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代文学作品中的畸形爱恋

(2016-12-21 23:02:19)
标签:

八里台校区

分类: 情感哲学与情感教育
情感哲学与情感教育                南开大学八里台校区                    1512164                             杨岚











当代文学作品中的畸形爱恋
















商学院
工商管理类
曹思敏
1512164      
 
参考文献:

与课程相关的十本书
[1] 纳撒尼尔•布兰登(美).《罗曼蒂克心理学》.文汇出版社.2003.05
[2] 卡伦•霍妮(美).《我们内心的冲突》.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8.05
[3] 孟培元.《情感与理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2 
[4] 阿尔诺•格鲁恩(德). 《同情心的丧失》.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10
[5] 罗宾•诺伍德(美).《爱的智慧》.北方文艺出版社.2002.01
[6] 杨宜音、王俊秀等.《当代中国社会心态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08
[7]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理解人性》.国际文化出版社.2007.02
[8] 迪伦•埃文斯(英).《解读情感》.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07
[9] 弗里兹•李曼(德).《直面内心的恐惧》.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10
[10] 寒心.《嫉妒心理学》.大众文艺出版社.2001.08

与论文内容相关的十篇文章
[1] 吕玉梅.中外著名文学作品中的畸恋现象.《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2年第12卷第6期.P196-199
[2] 贺文华.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6卷第3期.P98-102
[3] 郝丽平、黄振林.严歌苓作品中“畸形情感”的创作心理研究.《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5年第8期.P118-122
[4] 田丹.西方影片畸恋故事——镜像化自我实现的恶之花.《电影文学》.2013年第18期.P24-25
[5] 蒙柱环.我心深深处,中有千千结.《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第32卷第10期.P71-72
[6] 邓赟.迷雾中的花朵,爱到死亡的殉葬.《安徽文学》.2010年第10期.P5-6
[7] 张璟慧.情爱与禁锢——以《荆棘鸟》为例.《外国文学》.2011年第3期.P136-143
[8] 田品晶.越过战争,只留爱情.《作家杂志》.2013年第3期.P203-204
[9] 袁毅.解读《朗读者》的恋母情节.《电影文学》.2011年第19期.P113-114
[10] 王飞.金庸武侠小说畸形恋的心理学审视.《当代小说月刊》.2009年第11期.P9-10
【摘要】
       在当代文学作品之中,畸恋作为爱情的一种也不可避免地被提及,这就使得让人讳莫如深的禁忌之爱出现在大众的视线范围之内。本文以当代文学作品为突破口,探寻了畸恋的多种类型以及形成原因,对畸恋进行了理性客观的分析。与此同时,本文也承认了部分畸恋存在的真爱本质。文学作品书写的是社会现象,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畸恋,才能让畸恋这一与社会秩序冲突的产物得到更加正确的引导。
【正文】
       爱情母题,是文学描写永恒的话题之一,也是人类最为浪漫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多少人沉迷于爱情的芬芳花朵,无法自拔。爱情,可以是《诗经》里“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朦胧含蓄,也可以是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离别哀悼,还可以是王小波“爱你就像爱生命”的热烈赤诚。然而谈到爱情,就不可避免地要注意到爱情可能结出的一种病态的、畸形的果实——畸恋。
       畸恋是人性追求与社会要求建立秩序相冲突的产物。“非常规化”爱恋的对象通常脱离了公众意识中的标准甚至道德,因而难以被世人接受,被当作禁忌之爱。禁忌之恋在同伦理道德、社会秩序的张力对抗中,越发显得震撼人心,在文学作品中的存在也更加凸显了“文学就是人学”的特质。文学家常常通过描写神秘、禁忌又真挚的畸恋,来表达一种对制度、对禁锢的不满。他们不是道德伦理的蔑视者,相反的,他们只是用这种揭露伤疤的方式来挖掘主人公悲剧人生所处的社会现实。
       畸恋的类型多种多样。无论是《朗读者》中米夏与汉娜的老少恋,还是《荆棘鸟》中梅吉与拉尔夫的反宗教之恋,又或是《洛丽塔》中亨伯特和洛丽塔的乱伦恋,都是当代西方文学作品中典型的畸恋,求而难得,爱而痛苦。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也会出现畸恋的缩影:金庸笔下东方不败对杨莲亭的暧昧情感之阿尼玛情结,段誉对神仙姐姐雕像的崇拜式的爱之恋物情结,虚竹从逃避到追求爱情的人格反向转化式的爱;尹歌苓《白蛇》中的同性之爱,《我不是精灵》中的伦理之恋,《女房东》中的病态之念。种种作品,种种萌动的爱情,是人性复杂的善恶本质,也是社会最为隐秘的问题。
       畸形,即悖于常规的形态。其与众不同的外形往往会引起他人的同情、恐惧甚至厌恶。带有异质情结的畸恋亦是如此。我们无法阻止每个人不公平地对待身陷畸恋的痛苦挣扎的人,但至少,我们都应该尝试去了解畸恋的成因,去真真正正理解他们的需求。
       弗洛伊德认为,孩童在性发展的对象选择时期开始向外界寻求性对象。对于幼儿,这个对象首先是其父母亲,男孩早期的性追求对象是其母亲,女孩的性追求对象则是父亲。这时性取向没有经过特别的引导,因为跟父亲或者母亲比较亲近,就天性使然的排斥那些跟自己争夺情感的人,这就产生了恋父恋母情结。同性恋亦是如此。“未成熟的雌猴都要经历一个明显的同性恋时期,而当其性成熟时,雌猴就会立即转向异性恋,届时同性恋也就自行结束了。”汉密尔顿如是说。但是人毕竟还是与动物不同。《朗读者》中的米夏缺乏孩童时期正确的性引导,而且不苟言笑的父亲和紧绷的家庭氛围使得他内心十分孤独,汉娜的出现使他青春期的第二恋母情结得以满足。恋母情结就如同一个人的影子,是人的无意识的本能情感,难以察觉却是客观存在的。然而过度的、不健康的恋母情结就会发展成为悲剧的根源,使人封闭、堕落,全然依靠于病态的情感过活。
       畸恋也还有可能是情感转移的结果。柏拉图说:“‘爱’是一种对于善的东西,希望持久甚至永恒的占有的欲望,因此表现出一种有死的生物尽可能的追求不死的努力。”求而不得的爱情会在特定的情况下得到转移和短暂的满足,但是这样的满足往往是隐秘阴暗的。在《洛丽塔》一书中,对于初恋情人的不幸早逝,亨伯特始终耿耿于怀,他开始病态地迷恋“雏菊一样鲜嫩”的“小仙女”,甚至为了接近洛丽塔,假意与洛丽塔的母亲黑兹夫人结婚,艰难地忍耐着,暗自谋划着将黑兹夫人杀死,好诱骗洛丽塔以满足自己的私心与情欲。“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我的罪恶,我的灵魂。”将年少时带有缺陷的情感转移到少女身上的亨伯特是可恶而又可悲的,他沉浸在自己幻想的天堂里,不顾伦理的束缚和道德的指责,疯狂而又暴烈地爱着洛丽塔。亨伯特错误的认识和无法满足的欲望也是悲剧的根源。初恋的逝去留下了难以抚平的伤痛的同时,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完美印象。亨伯特将情感记忆中的爱全部倾注在洛丽塔身上,直到小说的结尾,他才醒悟:“那刺痛心扉、令人绝望的东西并不是洛丽塔不在我身边,而是她的声音不在那里了。”
       社会问题的压力与个体孤独无助下的情感错位也是畸恋的原因之一。严歌苓作品中涉及的同性恋、伦理恋以及病态恋大多就是源于情感错位的,但她笔下人物之间的错位带有社会躁然之后的压力与无助,充满恐惧之下的窒息感。作为新时期移民小说代表人物之一,严歌苓将移民这一群体在新鲜陌生的社会中因归属问题而出现的情感错位描绘得恰如其分。《白蛇》就以一部同性恋故事完成了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反抗,《我不是精灵》一类的伦理之恋也避免不了成长环境的错误导向,《女房东》中的病态念想也可以看作是移民生活的消沉抑郁造成的情感失控。这些畸形的情感,不仅是非常态的隐晦的爱,更是社会现实造成的令人同情的严重后果。要想治愈,唯有寻其根本,而不是避之趋之。
        虽然畸恋可能并不是出于单纯的爱恋初衷,可能是出于错误的性引导、情感的转移、社会现实等原因,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真正相爱的畸恋在当代文学作品中也是存在着的,比如金庸笔下某些经典武侠爱情和考琳•麦卡洛笔下冲破宗教伦理禁锢的爱恋。
        武侠小说大家金庸先生创作了为人熟知的杨过与小龙女的十六年之约,也写出了郭靖和黄蓉的英雄美人式爱情。与此同时,金庸的小说中也存在着畸形爱恋的缩影,其中最为典型的就属东方不败对杨莲亭的暧昧情感了。这种情感在学术上被称作是阿尼玛情结,即男人心目中的女性形象。东方不败夺得权力之后身处高位,加上之前为练神功挥刀自宫,体内的女性形象就转变为显性,这也就不难解释其对杨莲亭的同性之爱了。然而不得不承认的是,东方不败对杨莲亭的感情是十分认真的,不然也不会为了他放下权力学做女子闺阁之事,更不会在生死弥留之际还替杨莲亭向任我行求情。不去评判东方不败的恶人行径,单就他的爱情而言,还是十分真挚的。
       在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的《荆棘鸟》一书中,梅吉与拉尔夫的违反宗教的爱恋也是十分让人心痛的,因 为他们爱得足够真挚却不为宗教所容。拉尔夫是神父,后来更是成为了红衣主教,他是属于上帝的,而不属于梅吉。可是梅吉还是爱上了他,就像一只执着的、孤独的、真诚的荆棘鸟一样。一生只歌唱一次的荆棘鸟,毫不犹豫的将身体扎入最长的荆棘当中,曲终而命竭。
        爱情因其浪漫本质而动人,即使是带有畸形特质爱情也可能具有追求真爱的向往,我们要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它。
       文学作品中的畸恋是反映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一面经过艺术加工和放大的镜子,以带有文学独特味道的方式给人们打开了认识畸恋的一扇窗,或压抑,或浪漫。畸恋不是单纯的变态,不应当被给予唾骂和指责,这样反而会使效果适得其反;畸恋也应该被温柔以待,被指引向正确的方向。也就是说,对待已存的畸恋现象要采取温和有效的解决方法。但是对待畸恋的隐患就应该坚决将之扼杀于摇篮之中,毕竟“非常规化”的爱情也往往意味着未知与痛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