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对生命的意义——1611760 黄亦潇

标签:
八里台校区 |
分类: 情感哲学与情感教育 |
情感教育与哲学
杨岚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对生命的意义
PPT:彷徨少年时——情感之于生命
外国语学院
德语2016级
1611760
黄亦潇
参考文献(书)
[1]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北京燕山出版社.2014.08
[2]赫尔曼˙黑塞.《彷徨少年时》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09
[3] 卡勒德·胡赛尼《灿烂千阳》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08
[4]威尔˙杜兰特.《哲学的故事》.新星出版社.2014.06
[5]东野魁梧.《嫌疑人X的现身》南海出版公司2014.04
[6]奥斯卡˙王尔德.《多里安˙格雷的画像》.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01
[7]罗曼˙罗兰.《名人传》商务印书馆.2014.09
[8]欧内斯特˙海明威.《老人与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08
[9]沃夫岗˙冯˙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北京燕山出版社2014.07
参考文献(论文)
[1] 陈静.“苏珊·朗格的艺术哲学:从认识论向本体论的转换”.武汉大学哲学学院430072
[2] 董学文、张永刚.论文学思想与文学情感的生成.甘肃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5期
[3] 鲍谧清、丁琳.“哈姆雷特”情感矛盾性的心理分析.社会心理科学.2012年12期
[4] 李晗.心理困倦与情感回归——《红与黑》中于连与德·雷纳尔夫人的纠葛浅析.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5] 沈中明.烈火中的文学.世界知识World Affairs.1992年18期
[6]胡越艺.把握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丽水师专学报1994年04期
[7] 方世华.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动机浅析.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佚名.作品——情愫鏡像.东方艺术Oriental Art.2016年11期
[9] 叶天蔚.生活·情感·艺术.东方艺术.1994年02期
[10] 牟方磊.生存困境与情感救赎——李泽厚“情本体论”探析.中国文学研究.2015年01期
[11]黄力之.从本体论看审美情感.湘潭师范学报.1996年02期
[12] 赵英英.情感与艺术--苏珊·朗格艺术哲学中的情感本体论研究.山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4-10
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对生命的意义
摘要:在文学作品中,由于篇幅的原因,作家们往往会把人物的情感个性进行突出刻画,并相应地展现剧烈变化的命运以配合情感的发展,以便突出主题。人类来描写人类的心理情感,必然有其时代局限性以及人格情感方面的不完美性,这样的真实让我们慨叹,让我们反思,让我们在心灵修炼的生命之路上一次次重新找到方向。本文希望通过对一些作品中爱恨情仇的情感如何对作品人物以及读者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论述个人对于情感之于生命的意义的理解。
引起时代共鸣的终究是文学作品中那些潜藏的、直白的、侧面的以七情六欲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上层的复杂的组合式的情感。在讨论人类终极问题:爱、生死、性别差异、不平等、解放等等之时,文学作品会通过一两个人物的情感的升华、泛化来引起时代的思潮随之波动。就像核的裂变,相同的过程一经触发,就无限放大直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对超越种族、超越文化界限的公允的情感现象的完美展现是文学作品杰出的表现之一。
在文学作品中,对表面矛盾实则统一,真实却又扭曲的情感展现最为感人。在《灿烂千阳》中,主人公Mariam 的妈妈经常对她恶语相向,不让她上学,看起来是不开明的严厉的母亲;她的住在城里的爸爸和她玩的很开心、很融洽,什么都愿意倾听,看起来是一个善良慈爱的父亲;然而,在世俗舆论以及名誉的压力下,她的爸爸其实是虚伪的、冷酷的,甚至唯恐城里人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私生女;而她充满幻想去城里找爸爸时却遭受了谎言与欺骗,心灰意冷地回到家里发现妈妈上吊自杀,才发觉世界上真正爱她的只有妈妈。那一刻,我们仿佛可以想象到之前的很多年,一个女仆被少爷夺走了身体,生下一个私生女之后命运的悲惨以及扭曲。世界上唯一能让她坚持活下去的只有小女儿;而阔少爷,想把自己曾经的过错用一次次在小女儿身边的陪伴来减轻,满足她孩童时的要求,但当她要求去城里看他时,多年前那种自私,不负责,虚伪的一面又再次展现。这些性格造就了现实生活中的情感与行为。Mariam的富有的父亲和女仆出身的母亲本身的矛盾看起来却又是统一的:是种种外界和内在性格的构成造就了多年来矛盾、复杂而又统一的情感——有爱、有冷漠、有残忍、有短暂悲伤后迅速地自我安慰,有对待一个人狠心之时突然略过一丝转瞬即逝的不舍……这些都是如此真实,又那么扭曲。
在另一部作品《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决定历史的伟大的瞬间,无一不是在矛盾纠结中转瞬即逝的:没有时间权衡,只有瞬间的选择。在这种时候 ,情感往往战胜了所谓理性,情感才真正体现了一个人的本质。而历史评价一个人,往往是取决于TA一生中的关键选择,每个人的一生,或伟大或平凡,都是由这些在生命中闪耀的时刻决定的;在这部作品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这样的人:勤勤恳恳、努力工作、一丝不苟一辈子,就因为临阵犹豫拖沓,在命令和自己的军事直觉中选择了前者;在勇敢与迁就面前选择了后者,他的一生功名却就此毁于一旦:他是拿破仑的将军格鲁希,历史只记住了他没有率军勤王,间接促成了拿破仑的滑铁卢,不会记得他曾经戎马生涯的光荣与辉煌……那一刻,是令人窒息的,是情感迸发的顶点,是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
人的情感使人走向极端,也是人本身极端的组成部分,要么是最高尚的、要么是最丑陋的。因为文学艺术和人本身一样,充满了极端与矛盾。在文学作品中,这种极端被完美展现,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鲜活的具有情感的存在;每一个人物或许是复杂的、或许是纯粹的,但是当你宏观地去看每一部著作,那种极致的大美与大丑永远都在。唯美主义坚定支持者、一代天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说过:“美,只是为了美 (Beauty for beauty’s sake)”情感也是如此,单纯的情感就是情感,是纯粹的东西,不应该带有偏见地看待。正是最高尚的和最丑陋的情感的同时存在,让每一个人——无论是作品中还是现实里——鲜活,复杂,矛盾,最终走向一个固定中庸的模式,普通人都是这样。最大限度地外化自己所谓善的博大的情感 并坚持发扬这种情感的人成为了伟人,而坚持放纵自己恶的狭隘的情感并始终贯彻的人成为了罪人。在《多里安˙格雷的画像》这部小说里,多里安作为美的象征,却被世俗的世界带坏了,以公爵为首的世俗社会把美色、奢侈的生活带给了帅帅的多里安,让他堕落。他许下的誓言奇迹般地实现,做了坏事却青春永驻,反而是他的画像日渐“衰老”,在黑暗的阁楼里展示着他真实的面目。他开始害怕自己的秘密被发现,他开始惶恐,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的罪恶行径。他本质应该是美的,可是现在自己的英俊容颜却让自己感到恶心、不安,在他失手杀掉画家之后,他终于举起了刀,刺向了那幅画……他完成了救赎,肉身已死、灵魂升天,画布上的他再次英俊潇洒、纯洁美丽,唯美的结局是我们都期待印证的那一句:美,只是为了美。
情感可以是美的是高尚的,就像《灿烂千阳》里的Jalil和Maraim 在一起时那种真正的快乐 钓鱼 讲故事……是纯粹的,美的;也可以是丑陋的,正如Jalil决定把Mariam 卖给石匠做妻子时冷酷无情的沉默,那种残忍的情感又是极端丑陋的、夹杂着私欲以及虚伪;更是极端复杂的,当Maraim乘车将要离开时,Jalil 的那种突然的心软,仿佛祈求Mariam宽恕的神情:是在怀念什么?和她妈妈在一起的时光、和她小时候的玩耍的快乐,还是一种无奈? 这种情感让读者唏嘘慨叹——没有天生的纯粹的所谓坏,人性终究还是以这种情感的表达展现出来了,这时候,单纯地看这种情感,是凄美的,是美的。
情感是与生命同在的,二者具有许多相似之处,我对此的理解是,情感就是人创造出的另一个生命。人的情感会影响人的命运:生命轨迹吗?常言道:性格决定命运。这没错,但是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一瞬间的醒悟也会彻底从此改变人的一生,“我是你的世界里唯一的一切,Maraim当我离开时你将会一无所有。你什么都得不到,你什么都不是!”看着母亲Nana的尸体,Maraim再次想到了之前妈妈说的话。单纯看这句话似乎有些重,有些无礼、不近人情,但这其中不仅饱含一个饱经风霜的母亲最真挚的忠告以及最强烈的情感,还有一种愤怒和痛苦。从这一刻,那个尖酸刻薄的母亲不再了;我们再次看到了那个内心其实充满对女儿无私的爱的可怜的母亲。女孩Maraim的世界在她决定自己去找爸爸Jalil的时候就已经注定改变。一个世界毁灭的痛苦带来另一个世界建立的未知,正如生命在同一个时刻进行着诞生和死亡。
作为个人,任何的情感都是合理的,也一定是偏激的,不理性的。需求和情感是两种“束缚”。情感使人“狭窄”。Nana 很爱自己的女儿,只想让她留在身边,最终过度地保护反而成了限制,不让她去找爸爸 不让她上学……种种矛盾导致了Nana和女儿这个小家庭的家破人亡。由于心理层面与人本身认识的限制,情感是合理的,同时是不理性的,狭窄的。一种说法叫“爱”,另一种叫“囚禁”。
情感是从认识中获得的,在人生的某个时机,强烈的情感甚至可以很剧烈地重塑“世界观”的形成。甚至可以说,情感就是在“我”之外又创造的一个个“我”,每一个“我”都生活在特别的“世界”里,他们是平行的,互不干扰的;“我”通过情感创造出来的“世界”可以由我自己控制运转,然而当“我”没有找到自己的本质:即“自我”,没有找到人生的方向时,我们会发现自己会陷入不同程度的混乱中:被自己创造出来的世界反过来施加负面影响,甚至致幻、疯癫,分不清各个“世界”中“我”应该如何存在。清晰还是迷茫,这个问题唯有本质的、一切“世界”的创造者:真正的“我”才能解答。找对了人生方向,这些“世界”可以为了共同的目标发展成为不同的形式;为什么有的人意志坚强 、矢志不移,拥有常人不具备的特质,我想,这是自己的全部的“我”、全部的“世界”共同激励、磨练、鞭策而来的结果;这样的人不会被轻易打败,他们是情感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