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的评课稿
(2013-12-28 20:43:03)分类: 7、主题评课 |
在活动中体验 在应用中发展
《认识钟表》从生活情境中引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建构,真正经历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李老师给学生构建了一个生动有趣的高效课堂: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离不开生活。李老师把握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给学生带来“礼物”(各种各样的钟表)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小明一天的活动情况。既可以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拓展了课堂的宽度与广度,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的欲望。
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理解。“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李老师抓准学生的学习起点,主要设计了两个活动环节:制作钟表和摆自己喜欢的时刻。学生在操作活动中感知、体验,经历了探索数学知识的全过程,以外在的动促进了思维内在的动,使认知更为完善,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应用新知,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发展。我们知道,学生获得新知,并不是学习的终结,学会应用知识、发展能力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李老师设计了有目的性、有针对性、有层次、形式多样的练习。闯关:“修一修”让学生找时针和分针的位置;“猜一猜”中用语言描述特殊时刻12时和6时让学生猜谜底还用摆一摆来验证,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归纳”的过程;“写一写”小明一天的活动中的几个时刻,其中有两个9时进行让学生知道时针一天转两圈的;“说一说”快7时了和7时过一点儿,让孩子在亲历中建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纵观整堂课,李老师通过富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以活动为纽带,在体验中构建新知,创设了多维互动的“动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