优势?
8.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单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呢?
三、解决问题
1.小丁丁连续次数学练习得分统计图
师: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我们来试一下。
(1)这是小丁丁连续6次数学练习得分统计图。
(2)你认为他的6次练习情况怎么样?
(3)下面我们来看看班级的平均分情况(再出示第二根折线,班级平均分),在这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4)归纳: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帮助我们对一些情况进行更合理的评价,甚至还能修正原来不正确的判断。
2.再来看,这幅复式折线统计图它的标题以及横纵轴的内容被污迹遮住了,根据图上统计的内容,这幅图统计的内容可能是某校男女生6—11岁平均体重变化情况还是某商场6—11月国产、日本电脑销售情况。说说你的理由!从图上你可以看到这两种电脑的销售情况。如果让你预测一下12月份日本电脑的销售情况会是怎么样?如果真的是你预测的这样,你对这个商场经理会有什么建议?
四、总结延伸:
(1)回顾梳理: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有哪些收获?
(2)由这幅统计图,你联想到了什么童话故事?(出示)龟兔赛跑。
(3)你是怎么看出看的?
最后在展示课时,真的效果很好。也得到了学校其他老师的一致好评。
这次磨课,我们最大的收获是感知了如何组织新教材、选择教学材料,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开展有效地学习;同时收获的还有同事之间的真诚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