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关于“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公开课的评课及其思考
(2012-06-04 11:09:07)
标签:
化学反应速率评课公开课思考教育 |
分类: 教学案例 |
关键词 化学公开课 授课过程 评课实录 思考
安徽省教育学会中学化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在安徽师范大学隆重召开,应邀的有清华大学化学系80高龄的宋心琦教授、安徽教科所的化学教研员、全省各地市的化学教研员和一线的优秀化学教师,约150人,可谓人才济济。在会议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一堂化学公开课,也称为观摩课。值得关注的是,参加这次公开课的评委是上述的150多名化学专家、教研员和一线老师,通过他们的精彩评课,使我们获得了许多启示,也给我省的化学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带来一些借鉴作用。
1 这堂公开课的授课过程
这是一堂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主题是关于“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的公开课。由省示范性高中芜湖市一中的某老师为高一学生上课,听课学生则由芜湖市田家炳中学的高一某班学生组成。那天下午由授课老师、学生和上面提到的评委老师齐聚在安徽师范大学的一个多媒体教室里,进行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化学课。因本文重点是关于这堂公开课的评课情况方面的,所以在这里就不对这堂课的授课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对授课内容也不一一展开。下面只重点介绍一下这堂课的几个教学环节(这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实验及老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
[教学环节1]
开始上课,老师同学相互问候,老师作了简短的自我介绍后就开始本节课的学习(因为师生原本不熟悉),老师首先用PPT展示了授课题目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刚开始老师让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自由讨论在体育活动中同学们跑步快慢的情况,思考与速率是否有关联,如果有关联,表现在什么方面。最后老师通过听取学生的讨论,和学生共同总结了速率的作用,然后导入本节课内容,即化学反应速率。
[教学环节2]
教师用PPT展示了一个例题,给同学2分钟思考时间。接下来,授课老师让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做该题。然后在老师引导下,大家对该题进行讨论。随即老师重点强调了反应速率的单位,引导同学对该单位给予足够的重视。
[教学环节3]
讨论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时,分别从浓度、温度和催化剂方面来做实验并讨论总结。老师先让学生看书思考,然后根据课本内容及他们自己对实验的理解,两两合作,选取预先放在课桌边的实验药品及实验用品,开始实验,最后学生通过实验,对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及得出的实验结论进行全班讨论,老师最后用PPT呈现了事先做好的一些实验结论,让学生思考和交流。在整个课堂实验中,授课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环节4]
老师总结这次课所学习的内容,并用PPT展示了一些事先准备好的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习题,让学生集体回答,最后老师在结束本次课的同时给同学留下一个问题进行课后思考。随即老师在同学的热情洋溢的欢笑声中结束了本次课的学习。(本次课大约用时50分钟)
2 专家老师评课的具体情况
本次公开课结束后,大家开始评课。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各位专家和一线的高中优秀化学教师对本次课的评课情况。
首先,由安徽省教科院化学教研员、特级教师夏建华老师上台作了评课。他给予了本次课充分的肯定,他主要从4个方面进行评价。首先,他赞扬了本次课很好的体现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学生既很好地掌握了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又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过程与方法方面的收获,而且在老师的热情关心和谆谆教导下获得了良好的情感体验。他介绍了授课老师在同学做以温度为反应条件的实验时,给同学倒热水进行加热反应时是面带微笑的,让同学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怀之情。第二,他认为授课老师是在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机械地教教科书,体现了新课程的新观念。第三,他赞扬了授课老师对教材进行了较大的创新,让生活走进课堂。而不是单纯地按书本上的来讲课,给我们的教学创造了更大的空间,带来了新的视野。第四,他认为授课老师很好地把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让学生多做实验,从实验中学习更多的东西,让科学探究的精神融入同学的学习中来。另外,他还给我们一个启迪,那就是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让我们大家思考。最后他强调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重要性。教师要根据知识的重点和内在联系精心设计有机联系的问题组,安排好设疑的层次与梯度,不断提出问题,造成悬念,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愿望。但同时也对本次课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在上课时没有问题。这一点是我们不容忽视的。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也给以后的教学提出了建议,要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其后是一位来自合肥市的特级教师谈了自己的观点。第一点是作为一个老师,上过这一次课之后,如果回去再上一次,怎样使课上得更好,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他提出在做反应速率与浓度之间的关系的实验时,可以让学生放得更开,自己找2种反应物来反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第二就是老师在讲化学反应速率计算题时语言要严谨,化学用语要用得正确和恰当。正确地使用化学用语,也是化学教师必备的科学素养之一。最后他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教案上到什么程度才是真正的结束。有时我们上到快下课时还没有上完所计划的教学内容时,我们是否有必要非得延长时间把最后的内容讲完呢?还是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省去一些内容呢?
接下来发言的是一位一线的高中化学老师。他首先提出,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既要设计教学内容,又要对学生进行设计。比如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时,要从实验等多角度来考虑,同时要考虑心理学上提出的“三序”问题,即学生的认知顺序、心理发展顺序及知识的逻辑顺序,争取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这一块提供更多的方法,开拓出新的思路。还有一点,他觉得我们在课堂学习中,可以更好地利用书本上的图片,以及我们自己从网上、各类杂志中搜索的相关有用的图片来帮助我们理解课本内容。比如,在刚才的讲课中,我们在讲解化学反应速率快慢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看爆炸、金属腐蚀、溶洞的形成等等,让学生对化学反应快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而这位老师上课时可能就忽略了这一点。可能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老师在讲课时只是叫学生自己看图,并没有给学生讲明从图片中能认识到什么问题,或者对图片不重视,上课根本就没有提及课本上的图片,导致有些学生并不知道书本的图片和上课内容有什么联系,这样会让老师和学生忽视图片的重要作用,这样讲是给老师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老师在以后的教学中都能很好地重视图片的作用。他说授课老师通过举有关跑步情况的例子,讨论和速率的关系,这样不是很贴切。这位老师还提出一个问题,就是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举恰当而有用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及理解课本内容。他回忆了当他在给学生上这堂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课时,在讲到同一个化学反应,各物质反应的快慢是由它们的化学特性决定的,但整个化学反应是保持一致的。他当时考虑到有很多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时,就打了一个很好的比喻,如一辆汽车,它有大小不一的车轮,大小车轮转动速度不一样,这就好比同一个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有快慢,但汽车是整体运行的,各个车轮总的运行路程是一样的,就联系同一个反应整体是一致的,学生就可以很好地理解课本内容了。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出发,这样就不难理解这一知识难点了。所以他启发在场的老师以后在给学生上课时,可以尝试举出有用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学习课本内容。恰当的例子,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茅塞顿开,比反复讲解有效。这位老师的发言博得了在场的老师、同学的鼓掌和赞扬。
最后请了本次年会的特邀嘉宾宋心琦教授给我们作了评课。他首先赞扬了该授课老师时刻关注联系新课程的观念,然后他提出以下几个问题:第一,他建议老师要让学生体会化学是一门什么科学,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他提到了做定性实验时,一定要有参比性。如果没有参照物对比进行实验,那么这个实验就可能没有很强的说服力。在实验这一块,他建议老师要尝试改变实验的观察方法,不仅仅是用眼睛观察,还可以发挥我们其他的感官器官,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观察实验,以便更好地观察到实验结果。这样也符合科学探究的精神,让科学探究的精神融入同学的学习中来。最后,宋教授还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一堂课设计是希望发现哪些方面有特质的学生。比如在刚才的课中,授课老师在观察学生做实验过程中,是否发现了一些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了以前并没有发现的优点,进而鼓励学生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特长。
以上是几位老师和专家给予的精彩评课,在场的老师和化学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生都很认真地聆听,现场气氛也特别好,大家感觉受益匪浅,觉得能有这样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感到特别高兴,同时也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
3 对此次评课的几点思考
听了授课老师的上课和其他老师给予的精彩评课,很受启发。我们觉得,对于一堂课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评课,比如这堂课设计的怎么样、教学媒体运用是否恰当、课堂语言表述是否正确、学生听课表情是否阳光、师生互动情况是否融洽等等。只要是对这堂课中觉得它优点方面的,或者不足的,以及从此联想到的方面,都可以发表意见和建议,供大家交流和学习。在授课老师上完这堂化学课时,我们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学生在课堂上做探究实验时,老师事先一定要探究。因为如果学生做探究实验时,多数学生实验不能成功,势必会打击学生探究热情和学习兴趣,倘若多次探究实验难以成功,就会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所以老师必须先前操作一遍,对上课所需要做的实验有一个很好地了解,对成功率低的或者实验难度较大的,要改变操作方法,或者对实验进行改进,同时,在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指导性探究代替开放性探究。
其实我们进行公开课评课的目的还是在于促进化学老师同行之间的交流,怎样把我们的课上得更好,让学生受益才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在此也希望,通过这次课的点评,能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就像一位老师说的,通过老师的评课交流,可以为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同时在新课程开始实施还不很长时间里,多进行这样的交流合作,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为我们实施有效教学提供一个很好的促进和交流的平台。而且,这样的观摩与交流也有利于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