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敦煌舞
(2013-12-02 00:18:54)
标签:
文化 |
分类: 艺术导论 |
浅谈敦煌舞
1212637 刘钰凌
由于自幼学习舞蹈,从小时候长达九年的中国舞学习,对古典现代芭蕾民族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接触,到现在步入大学加入了社团学习了街舞,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我参与的敦煌舞的表演,在课上,老师谈到了敦煌舞与壁画,于是想在此,更深一步学习敦煌舞,并发表一下我对它的粗略的看法。
我认为,了解一个舞蹈最先应该从它的源头看起,这个舞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展衍生而来的,它反映的人们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及思想。敦煌舞虽归属于中国古典舞系统中,但它却洋溢着与中原汉民族舞蹈不同的异国情调。它的那种“扬眉动目”、“弹指移项”、“扭胯蹶臂”、“腾踏旋转”、“袒胸露臂”的舞姿造型,让人感到位于古丝绸之路交通要道上的新疆维吾尔族、伊朗、俄罗斯、印度甚至更遥远的西方古希腊的乐舞风格。可以说,作为中国传统舞蹈的敦煌舞蹈,是几千年来中西乐舞文化交流的结晶。从我所搜集到的资料以及个人的想法来看,敦煌舞的起源应该是一种表现社会生活的乐舞,在特定的宴请中举行的乐舞活动。而谈到壁画,最有名的飞天应是表现天宫仙界的舞蹈形象,是西方极乐世界娱佛、供佛的音乐舞蹈。这体现了人们对极乐世界的向往。
而谈到舞蹈,不得不提的是第一部以敦煌为题材的大型舞剧《丝路花雨》,是甘肃敦煌艺术剧院于1978创作的。最有名的可能是2005年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千手观音》,根据敦煌莫高窟第3窟的“千手眼,观音变”这幅图而创作的。这些只是一些比较有名的例子,具体就源头来说,虽然我们无法证明古代舞蹈中有哪一种像敦煌壁画中的这种典型的舞蹈造型,而且一脉相承,但是跨越近千年时空的敦煌壁画证明了它的存在和延续。我们同样无法直接证明敦煌壁画的许多舞姿就是文献中记载的舞蹈,例如唐代的《霓裳羽衣歌》、《胡旋舞》、《胡腾舞》、《柘枝舞》等等,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壁画舞姿给予我们艺术灵感让艺术家们编创出许多具有敦煌艺术特殊的舞蹈,使之形成一种独特的极具美感的舞蹈。
从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仍然清楚的记得那次演出我最后的动作是“反弹琵琶”,并深深的感受到敦煌舞手的形状的丰富多姿,手臂柔曼多变,体态的三道弯,寻找这种特殊的曲线,从中发现不一样的流动的韵律与美感。虽说敦煌舞是一种肢体上的表达,但老师经常强调用心跳舞,用心跳舞对所有舞蹈都是重要的,对敦煌舞的表演尤为重要。因为这种舞蹈的情感很潜在,很深含,很内敛。要想达到心灵有约,情感相通,还要重视古代诗文,音乐和历史的鉴赏。做到为心而舞,技巧和动作容易变得自然舒畅,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心灵的宣泄。
我很高兴自己有这么一段学舞的经历,让我体会了各种各样姿态的美感,特别是敦煌舞,这个优美神圣的舞蹈,让我遨游在艺术的海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