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唱着山歌到兴国》

(2022-03-11 21:32:34)
标签:

游记

旅游

历史

文化

分类: 老汉游记

 《唱着山歌到兴国》



这是我第二次到兴国,将时光拽回到十四年前的20082月,那时是到兴国执行警卫JZM的线路安保任务。当时国内还没有动车,从福州乘坐管内列车运行了16个半小时才到达兴国。圆满完成兴国任务后,利用返榕前的空隙时间,单位集体组织去“将军园”亲历了一场爱国主义的革命传统教育。

认识兴国,还是在孩提时看过一片《党的女儿》电影中悉之的,电影故事是以红军战略性转移离开兴国北上纪实经历为背景,依稀记得电影中玉梅壮烈就义场面时响起的插曲兴国山歌,那种高亢而富有浓郁乡土生活气息的“哎呀勒”兴国山歌音不绝于耳,时时还在我的记忆中此唱彼和的回荡着,印象极深。

在我的印象中,“模范兴国”有两个之最:一是这里出了56个共和国开国将军,所出将军名列全国第二(第一是湖北红安,第三是安徽金寨),故因“将军县”闻名遐迩而饮誉全国。第二是这里有着著名的“哎呀勒”兴国山歌,充满了泥土芳香的“哎呀嘞”山歌唱遍了华夏大地,唱红了大江南北,故而,兴国素有“山歌之乡”的美誉。

5日正午,我们从吉安乘坐半个小时的动车来到了兴国西站,直接打的到9公里处的“将军园”(单程25元),我当仁不让的充当起老伴和庆祥老弟的导游。兴国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的赣州北,邻近闽粤,中国第二条大动脉京九线铁路就贯穿于全县。在第一次到兴国县时便留意了当地的文化史志,兴国是个历史十分悠久的古县,始建于三国,在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2年),便以年号“太平兴国”为县名,至今已逾一千三百余年。

众所周知,兴国在红军时期曾是著名的苏区模范县。在中国革命历史书上就记载着,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部分在兴国工作和战斗过。兴国县是红军时期第三次、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举行了史无前例的长征。在参加长征的12个主力师中有7个师是从兴国县出发的,其中有3个师均由兴国县子弟组成的。

的士车停在了将军馆的北侧,我们从边门行至纪念馆的正门,展馆北侧上方墙体上镶嵌着前国防部长迟浩田“将军馆”的红色题刻。纪念馆的屋顶呈红军八角帽造型。站在馆门前的台阶上向东瞭望,前方广场上是一座显目的“模范兴国”红旗的大型群雕;这个大型群雕不仅是将军园的标志性建筑,而且已成为兴国县的标志性建筑。广场的南侧是56个将军的雕塑像,按照长征路线进行分布排列;广场的北侧是军事博物园,置放着飞机大炮和坦克。趁着日晒当头的阳光,我们先到纪念馆参观,然后再到室外观览将军广场。



《唱着山歌到兴国》

怀揣敬仰和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及弘扬苏区革命传统之心,肃穆地步入大厅。展厅和大门由镰刀斧头形状构成,突出了兴国红军县的特色。大厅中央是兴国县56个开国将军雕塑像,置于前排的肖华和陈奇涵上将;两位上将后的是温玉成、邱会作、吴法宪、朱明、康志强和谢有法六位雕塑像;之后是48位少将的浮雕像;将军们的身后是“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 中国工农红军兴国模范师”“ 中国工农红军中央警卫师”三面红色军旗。

通过展馆里的资料显示:在中央苏区五年零九个月的时间里,中央红军在兴国先后组织战斗11场,投入兵力20多万人次,歼敌4万余人。红军主力长征后,国民党军侵占中央苏区,红色根据地顿时陷入白色恐怖之中;敌人肆意屠杀苏区人民,全县革命干部和群众被杀害2142人,被捕6934人,3410人不得不逃亡……。

可以这么说,“兴国县的每一寸土地,都是革命烈士血染的土地;兴国县的每一座山头,都曾是埋葬敌人的英勇战场”。我们从展馆内的资料中悉: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到解放战争,兴国县为国捐躯的烈士占居全国各县烈士之首,占全国烈士总数的六十分之一,兴国县成为全国烈士之最。

走进纪念展馆,就如同走进了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战场,走进了中国革命历史的长廊。展馆里一一记载着金戈铁马的岁月里兴国籍红军战士英勇战斗的事迹:陈奇涵上将率领军官教育团参加打响南昌“八一起义”第一枪,萧华上将率师苦战团村,温玉成中将率团抢渡湘江,少将钟炳昌和黄玉昆率师逐鹿中原,陈美福少将飞夺泸淀桥,毛会义少将率团抢夺摩天岭,康志强中将率部参加淮海决战,李呈瑞和陈坊仁少将指挥“奇袭白虎团”……一幅幅真实画面映入在参观者的眼帘。兴国籍56位将军就是56根中流砥柱,凝聚着一代战将们的鲜血和奉献,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些红军勇士在弹雨纷飞的战场上,无所畏惧,冲锋陷阵,是共和国不朽的脊梁,着实的令人敬仰。

在参观展馆时看到“将军馆“里还有60名未授衔的《兴国籍将军和省、部、军级红军老干部名单》,他们在同时期参加红军,同样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或坚持了三年南方游击战争,在革命战争中同样建立了不朽的功勋。由于在解放初期革命工作需要就即转入地方工作而没有授衔,成为地方的省部级领导干部。否则,从这些省部和军级红军老干部的等级来看,若没有转入地方工作至少也是少将以上军衔。这不得不令世人惊讶,也不得不令我们敬仰,兴国是全国将军之“最”,是将军的摇篮,是当之无愧的“将军县”。真是中华民族英雄辈出,模范兴国将星璀璨。


《唱着山歌到兴国》


特地拍摄和誊录了展馆后的“结束语”:兴国籍56位开国将军的传奇生涯和壮丽篇章,为我们展示共和国一段辉煌画卷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厚重而宝贵的精神财富,引发我们深刻的启迪、深沉的感悟和深长的思考。时光也许会冲淡记忆,岁月也许能改变山河,但人民不会忘记,这群开天辟地、创造辉煌历史的一代战将。他们的理想、信念、品格红歌情操,将穿越时空,永远激励着人们薪火传承,奋斗不息,成为振兴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走出将军馆,脑海中的思索依旧还停留在展馆里,那就是这块红土地“将军数量列全国第二,江西之首”。兴国县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将军县”,不仅是共产党的“将军县”,也是国民党的“将军县”。据记载:国民党兴国籍的将军有45,在败逃大陆前仅兴国籍的国民党将军有就有27位。在全国1614为开国将军中,兴国县就孕育出56个将军,若加上共和国近期授予的6名兴国籍解放军将军,那就是62名共和国将军。

毛主席的全身雕像屹立在将军广场的正中央的将军馆前,5.2米高的巨型汉白玉石雕塑给人一种伟岸挺拔、气宇轩昂的气势。朱德总司令全身着元帅服,跃战马威仪凛凛于毛主席北侧。在毛主席雕塑像后是昂然挺立的陈毅元帅半身雕像,在陈毅雕塑像的两侧分别是肖华和陈奇涵两位上将半身雕像,雄姿勃发分立在北南侧,两位上将雕塑像后阶就是“将军馆”。

“将军馆”地处全园最高处,馆系镰刀斧头形状栋宇造型,意蕴深远,红军八角帽为华屋穹顶,匠心独运。“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和“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分厝在“将军馆”的两侧。

在毛主席雕像的前方是8 根火炬柱直插云天,分立于中轴线两侧各4根,从右到左每根柱子上依次写有“发扬革命传统”、“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和“争取更大光荣”等八句话与之左右相对称。隐喻着中国革命“星星之火”“擎天拔地”“永不熄灭”。

近至“模范兴国”大型红旗雕塑群前,西面旗帜面上是毛主席题写遒劲有力的“模范兴国”熠熠生辉,群雕的东面旗面上是“将军县”三个大字。迎风招展的三面红旗的旗裤上各标明着中国工农红军少共国际师、中国工农红兴国模范师、中国工农红中央警卫师,可见当时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兴国儿女组建成的三个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师。大型群雕长23.179米,象征兴国人民在革命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有名有姓的烈士23179名,高9.3米,象征兴国人民在当年有9.3万人参军参战。军旗下的浮雕群有69位人物造型,东面是红军将士冲锋陷阵、前赴后继之战斗场面;西面是兴国人民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母送儿妻送郎、兄弟争相上战场和被临时中央政府授予“模范兴国”奖旗的动人场面,雕塑群充分再现了当年兴国县反“围剿”战斗和伟大的扩红运动之历史写真。

拍摄和誊录大型群雕的底座上镌刻的文字:“兴国是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兴国人民‘创造了第一等工作’,荣获‘模范兴国’的光荣称号。兴国是红军县,当年只有23万人口的兴国县就有9万多人参军参战,由兴国儿女组成的三个红军主力师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23179名,仅在长征路上就有12038名兴国儿女为国捐躯,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位兴国籍忠魂,烈士数量居于全国各县之首。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兴国孕育出56位共和国将军,成为誉满中华的将军县”。

凝视着那红色军旗浮雕,热血铸就心头,虽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的心依旧受到猛烈的震撼,此时不由得我们心里肃然敬仰。有名有姓的兴国籍牺牲烈士达二万之多,每一个烈士的名字后面都有着一个惨烈悲壮而感人的故事。仅在长征路上就有一万二千多人为国捐躯,几乎长征路上每一公里就有一位兴国籍烈士倒下,就象铁路线上的里程碑化成生命的路标,兴国县人民用几万名烈士的沉重代价换来的崇高荣誉,这是多么令人敬仰的红色土地!

将军园内布局是按照红军长征的路线进行规划,在“长征路线”的沿途路旁竖立着兴国籍共和国开国将军的石雕塑像。每一座将军雕像神貌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生动传神、各俱特色,宛然似授衔时那样的威武风采,真是群英灿灿、将星煌煌,名垂青史。这些开国将军们的光辉业绩值得我们敬仰和铭记,将军功勋光耀千秋。我们不知这长征路线怎么走,仅是观赏了临近广场上边附近的一些将军雕塑像。

我们结束了数小时的将军园参观游览,即原路打的回到兴国西高铁站,欲乘动车到中央红军的长征出发地于都。再回来的车上却想起了忘到“苏区干部好作风陈列馆”参观,感觉甚是可惜,因为老伴和庆祥老弟没有参观过,我还是第一次到兴国时观览过。记得展览大厅内有一幅大型《苏区魂》油画,毛主席曾先后七次到兴国,亲自机制订了《兴国土地法》和《兴国县革命委员会政纲》,指导成立了兴国县革命委员会,举办了有肖华、陈奇涵等48人参加的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作了《兴国调查》和《长冈乡调查》等不朽著作。

苏区时期兴国被誉为“模范县”,毛泽东同志在19311月召开的“第二次全苏大会上称赞“兴国的同志第一等工作,值得我们称赞他们为模范工作者”,并号召“要造就几千个长冈乡,几十个兴国县”,同时还亲题写了“模范兴国”的红匾表彰兴国。

“模范兴国”的巨匾曾悬挂在兴国古县城的四个城门上,一直高悬到长征前夕。陈毅同志19316月在兴国县城任中共赣南特委书记兼兴国中心县委书记,领导兴国人民建立了地方武装,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斗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陈毅、聂荣臻、叶剑英等也都曾先后在兴国县从事过革命活动。周恩来同志则用“中国外国不如兴国,南京北京不如瑞金”来表达他对兴国和瑞金的赞誉。

对兴国将军馆的参观颇有深感:那就是兴国县在全苏区创造了许多“之最”和“第一”,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发源地。兴国不愧为“长征烈士第一县”,不愧为“模范兴国”县,不愧为全国将军之“最”县,不愧为……。

《唱着山歌到兴国》

20223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