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日本美学——《哈尔的移动城堡》影评

(2017-06-02 00:28:54)

  《哈尔的移动城堡》出自日本著名编剧宫崎骏,堪称为人类灵魂的巨作。它唯美展现男女爱情的同时,更融合了诸多日本美学元素。本文即借该部影片的视角,从人物设定、场景设置,以及故事主题与情节方面赏析一下其中涵盖的日本美学。

关键词  涅槃;共生;素朴;内在美

 

 《哈尔的移动城堡》是宫崎骏继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之后,在2004年冬推出的作品,其改编自英国的儿童小说家黛安娜.W.琼斯的《魔法师哈威尔与火之恶魔》。该片以战争前夜为背景,描述住在小镇的三姐妹,其中的大姐是位制作帽子的专家,但她却因被哈尔搭救得罪了女巫,从18岁的美少女变成了90岁的老太婆,她惊恐逃出家中,进入了一座移动的城堡,她和不能与人相恋、但懂法的哈尔谱出了一段战地恋曲,并且和城堡里其他人一起想办法解开了魔咒,最终友谊爱情双丰收。该片巧就巧在无刻意雕饰,完全在不经意间展现日本的文化与美学。下面我将从人物设定、场景设置以及故事主题与内涵方面逐一进行赏析:

http://s15/bmiddle/002ZlEPLzy7bxumHFb85e&690

    一、人物设定

该片男主角哈尔是宫崎骏作品中最唯美的角色。他英雄救美,温柔善良,来去如飞,神秘浪漫,满足了少女对白马王子的一切幻想,但他也是一个为世所不容的理想主义者。他厌恶为人限制的拘束感,一直试图挣脱王室的牢笼,追求自我灵魂的解脱,这充分体现了日本美学中一直推崇的涅槃境界。

涅槃一词源于佛教,其又译为般涅槃、波利昵缚男、泥洹、涅槃那,意译为无为、自在,不生不灭等。佛教教义认为:涅槃是将世间所有的一切法都有生灭相,而仅有一本住法圆满而寂静的状态,所以涅槃中永远没有生命中的种种烦恼、痛苦、苦行和轮回。而涅槃境界则是一种通达无碍的自由境界,其向往一种无拘无束、自在洒脱的生活。他们所想要的并非高官厚禄,更不是声名远扬,而仅仅是一份超脱世俗,自在翱翔的恬静惬意之感。而也因为如此,该片赋予了哈尔飞翔的本领,意在宣扬其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http://s13/bmiddle/002ZlEPLzy7bxup5hCcec&690

该片女主角苏菲则完全可以用三个字形容——真、善、美。她没有其他女孩子浮夸与张扬,只是一心想守护好裁缝店,本本份份地生活。影片中她始终身着一袭蓝色的布衣,素静而又简朴,她的生活方式完美地体现了日本美学中的素朴之美。

所谓素朴,即为洗炼的进一步提升,高则可以达至朴拙之境。日本艺术自古不用雕琢,而追求自然、本份、素淡、和谐之美。在女性审美上亦是如此。他们推崇质朴美、自然美、原始美,喜好内心纯洁、无丝毫杂质的女子。据日本学者大野晋考证,“美”一词在平安时期(7941192)乃无垢、爽净之意,也基于此,宫崎骏大部分影片女主角都是有此等特性。该片女主角苏菲的塑造堪称绝妙,其恰如高山上的一朵雪莲花,圣洁纯净,且不喜张扬,只想默默陪伴在心爱男子身边,哪怕只是以一个老太婆的身份,想必也只有如此般美好的女子方配上哈尔这位大英雄,可谓天作之合。

http://s14/bmiddle/002ZlEPLzy7bxurbQkt1d&690

    二、场景设置

    不难发现,该部影片从头到尾都以森林、田野、天空等自然景观为背景,并且观众的视线中始终有“木”的影子。这源于日本美学的共生思想,即: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和谐共处,对日本人来说,大自然自古以来始终就是给人恩惠、值得亲近的伙伴,而决不是与人类作对的残酷杀手。日本人对自然怀有特殊的亲和感情,很大程度上致力于生活、生命与自然的融合。人与自然的融合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将自然吸收到自我之中,叫做“吸收自然”;一是将自我投入自然之中,叫做“投入自然”。无论哪一类都是将人与自然一体化,即“天人合一”。

这最初起源于古代日本人把自然视为神的化身加以崇拜。日本的原始宗教“神道”,即是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为中心。概言之,日本传统的自然观神性极强,它把人当作“客体”来敬畏“主体”的“自然”,把自然的魅力视为一种绝对如神佛一样,具有能够决定一切的力量。日本民族的多神论就是把自然万物奉若神明的“万物有灵”的世界观,是人类融入自然,与自然合为一体的世界观。日本佛教所说的“山川草木悉皆成佛”,亦表明了这种以自然为中心的宗教理想,换言之,人与自然共生的关系是促成日本泛神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文化背景。神道观念则形成了日本民族独特的精神文化,成为日本文化整体构成的坚固的基石。

    “和为贵”的日本人精神的背后,也可以见到日本人尊重与大自然和谐关系的观念。通过日本建筑物和庭园的款式等,我们可以了解到日本人努力把大自然作为原有素材加以有效运用。日本人并没有“人定胜天”、“大自然不可战胜”等观点,而是认为“人类应当与大自然保持和谐”。在序列社会、纵向社会的环境中,这种人与自然共生的自然观与广泛浸透在日本人心中的“和谐精神”紧密相连,贯穿于日本人的哲学、思想、宗教等所有的精神活动中。在宫崎骏的作品当中,无时无刻不体现着人崇尚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不仅动画的主题,就连动画场景,人物语言等细微之处都渗透着这种观念。例如:在《风之谷》中将原生林和再生林设置成了“腐海”;在《幽灵公主》中主人公小桑为了保护大自然母亲浴血奋战等等。

http://s2/bmiddle/002ZlEPLzy7bxuxdFO971&690


    三、故事主题与内涵

该片以魔咒为话题展开,诠释了美的真谛。苏菲被荒野女巫施以魔咒,从妙龄少女变为老太婆,表面是变丑的悲剧,实际却是变美的褪变。初始的苏菲虽然是美丽的少女,却因为自卑,封闭了自已的心,不愿与别人沟通,每天只是默默地工作,如同生活在一个凄凉的角落里。而在日本美学中“美”是人际关系最直接的桥梁,所谓“第一印象”大多取决于“美”,所以苏菲不难产生对自已“美”的不自信,进而对自已的感情世界不自信,她的“内在美”产生了漏洞。而后来的苏菲即便是丑陋的老太婆,但她却打开了自已的心房,勇敢地追求与守护自已的爱情,并收获了友谊,她的生命就此完整,并因此而绽放。同时,该部影片通过苏菲容貌的变幻,时而年轻,时而衰老,来反映苏菲的心境历程,将其内心的矛盾纠葛展现地淋漓尽致,并充分说明日本美学中内在美的重要性,它才是美丽的唯一判断标准。

细细体会,还可发现:该片更是一种对等级制度的突破。日本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其具有“各安其分”的等级制度,并且日本的等级制度并非现代行政制度中的角色身份制,而是一种固定的身份。它是金字塔型的。以天皇为最高精神领袖,以“不可接触者”为最低层。各阶层被固定地安排到自已的位置之上,并被赋予相应权力。影片中苏菲代替哈尔面见莎莉曼夫人,需要爬过一段极长的台阶,以及哈尔作为莎莉曼夫人的手下,就应无条件地执行她的命令,这都是等级制度的表现。而最后莎莉曼夫人被他们之间的爱所感动,作出了妥协,决定停止战争,这充分地展现了爱的力量,爱可以征服一切,包括等级制度。当然这样的剧情设计也与宫崎骏本人的反战思想有很大的关系。

http://s1/bmiddle/002ZlEPLzy7bxuzC0ec70&690

    四、总结

影片《哈尔的移动城堡》中的方方面面都向我们展示了日本文化之美。不仅是这一部影片,宫崎骏的几乎所有影片都突出了日本美学元素,其影响早已超出了电影艺术的领域,对日本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是形成日本民族特性及其文化特色的要素之一。因此,通过其动画电影对日本美学进行探讨,也是我们从多角度认识和了解日本人及其文化的一个有益方法,亦可为中日交流提供借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