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作品欣赏及其影响
(2015-12-16 18:54:38)
标签:
南开大学津南校区原创论文西方美学研究 |
西方美学研究
老师:杨岚老师
达芬奇作品欣赏及其影响
课件:达芬奇的美学
高歆蕊
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1410435
参考文献
著作:
朱光潜
梁漱溟
佩特
瓦肯罗德《一个热爱艺术的修士的内心倾诉》谷裕译 三联书店2002.1
格罗塞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我的艺术生活》 瞿暗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4
丹纳
罗丹
克罗齐
李斯托威尔
《近代美学史评述》
参考文献:
柳森《达芬奇艺术设计成就初探》选自《青年文学家》2014 23期164
卫佳诗《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刘娜《
丛雅杰《造型艺术在达芬奇作品中的体现
唐小雪《浅谈达芬奇《最后晚餐》绘油画技法和特征
杜冕《
王瑞《
丁崇琼陈静《浅析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艺术
刘娟
60、85
达芬奇作品赏析及其影响
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 高歆蕊
摘 要: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在绘画方面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画作留给后人无限的艺术的享受与遐想。本文通过对达芬奇的经典画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的剖析解读,阐述了达芬奇创作的独特构思和手法,以及其作品背后所包含的人文精神。论证了达芬奇在绘画方面的独特的表达思路与巧妙手法,得出了达芬奇绘画艺术的艺术展现给人的是真实、充满感情的感受,以及体现出了丰富的人文精神的结论。
关键词:达芬奇 艺术手法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达芬奇出生于十四世纪的意大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画家,同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极富个人风格,对后世的美术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最富盛名的作品。代表了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这幅画在构图上改变了以往人物肖像多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而是以正面的胸像构图。这样做改变了整幅画的透视点,使得蒙娜丽莎显得更加端庄和稳重。在背景处理上,达芬奇动采用的是空气透视法,即把人物肖像后面的各种景物都推向遥远的深处,营造了一种所有的景物都被笼罩在薄雾里的感觉,用这种方法来加强并突出人物形象。如果仔细观察可以注意到人物两边的远景并不在同一视平线上,而是左边的视平线比较低,右边视平线则显得较高。这样处理的效果是:当我们的目光聚焦在左边时,会觉得远景下降而人物上升;当我们的目光聚焦在右边时,会觉得远景上升而人物下降;人物五官的位置,似乎也在随之变动,这也就造成了无论位于哪个位置欣赏这幅画,总是感觉画中人物在注视着你的效果。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这幅画描绘的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而非高高在上的神。这种反映人的情感的作品正是当时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为米兰圣玛利亚·德莱·格拉齐耶教堂的食堂绘制的壁画,在设计这幅壁画时,达芬奇曾经考虑过借鉴前人例如卡斯塔尼奥和吉兰达约的构图把犹大放在与众人隔离的餐桌前面。这种处理可以使看画的人一眼就能认出叛徒是谁,但是还存在一个巨大的缺点就是过于直截了当,如果作为一幅普通宗教宣传画这样处理是无可厚非的,但作为一件艺术创作这样的处理显然不够含蓄。《圣经·新约》中的如下一段情节启发了达芬奇“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出卖我了。门徒们就甚忧愁,一个一个地问他说,主,是我吗?”由此出发,达芬奇使这个宗教故事从过去的毫无内涵的宗教宣传,升华为使人产生悬念的伟大艺术杰作。
从《最后的晚餐》起,西方绘画方真正进入了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最后的晚餐》尽管被认作是流传最广的宗教绘画,但其实质根本不是宗教的,而是人类心理的描写。无论是构图技巧、色彩使用还是人文精神,达芬奇在这幅画中的创造被以后的美术家采用并予以发展,虽然同为文艺复兴三杰,但毫无疑问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当然还有一些其他作家,都从这幅画中获益匪浅。
《岩间圣母》是达芬奇在米兰时期的代表作,也是迄今保留下来的他的最完好的三大代表作之一。画上的情节取自圣经的故事。在构图上,达芬奇用的是金字塔形构图,具有一种稳定感。四个人物统一在这一稳定的结构中。然而这种结构又不是呆板的,通过人物位置的调整和光线的补足,形成了一种既不刻板,又具有对称美感的稳定结构。全景既显得庄重,有很自然,它具有古典美的造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