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怪文化对日本动漫的影响
(2015-12-26 22:50:36)
标签:
八里台校区 |
分类: 东方美学专题 |
课程:东方美学专题
教师:杨岚
论文题目:妖怪文化对日本动漫的影响
展示课件:日本书道
姓名:竺肖禾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国际商务
参考文献:
一、书目类: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论文类:
1.胡晓欢.人性的光辉——浅谈宫崎骏动漫作品.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23期
2.吴金桓.从小泉八云到水木茂——日本传统妖怪形象的现代变异.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朱逸宁.动漫妖怪:“丑陋”形象难掩产业光芒.中国文化报.2010-08-25.
4.叶春生.日本的“妖怪学”.民俗研究.2004-03-30.
5.李婷.浅析日本妖怪文化.知识经济.2009-02-01.
6.李秋波.日本动画中的妖怪文化.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7-10-05.
7.孙亚.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自然人文情怀.电影评介.2010年第07期
8.顾萍萍.从宫崎骏的动漫看日本人的自然观.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年第10期
9.李芳.从日本动漫看保护自然——以《幽灵公主》《平城狸合战》为中心.电影文学.2012年第03期
10.马颖寅.动画电影与民间文化——以日本动漫与妖怪文化为例.艺术科技.2014年第05期
妖怪文化对日本动漫的影响
摘
妖怪文化作为日本传承千年的一大特色,极大地影响了本土人民的文化生活,并且当日本的动漫业兴起后,更是被广泛地作为题材,传播到世界各地。本文浅谈了日本妖怪文化的由来与分类,分析妖怪文化对日本动漫的影响,并在最后给出对中国动漫业的借鉴启示。
关键词:妖怪文化,日本动漫
一、日本妖怪文化
1.简介
日本的妖怪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妖怪的传说五花八门、种类繁多,贯穿了整个日本历史。无论从艺术还是从历史来说,它对大和民族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妖怪学还被作为民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当作一门科学来研究。最初,日本的“妖怪”是神、怪、鬼的合称。
平安时代的日本是妖怪文化最为盛行的时期。从这个时期开始,妖怪文化已经从单纯的民间传说变为一种民间信仰。今天可见的大部分妖怪形象都来自平安时代,数量约有四百种。
2.根源
(1)自然崇拜与“神道教”
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妖怪的出现预示着疫病和灾难。古人的科学知识有限,只能用这种想象的生物,来解释自然灾害。而日本是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无怪妖怪种类如此繁多了。很多妖怪都与山水相关:比如豆子婆婆,就是用筛子在水中捞人来吃的妖精;桥姬是为情投河的女鬼;还有栖息于江河之中的河童,住在山上的妖怪如雪女、山姥,等等。
对自然的崇拜,孕育出了日本的本土宗教——“神道教”,简称神教。原始的神道教没有教宗,没有教义,自然界中的万物、自然现象都可尊为神道教中的神,“物之所至,神之所在”。截至2000年,神教的受众占日本总人口的一半多,可谓影响广泛。神教在塑造日本文化内涵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宣扬了“万物皆有灵”的思想,为妖怪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吸收外国妖怪传说
与茶道、书道等许多其他文化形式一样,许多日本妖怪的原型也出自中国。譬如现在公认是日本出产的水鬼河童,便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水虎”又名“河伯”,在中国的战国时期,当地巫女还以“河伯娶妻”为由串通官员大肆敛财。“河伯”传到日本之后,经过一番本土化才变成了现在家喻户晓的“河童”。战后日本动画业刚起步时,最先问世的几部作品《白蛇传》、《西游记》亦取材于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此外,《山海经》也是日本妖怪文化的重要原材料。但是,日本在吸收外国文化时,并非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进行本土化和加工改编。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根据《西游记》改编的动画《最游记》。《最游记》保留了主角名字和西天取经的背景,但人物形象、剧情故事与原著大相径庭。
除了从中国汲取素材之外,日本还吸收了印度、希腊等国家传说中的妖怪形象。
2.分类
喜欢较真儿的日本人把妖怪分门别类,著成《日本妖怪物语》、《日本妖怪大全》等。鸟山石燕的《画图百鬼夜行》,水木茂的《图解日本妖怪大全》更是赫赫有名。
在中国,主修儿童文学的周英将日本动画中的妖怪分为六大类:①天生异物;②半神类,例如犬夜叉即半犬神;③人形类,比如雪女,是一个穿白色和服的女子形象;④物化类包括动物、植物及物品,日本认为被遗弃的伞、草鞋等会“物久成精”;⑤自然类;⑥灵魂类,灵魂类除了所谓的鬼,还有神灵、生灵、死灵、怨灵等,没有形体的“附身妖”也归为此类。
二、妖怪文化在日本动漫中的体现
妖怪出自民间,是经人们口耳相传保存下来,没有固定版本的传说、故事,正因如此,每个人心中的妖怪形象各不相同。而在文学、影视作品的描绘中,各路妖怪的形象慢慢变得清晰。动漫便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形式。在日本动漫中,有的妖怪出于剧情需要保留了原本的可怖形象,而更多妖怪完成了从妖性到人性的进化,从而引发人们更深刻的思考与探讨。
1.作为恐怖与猎奇元素
2. 人类的庇护神
自然灾害无可避免,灵异事件难以解释,这些恐惧需要被慰藉,所谓的“庇护神”也就自然而然地诞生了。日本的“妖怪博士”水木茂,便在他的作品《怪怪怪的鬼太郎》里,塑造了一个经典的妖怪救世主形象——鬼太郎。他虽然身为“幽灵族”的后代,但以保护人类为自己的使命,替人类击退了许多坏妖怪。
3. 探究人与自然的相处
日本动画史上的另一位大家宫崎骏,亦将妖怪题材运用得炉火纯青,每一部作品中都少不了各路妖精鬼怪的身影。他不仅留下了不少温馨感人的故事,更是借助妖怪,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因为从自然界幻化出来的妖怪,在很大程度上便代表和象征了自然。
《幽灵公主》的背景是日本中世纪的室町时代,作品描述了人与自然的激烈对抗。森林的保护神山神兽,掌管一切自然生灵,可赋予也可毁灭生命,是名副其实的自然主宰。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无所不能的神灵,最后却在人类的愚昧迫害中倒下。愚蠢的人们竟然相信靠自己的智慧可以征服自然,殊不知这是自取灭亡。而在《千与千寻》中,宫崎骏塑造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妖怪形象之一,是那位浑身发臭、面目全非的河神,他由于受了污染,变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怪物。千寻善意地帮助了他,同时代表全人类完成了救赎。作者设置这个情节的目的不言而喻。
宫崎骏避免了口号的呼吁,却通过一个个发人深省的妖怪童话,传达了他的环保思想。虽然人类站在食物链的顶端,拥有高科技的技术,几乎所向披靡,但也不能肆意妄为,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
4.引出故事主体
以妖怪引出故事主体的引子,就更为常见了。同众多美国大片一样,日本动漫也偏好宣扬英雄主义,尤其是普通人突然获得了某种神力,接着成为某一领域的佼佼者或是凌驾众人之上的存在。在美国大片里,主人公的“神力”通常是由研究尖端科学的科学家所免费提供的,而在日本动漫里,则通常是来源于妖怪的赋予。比如《棋魂》,这是一部描写普通少年小光逐步成长为围棋国手的作品,而故事的起因,是主人公意外邂逅了一只附在棋盘上的棋师怨灵。
三、对中国动漫制作人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