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草甸与草原的区别

(2012-05-08 12:20:22)
标签:

杂谈

       草甸草原和普通意义上的(疏林)草原主要是由于水分的差异造成了草的类型有差异,草甸草原里的草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个头比较大对水分的需求较高,可以形象的记忆为,草甸就是“草长得沉甸甸,长得茂盛!”

      草甸(meadow)在适中的水分条件下发育起来的以多年生中生草本为主体的植被类型。草甸与草原的区别在于草原以旱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是半湿润和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地带性植被;而一般的草甸属于非地带性植被,可出现在不同植被带内。在湿润气候区,草甸可以伴同针叶林或落叶阔叶林出现,草甸可以分布在山间低地;尽管草原带和荒漠带的气候干旱,大气降水不足,但在地表径流汇集的低洼地和地下水位较高之处仍可形成草甸。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高山地区还能形成高寒草甸。因此,北自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冻原带,南至南极附近的岛屿上均有草甸出现。不过,典型的草甸在北半球的寒温带和温带分布特别广泛。草甸在中国主要散布于东北、内蒙古、新疆和青藏高原,类型多样,尤其是青藏高原上大面积的高寒草甸是中国植被的特点。

    草甸的形成和演替从地貌上看,河漫滩是形成草甸的最佳地段。河漫滩经受河水的周期性浸淹、坡积水和地下水的灌溉、以及河流冲积——沉积物可起到施肥作用,从而,给草甸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的生态条件。河漫滩草甸有时沿着河流延伸数十至数百公里。不过,河漫滩的不同部位环境条件有些差异。例如,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近河床的河漫滩有地势稍高的河岸沙堤,其基质疏松,根状茎禾本科植物常常形成单优势种的群落。中部河漫滩最宽,地下水位较高,以疏丛型禾本科植物为主,草高而密。近阶地河漫滩较狭窄,地势低,积水时间长,因而土壤质地细,属于淤泥质,密丛型禾草和苔草常居优势地位。
    草甸的类型按草甸优势植物的生态特性,可以分为:典型草甸、草原化草甸、沼泽化草甸、盐生草甸和高寒草甸。
    同一座山,应该是高山草甸高,因为草甸是由于冷湿原因形成的,草原是干旱形成的。
请问:高中地理选修2第一单元第二节“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一部分内容中,有这样的论述:“在高原面上由东南向西北出现了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的水平变化”这怎么解释?
普遍看法是草甸高,但是有些地图册上面相反。
草甸是非地带性植被,草原是地带性植被
草甸和草原的区别主要在于水分生态型的不同,前者以中生草类为主,后者以旱生草类为主
因此,高山草甸和高山草原与海拔高度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有可能有?同一座山,可能草甸在上)
在高原面上由东南向西北出现了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的水平变化青藏高原从东南到西北植被变化: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
这为什么又是低处为草甸? [/tr]
  这句话并不是讲的垂直分异,而是讲的水平分异。草甸的分布满足两个条件:冷、湿。从这个条件上去分析,应该说喜山的垂直分异和青藏高寒区的水平分异都不难理解。[/tr]
草甸的形成主要和水分条件有关,与冷没有直接的关系,热带的河漫滩也有草甸的分布 。
1.这条线大致是从横断山经青南高寒地区(唐古拉山)到藏北的羌塘,再到昆仑山
,其植被类型依次是山地森林-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
2.在青藏高原,其自然地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受多种因素制约,不宜以“纬度”或“经度”硬套
3.不同高原地带的形成是因为多级夷平面海拔高度不同而造成的.例如,在干旱背景下,海拔最高的夷平面“北羌唐”形成高寒荒漠或草原地带;相对较低的柴达木形成山地荒漠地带.在湿润半湿润背景下,海拔较高的夷平面形成草甸地带(青南高寒草甸);较低的形成山地森林地带.
4.高寒草甸在东,高寒草原在西,这主要是东部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较强
青藏高原的水分特征:
l广大地区是干旱半干旱区
l青南东部之果洛玉树、藏北东部之那曲和当曲为半湿润区
l东念青唐古拉南翼和横断山中北部为湿润-半湿润区
l东喜马拉雅山南翼为湿润区
青藏高原的热量状况
l高原内部为亚寒带(羌塘北部最寒冷)
l高原边缘为高原温带


    典型草甸又称真草甸,主要由典型中生植物组成,适生于中等湿度的生境。土壤为排水良好的黑土,富含有机质,排水良好。优势植物以宽叶的中生的多种杂类草为主,外貌华丽,构成所谓的“五花草甸”。

    五花草甸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及内蒙古东部的针、阔叶混交林带和落叶阔叶林带,草高大且密生,生殖枝高达1米,叶层高一般在 40~50厘米以上,总盖度达80~95%。产草量高,而且比较稳定,年产鲜草达每平方公里 1000吨以上。种类组成丰富,种的饱和度高,每平方米20~25种,上层的优势种有大形高株的百合科杂类草,十分醒目,这也是远东地区典型草甸的共同特征。常见朝鲜百合、藜芦、小黄花菜等,此外,尚有紫花鸢尾(玉蝉花)、黄花败酱、山野豌豆等。丛生型的日荫苔草,常为下层优势植物。

    草原化草甸以旱中生植物为主,土壤为草甸黑土,集中分布在森林带向草原带的过渡地带,也出现在草原带内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阴坡或宽谷低地上。东北大平原和内蒙古东部广泛分布的羊草-杂类草草甸就是一个代表,草群茂密,总盖度达70~90%,叶层高一般约50厘米。种的饱和度每平方米15~20种,混有多种中生杂类草,如地榆、五脉山黧豆、野火球、黄金菊、箭头唐松草、蓬子菜等,但旱中生禾草——羊草在群落中仍起优势作用,年产鲜草为每平方公里300~600吨,优良牧草占60~80%。羊草是上繁草,适于调制干草,这类草甸是中国的最佳割草场之一。草原化草甸在西西伯利亚的森林草原带也有广泛分布,其代表植物为河岸生雀麦、沙生驴喜豆、六瓣蚊子草以及草甸鼠尾草等。此外,草原化草甸还见于北美洲的混合草原带。

    沼泽化草甸在草群中混生有相当多的湿生草本植物,是草甸向沼泽过渡的类型,发育于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通气不良的生境。在地下有永冻层的地区,水分不易下渗,土壤过度潮湿;或者在低温的嫌气条件下有机质又不易分解,于是产生了半泥炭化的腐殖质;在这样的地段上常常形成沼泽化草甸。组成沼泽化草甸的植物种类相对贫乏,多由喜湿的莎草科植物占居优势地位。

    在温带的低地和河谷湿地,常由苔草和湿生杂类草构成沼泽化草甸,例如,以瘤囊苔草-小花地榆为优势种的沼泽化草甸就广泛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地上。另外,青藏高原的湖滨、山间盆地和高山冰川的前缘等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地下具有不透水的永冻层,土壤强度潜育化,地表经常处于过湿状态,在这里,莎草科的蒿草代替苔草形成沼泽化草甸,草质柔软,适口性好,是高原和高山地区良好的季节性天然牧

    盐生草甸由盐中生草本植物组成,分布在具有不同程度盐碱化土壤的低地及海滨。表土含盐分偏高,生境条件严酷,植物具备抗盐的生态特性。有些植物的根系深,以躲避含盐分高的表土,例如,大叶白麻、甘草、芨芨草等。有些植物的叶片多汁肉质化,例如几种碱蓬,盐爪爪、西伯利亚蓼等;有些植物有泌盐能力,以免体内积聚过多金属离子,例如二色补血草、柽柳等。芨芨草草甸是盐生草甸代表,广布于欧亚大陆的草原带和荒漠带,在中国的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等地分布很广。这类草甸常常出现在干河谷、古河滩和内陆湖盆四周的低平盐碱化滩地上,面积广阔。芨芨草具有高大的株丛,丛冠径 130~200厘米,草高 100~200厘米,形成大的丘状植丛,群落较稀疏,平均年产鲜草每平方公里300~400吨。冬季大家畜采食其干枯梢部,春季的初生绿叶为各种家畜所喜食,因此,芨芨草草甸在牧区广泛被用作冬春季放牧

    高寒草甸在高山和高原的湿润而寒冷的生境中,分布着湿冷中生草本植物,组成高寒草甸,它们也经受着生理性干旱。大面积的高寒草甸分布在中国青藏高原的东部及其周围的高山,例如祁连山、天山和横断山,是这些山地的植被垂直带谱中的组成部分。高寒草甸的下部与高寒灌丛呈复合分布,上部与高寒垫状植被接壤。一般海拔 3 500~5 000米。分布界线从北向南逐渐升高。

    高寒草甸的地势高,日照强。风力大,气温低,最热月份也有时出现霜冻。土层薄,在一定的深度下存在着永冻层,因此,高寒草甸植物的根系盘结,形成坚实的“地毯式”草皮层,耐践踏。草层低矮盖度大。密丛型短根茎的小形嵩草属植物是这里的优势种,例如矮小嵩草、矮生嵩草、线叶嵩草、禾叶嵩草等。黑褐苔草、珠芽蓼、圆穗蓼、高山龙胆、华丽风毛菊以及异花针茅等是习见的伴生种。这些植物大都具有低矮、被毛茸和营养繁殖力强等适应高寒气候的生态习性。矮小嵩草高寒草甸分布最广,草质营养丰富,适于牧养牦牛和藏羊。

    此外,尚可根据草甸分布的地形部位,分为平地草甸和山地草甸。平地草甸又分为河漫滩草甸和陆地草甸,而陆地草甸可再分为高地草甸和低地草甸。山地草甸则包括中低山草甸、亚高山草甸和高山草甸等。草甸还可根据起源,分为天然草甸、半人工草甸和栽培草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