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英鉴(智能科学与技术):简析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与艺术理念

(2012-06-07 23:23:52)
标签:

米开朗基罗

作品

艺术理念

影响

杂谈

分类: 西方美学研究

绪论

他是不朽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家与诗人。他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他是偏执的完美主义者。他以艺术为妻,以作品为子。他的艺术从不向庸敝的权贵妥协。他的作品阳刚而宏伟。他富有攻击性且力争上游。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他是米开朗基罗。

第一章 大师身世和作品

米开朗基罗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公务员家庭,他幼年丧母,而自认为很了不起的父亲却认为米开朗基罗会让家族蒙羞,因为当时艺术家的地位处于社会的底层。事实上,米开朗基罗并没有向父亲妥协,并最终成为了世界上最富盛名的艺术家之一。

圣殇(哀悼基督)——跻身大师行列之作

红衣主教瑞亚里奥委托米开朗基罗制造了惊世的圣殇,这是令米开朗基罗跻身大师行列的作品。他创造的年轻圣母形象在神圣中流露出丧子的哀痛,令人感到庄严的同时更能体会到无尽的悲伤。这就是米开朗基罗独到的艺术感染力。富有戏剧性的是,米开朗基罗在圣母的衣襟上刻下了自己的大名,以让那些无知的人闭嘴,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值得一提的是,从开采大理石到运输都由米开朗基罗一手操办,这更显示出他在工程和管理上的才华。

大卫——世界上最美的雕塑

重回佛罗伦萨的米开朗基罗接受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用一块40年来无人能驾驭的巨大大理石雕塑大卫。之前尝试的两位艺术家都失败了。米开朗基罗再一次展示了他卓越的技艺和独到的思想,他选择了大卫出手杀死巨人的那一紧张时刻进行雕塑,这一想法无疑突破了前人。而最终的大卫具有一双如火的眼睛,这依然归功于米开朗基罗的独到的处理,他将眼球的中间用凿子凿出小坑,在阳光下形成阴影,使得大卫的目光更加深刻。大卫像完成后,对手达芬奇甚至四处游说重要人士要将大卫像放在广场墙边的不起眼角落——同样自负的达芬奇确实嫉妒米开朗基罗在雕塑上的造诣。大卫像最终被安置在了大广场的宫殿外面,成为佛罗伦萨共和体制最强有力的象征。

关于大卫,还有一则轶事。根据佛罗伦萨共和体制领导人的看法,大卫的鼻子有些高,米开朗基罗抓了一把石灰,爬上梯子假装进行修改,然后将石灰撒下,这时候那个领导人说“你看,这样好多了”。

西斯廷壁画(创世纪)——雕塑家的不朽名画     

受教皇朱理二世委托,历时四年完成的创世纪,证明了米开朗基罗是一个全能的艺术家。由于被教皇的御用雕塑家勃拉曼特激将,米开朗基罗开始了西斯廷壁画的创作,他大胆地违抗了教皇的命令,将壁画主题定为创世纪。许多人对米开朗基罗这个雕塑家的绘画能力持怀疑态度,但米开朗基罗将他卓越的雕塑能力移植到了他的画作中——他自觉领悟到透视短缩法,使得他画作上的人物如同雕塑般立体传神。

圣彼得教堂——罗马教会的精神象征

米开朗基罗再一次发挥了他的工程才能,它复古且新颖的设计,挑战了圣彼得堡教堂极富难度的宏伟的圆顶,而那圆顶如罗马天际的皇冠一样,依旧挺立至今。

第二章 艺术理念

米开朗基罗是偏执的完美主义者。毫无疑问,米开朗基罗为了最真最美的艺术从不让步,这一点我们从他在创造大卫时戏弄领导者,在创造西斯廷壁画时违抗教皇就可以看出。而为了画出完美的肌腱与骨骼,他可以去修道院解剖尸体。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而米开朗基罗在弥留之际,将自己不满意的作品尽数销毁——他深知这将决定后人对自己的评价。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无一不宏伟瑰丽。米开朗基罗认为,男性人体是完美的典范,展现出威武、对称和力量。正是因为他对威武与力量的崇拜,使得他的作品丰满而伟岸。从圣殇到大卫,从西斯廷壁画到圣彼得大教堂,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无一不散发出雄壮。我们甚至注意到,米开朗基罗作品中的女性同样具有大量的男性特征。

米开朗基罗善于在思考中挑战各种难题。相比于工程理论家达芬奇,他是一个工程实践家:他亲自为大卫的运输建造了运输车,亲自为拱顶绘画搭起了脚手架,更亲自为教堂圆顶设计了拱肋结构。米开朗基罗亦善于因地制宜,大卫像就是极好的例子——米开朗基罗能够从石材上寻找灵感,而非其他雕刻家,只能有了灵感后再去挑选石材。

米开朗基罗追求灵魂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事实上,这才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具有如此感染力的根本原因。像音乐家亨德尔一样,米开朗基罗坚信自己是上帝派来的使徒,因为至高的艺术只应存在于天堂,而他就是要将神迹在人间重现。米开朗基罗最后的作品是为他自己坟墓的雕塑——佛罗伦萨的圣殇。这部作品呈现了米开朗基罗亲手托扶着受难的耶稣。米开朗基罗因圣殇而声名鹊起,又以另一个圣殇封笔。圣母是爱与情感的体现,而与上帝的维系之灵才是情感的实体化——他自己最终成为了神迹的一部分。

第三章 对后世的影响

全能的米开朗基罗为我们展现的艺术是立体的——以他虔诚的信仰和灵活的头脑为主干,以各方面才能相互支援而创作出的作品充满灵动与生气。而他对人体的着迷,更打破了传统的审美理念,看似与教皇传统审美格格不入的他,引领文艺复兴到达了新的高潮。拉斐尔如是说:“有幸适逢米开朗基罗时代。”

米开朗基罗善于释放头脑中的灵感,他在从事人像雕刻时,是从各个具有含意的角度去捕捉人体多样的姿势,这种创作观念对于后世的艺术家有相当深的影响。其中最深远的影响者当属拉斐尔,他的圣母像的灵感便来自于西斯廷壁画。


参考资料:
[1]
巨人三传 (法) 罗曼·罗兰著 郭昌京译 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4
[2]
(纪录片)米开朗基罗 BBC 200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