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不系之舟
不系之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8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一语文三月月考试题

(2012-03-15 18:49:53)
标签:

杂谈

郫县二中20112012学年度下期三月月考试题

高一  语文

命题:罗德龙 苏易             审题:毛良生 李军强          校对:叶鸿雁 刘英杰

 

第Ⅰ卷

一、积累和运用(3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脉脉mò)    动(zhàn  凉(chéng  chǔ)的妙chù)

B睡(hān   参差(cī)   nuó)     蓊蓊郁郁(wěng

C.点zhuì)  影(qiàn  侘傺chà)(chì    婀玲(fán    

D着(diàn sè)    然(wǎn     着步(dù)

2.下列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望风披糜    忧心忡忡    即来之,则安之    世外桃园

B.糜糜之音    纵横驰聘    弥天大谎    人才辈出

C.兵荒马乱    戍马倥偬    仓遑逃窜    箭拔弩张

D.寻物启事    莫名其妙    沧桑巨变    山清水秀

3.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的深了。
B.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的深情。
C.可是这秋的深味(很浓烈的味道),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D.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欣赏玩味景物)不到十足。 

4.下列各组句中,每句都包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彼路斯何/我戍未定        B.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C.彼尔维何/岁亦莫止        D.象弭鱼服/小人所腓

5.下列句中“像”字表比喻的一项是(    
A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B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C
.(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D.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6请你任写五个包含十二生肖的成语。(5分)

                                                                            

7仿照下面的例子,请另选事物进行仿写。要求符合该物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5分)

                         小草

                   没有花朵的艳丽,

没有身躯的伟岸,

却以破土的力量昭示

——什么是顽强。

仿写:                                

                                       

                                      

                                       

(二)名句名篇(5分)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每空1分,共5分)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2)虏骑闻之应胆慑,                  ,车师西门伫献捷。

3)江流天地外,             

4)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第Ⅱ卷

二、鉴赏和阅读(60分)

9、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并简要分析。(4分)

                                                                            

                                                                             

2)你认为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

                                                                            

                                                                            

10、阅读下面一段短文,完成文后各题。(共7分)

莲花自古以来,一向为我国人民所称颂。历代文人墨客爱莲,称它为“君子花”,推它为知己,颂扬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其实,只是以莲花来标榜自己的超然出世罢了。

然而,说到莲花,我不禁想起了《荷塘月色》的作者,著名的诗人、散文作家、爱国知识分子 朱自清先生。他在那贫困交加、饥寒交迫的时刻,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断然拒绝领取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救济粮”,这不正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品格的真实写照吗?

我爱莲花,爱它那朴实无华的风姿,爱它那不染污泥的风骨,也爱它那顺乎自然的独特美姿。在烈日当空的时候,是妩媚灿烂;在皎洁的月光下,则清影娇绮;风吹,是绿波翻腾,红裳飞衣;雨打,则碧碗倾摇,银珠戏跳。不论是什么时候,不论大自然如何变幻,它总能展示出一幅优美动人的图画,使人心旷神怡。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出自周敦颐所写的__     _。(1分)

2)下列词或句子打上引号,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2分)

①“君子花”  ②“出淤泥而不染”  ③“救济粮”

A.①引用 ②强调 ③具有特殊含义   B.①强调 ②强调 ③引用

C.①强调 ②引用 ③具有特殊含义   D.①表示专用名词 ②引用 ③具有特殊含义

3)“这不正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品格的真实写照吗?”这是___     _句式。请改写成陈述句_                                 _。(2分)

4)朱自清拒领救济粮的原因在于                                  。(2分)

11、阅读诗歌《氓》,完成后面的题目。(17分)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写出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6分)
至于顿丘 古义:_                  今义:_                  
以为 古义:_                  今义:_                  
涟涟 古义:_                  今义:_                  
2)下列两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以车来,以我贿迁                   ①乘垝垣,以望复关

 

其不忘乃父之志                    竭我盈,故克之


A、 两个“尔”相同,两个“彼”相同

B、 两个“尔”不同,两个“彼”相同
C、两个“尔”相同,两个“彼”不同
D、两个“尔”不同,两个“彼”不同

3)简要概括《氓》中男女主人公的性格:(4分)

男主人公:                                                              

女主人公:                                                              

4)最后一段中女主人公对男子表现出一种什么态度?“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这里有什么作用?暗含什么意思?(5分)

答:                                                                         

                                                                             

                                                                             

12屈原《离骚》结尾“乱曰”部分并回答下列几个问题。(12分)

离骚(节选)

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 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注解:彭咸:传说是殷代贤臣,因为讽谏君主不被听从,投水自尽。

1)解释下列词语(3分)

已:              古都:             美政:                  

2)“国无人莫我知兮”一句属什么句式类型,试解释这一诗句。(4分)

                                                              

3)翻译“既莫足与为美政兮”一句。(3分)

                                                          

4)最后一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2分)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6分)

 

(台湾)洛

     这是去夏九月间的旧事,我们为了荷花与爱情的关系,曾发生过一次温和的争辩。

    “真正懂得欣赏荷的人,才真正懂得爱。”

    “此话怎讲?”

    “据说伟大的爱应该连对方的缺点也爱,完整的爱包括失恋在内。”

    “话是这么说,可是这与欣赏荷有啥关系?”

    “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也爱它夏天的喧哗,爱它秋季的寥落,甚至觉得连喂养它的那池污泥也污得有些道理。”

    “花凋了呢?

    “爱它的翠叶田田。”

    “叶残了呢?”

    “听打在上面的雨声呀!”

    “这种结论岂不太过罗曼蒂克。”

    “你认为……?”

    “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

    但我真正懂得荷,是在今年另一个秋末的下午。十月的气温仍如江南的初夏,午后无风,更显得有点燠热。偶然想起该到植物园去走走,这次我是诚心去看荷的,心里有了准备,仍不免有些紧张,十来分钟的路程居然走出一掌的汗。跨进园门,首先找到那棵编号廿五的水杉,然后在旁边的石凳上坐憩一下,调整好呼吸后,再轻步向荷池走去。

   噫!那些荷花呢?怎么又碰上花残季节,在等我的只剩下满池涌动的青叶,好大一拳的空虚向我袭来。花是没了,取代的只是几株枯干的莲蓬,黑黑瘦瘦,一副营养不良的身架,跟丰腴的荷叶对照之下,显得越发孤绝。这时突然想起我那首《众荷喧哗》中的诗句:

                众荷喧哗

                而你是挨我最近 

                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

                ……

                我向池心

                轻轻扔过去一粒石子

                你的脸

                便哗然红了起来

   现在这朵荷花在何处,我不得而知,或下坠为烂泥,或上升为彩霞,纵然远不可及,但我仍坚持它是唯一曾经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朋友,这不正足以说明我决不是只喜欢欣赏他人孤寂的那类人吗?

   午后的园子很静,除了我别无游客。我找了一块石头坐了下来,呆呆地望着满池的青荷出神。众荷田田亭亭如故,但歌声已歇,盛况不再。两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繁华与喧嚣,白昼与黄昏,池里与池外,到处拥挤不堪;现在静下来了,剩下我独自坐在这里,抽烟,扔石子,看池中自己的倒影碎了,又拼合起来,情势逆转,现在已轮到残荷来欣赏我的孤寂了。想到这里,我竟有些赧然,甚至感到难堪起来。其实,孤寂也并不就是一种羞耻,当有人在欣赏我的孤寂时,我绝不会认为他有任何罪过。朋友,这点你不要跟我辩,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今年花事已残,明年照样由根而茎而叶而花,仍然一大朵一大朵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接受人的赞赏与攀折,它却毫无顾忌地一脚踩污泥,一掌擎蓝天,激红着脸大声唱着:“我是一朵盛开的莲”,唱完后不到几天,它又安静地退回到叶残花凋的自然运转过程中去接受另一次安排,等到第二年再来接唱。

扑扑尘土,站起身来,心口感到很闷,有点想吐,寂寞真是一种病吗?绕着荷池走了一圈后,舒服多了,绕第二圈时,突然发现眼前红影一闪而没。放眼四顾,仍只见青荷田田,什么也没有看到。是迷惘?是殷切期盼中产生的幻觉?不甘心,我又回来绕了半匝,然后蹲下身子搜寻,在重重叠叠的荷叶掩盖中,终天找到了一朵将谢而未谢,却已冷寂无声的红莲,我惊喜得手足无措起来,这不正是去夏那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吗?

1).“众荷喧哗”描绘了荷塘怎样的景象?“你的脸/便哗然红起来”写出来这朵荷花怎样的特点?(4分)

答:                                                                         

2).“跨进园门,首先找到那棵编号廿五的水杉,然后在旁边的石凳上坐憩一下,调整好呼吸后,再轻步向荷池走去”,作者目的是去赏荷,却先写这一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                                                                         

                                                                             

                                                                             

3).“据说伟大的爱应该连对方的缺点也爱,完整的爱包括失恋在内”,与下文中的哪一句相照应?(2分)

答:                                                                         

                                                                            

4).与众荷相比,“去夏那挨我最近,最静,最最温柔的一朵”和今秋“一朵将谢而未谢,却已冷寂无声的红莲”这两朵之间有何共同点?作者为什么如此欣赏这两朵?(4分)

答:                                                                         

                                                                            

                                                                            

三、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岁月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请以“牵动我心的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不少于800字。

 

 

 

 

 

三月月考答案

选择题:

1B  2D  3C   4C  5C

6首鼠两端、九牛二虎、狡兔三窟、龙腾虎跃、笔走龙蛇、马到成功

7仿写:   水滴                    垂柳         

 没有大海的浩瀚,           没有松柏的挺拔,                          

 没有江河的奔腾,           没有梅花的孤傲,                          

 却以穿水的不懈告白         却以柔枝的依依告白                           

 ——什么是执著。           ——什么是多情。                         

8、(1)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2)料知短兵不敢接

3)山色有无中

4)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9、(1)表现手法:虚实结合、想象、通感。(任选一个,分析)

2)思乡、戍边战士的豪情。(任选一个,分析)

10 爱莲说》  C D  _反问  _这真是“出淤泥而不然”的崇高品格的真实写照_  表现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 

11、(1)①到:连词,提及另一事物   ②把……当做;认为   ③眼泪;鼻涕

2D

3)男主人公:急躁、憨厚、始乱终弃,用情不专;女主人公:勤劳、善良、温柔、坚强

4)决绝分离的态度。一方面说自己的愁思,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表明对男子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表现手法:兴、对比)

121)已:停止 古都:故国 美政:理想中的美好政治。

2)属于宾语前置句。楚国没有贤人,不能理解我。

3)既然不值得与他们从事美好的政治啊。

4)学习彭咸,为理想献身。

131众荷喧哗,描绘了满塘荷花竞相开放的景象。“你的脸/便哗然红起来”写出了这朵荷花羞涩的模样,它正含羞半开。   

(2)衬托(烘托)。突出作者赏荷的激动心情。

(3)爱屋及乌。“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也爱它夏天的喧哗,爱它秋季的寥落,甚至觉得连喂养它的那池污泥也污得有些道理”或“兴衰无非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

(4)共同点:它们都不处在盛开的状态,去年夏天那朵迟迟未开,今年秋天这朵迟迟未谢,与众荷相比,都显得孤寂落寞、安静温柔。原因:作者认为兴衰都是生命过程中的一部分,真正懂得欣赏荷的人应当欣赏他的全部,进而感悟生命在自然运转过程中生生不息的活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