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土耳其】瑰宝与废墟——希腊帕加马古城

(2012-04-09 14:09:58)
标签:

希腊

雕刻

宙斯

祭坛

特洛伊

分类: 土耳其游记

http://s11/bmiddle/a332c266gcfecaabac65f&690

(一)

它,是大地的瑰宝。

它,气势雄伟的“宙斯祭坛”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列为希腊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它,曾拥有当年世界第二大的图书馆,发明了风靡欧亚的羊皮纸。

它就是土耳其西南部的帕加马古城。当年作为小亚细亚的一个独立王国,虽然存在的时间并不长,然而在人类文明史上,却如同耀眼的流星划破历史的夜空,把刹那间的光辉变为永恒。

那天中午,我们在正在特洛伊古城,因被它迷恋着,迟迟舍不得离开。导游在一旁急催慢赶;“帕加马古城更值得看,200多公里,路上要跑4个小时,我们再晚就赶不及了”。她接着又说:“往帕加马行驶的沿海高速,沿途相伴的爱琴海景色非常迷人,你们一定也会喜欢,要停下拍照,时间很紧张喔。”

帕加马古城的主体是一座高350米的山体,占地88公顷,分为上下两城。上城建在山头上,集中了市集、广场、剧场、图书馆、祭坛、神殿和王宫,是全城精华所在。下城主要是居住和商业区,也有市场、体育场、运动场和神殿等公共建筑。上城古迹已被隔离保护,没有人居住。下城现在是一座住着居民的城市。

紧赶慢赶,当我们到达帕加马古城的山脚下时,已是栖霞漫天。导游提醒着司机,抓紧时间先到上城!(也就是卫城)车,拉着我们绕着山道,往上急驶。

一下车,夕阳中,华美壮观的古城废墟,竟瞬间将我们震慑住!

凌乱而残碎的大理石废墟,在霞光衬映下,竟似一组艳丽的瑰宝,在天空下闪闪发着金色的光!冰冷的大理石,在火热阳光的拥裹下,竟灵动起来,感觉它有了活的生命。突然,我们仿佛相通了!它低吟着,意欲与我们对语,倾诉着自己曾经的辉煌……在强烈反差对比的撞击下,废墟,产生了一种煽人动情的凄美!

大家急着跳下车,三步并作两步,边跑边拍照。天边逐渐逝去的金光,仿佛也在与我们竞跑,一路提醒我们——时光瞬息即逝。它,就像废墟下流动的生命,就像时空中不能复制的历史。

留住和把握宇宙刹那间的光辉,将其变为传世的永恒,这也是我们人类生命存在的责任和意义吧。 

(二)

进入上城,首先是一段斜坡,(古时的通道是由拱门的下方进入,现已被堵,残石杂乱堆满,要绕道进入),斜坡上,散乱的建筑是祭祀历代国王的宗教场所遗迹。向上,我看到几段不同时期的城墙,右侧较小石块的是建于希腊化和罗马时期的,左边大块排列整齐的则建于拜占庭帝国时期。

再向左望去,那里有三棵大树,乍看并无特别之处。导游特别提醒我们,那是宙斯祭坛的所在地,它可是在世界建筑和艺术史上,具有崇高地位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去过德国柏林观光的人大都知道,柏林市内有一个小岛,岛上因建有五座博物馆而取名博物馆岛,其中最年轻的一座叫“帕加马博物馆”,建于1930年,其镇馆之宝“宙斯祭坛”与雅典的帕台农神殿同为希腊化时期建筑艺术珍品,就是从三棵大树的位置被发掘并被移去柏林的。

“宙斯祭坛”等挖出后被运去柏林,5年后在那里展出,当复原的祭坛重现人们眼前的时候,所有有幸见证的人无不为之感到震撼。祭坛主体建筑高高在上,底下台基高达9米,墙面由130米长的浮雕带围成,高2.3米,115块大理石板镶嵌其中。祭坛建于公元前180-170年,内容描写以宙斯为首的奥林匹斯众神战胜巨人的故事,目的是纪念帕加马两次击败高卢入侵者的战争。

著名作家朱自清在他的《欧游杂记》中对“宙斯祭坛”作了这样的描述:“这座殿是2300年前造的,规模宏壮,雕刻精美。掘出的时候已经残破;经学者苦心研究,知道原来是什么样子,便照着修补起来,安放在一间特建的大屋子里。屋子之大,让人要怎么看这座殿都成。屋顶满是玻璃,让光从上面来,最均匀不过;墙是淡蓝色,衬出这座白石的殿越发有神儿。殿是方锁行,周围都是爱翁匿克式石柱,像是个廊子。当锁口的地方,是若干层的台阶儿。两头也有几层,上面各有殿基;殿基上,柱子下,便是那著名的‘壁雕’。壁雕(Frieze)是希腊建筑里特别的装饰;在狭长的石条子上半深浅地雕刻著些故事,嵌在墙壁中间。”

当年帕加马的浮雕,大部分采用了高浮雕技法,部分细部成为立体的圆雕,人物尺寸巨大,躯体、衣褶、盔甲、羽翼、须发以及马匹走兽的雕刻精美绝伦,无比壮观。与此前的希腊雕塑作品相比,强烈的情感、夸张的动作、激越的姿势和紧张的气氛是它的一大特色。

它被列为希腊时期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堪与帕台农神庙的浮雕带相媲美。

帕加马卫城的规划和建设是以雅典为蓝本的,但又有本质的区别,雅典卫城是纯粹的宗教中心,帕加马则是集宗教、文化、艺术和娱乐于一体的城市中心,如今帕加马出土的大量文物都收藏在德国柏林的帕加马博物馆。站在卫城的最高点举目四方,雅典娜神殿的台地上显得有些空旷,这多少令人感到遗憾。

我在想,如果柏林博物馆内的神殿、祭坛和雕塑还是摆放在这里的话,那将是何等的壮观。

可惜当发现卫城遗迹的时候,正是奥斯曼帝国衰败之时。相反,刚建立起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俾斯麦政府正意气风发,在强势政权的软硬兼施下,苟延残喘的土耳其政府唯有将古城的发掘权拱手相让。所得的回报只是区区2万马克。

历史再一次证明了一条真理:国衰任人欺。

 

(三)

“宙斯祭坛”的一旁又是一道拱门,通过它便来到卫城的中心地带。

在蓝天的映衬下,远远地,图拉真神殿纯白的大理石构件格外醒目。我情不自禁地向它靠拢。虽然那只是些残柱碎石,还是让我们感受到古老艺术对视觉的强烈冲击。

在希腊化时期,帕加马图书馆已是全城的最高建筑了,到了罗马时代,也就是哈德良皇帝当政时,决定在比图书馆更高的位置上再建一座神殿,供奉他的前任——赫赫有名的图拉真皇帝。我现在的脚下,原本是个广场,多立克柱廊环绕四周,中间是一个大喷水池,由于山顶面积不大,在近300米高的山上能找到这么大一块平地本实在不易,(不像现代,能随即炸平山头)。为让盖起的神殿更气派,对建筑艺术颇有造诣的哈德良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在西面坡度较缓的一面砌起一段拱形的通道,拱顶之上扩出一个平台,与山头拉平,解决了所需面积。这就是当年的拱形通道。

雅典娜神殿位于广场的东北角,风格完全仿效雅典,高两层,前殿正面是粗犷的多立克柱,上层对位的则是典雅的爱奥尼奥柱,刚柔并济。两层之间的过梁上有雕带,镌刻着欧迈尼斯二世纪念战胜高卢人战役的题词,三角形的屋顶下也镶嵌着浮雕。

当年世界第二大的帕加马图书馆建成后,发展迅速,动摇了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地位,引起托勒密王室的不安,他们下令不准向帕加马出口莎草纸。禁令没有难倒欧迈尼斯二世,他广揽人才发明了比莎草纸更易书写和保存的羊皮纸,很快风靡市场,被各国广泛使用,直到中世纪,欧洲的官方仍把羊皮纸作为主要的手稿用纸。

小小羊皮纸的发明,当年极大地推动了希腊文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沿着图书馆柱廊来到悬崖边,呈现在眼前那幅壮观的画面,让人眼前一亮。那是一个建在斜坡上的剧场,观众席沿着陡峭的山坡,共有78排座位,2条横向的走道把剧场分为3个观众区,可容纳10000名观众。剧场也是建于欧迈尼斯二世在位时,这位国王雄心勃勃,欲以新建的卫城与雅典一试高下。

露天古剧场,是我在土耳其的遗迹中印象最深的建筑,几乎所有的古城遗址都有它。它的频繁存在,呈述了当年人类对精神文明的渴求,当年艺术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虽然依山而建的剧场,帕加马不是第一个,规模也不是最大的,而奇妙之处就在于它在设计上突破了陡坡及山体的局限,利用地形把剧场设计成对称的扇形,成为古代世界最为陡峭的剧场。在欣赏演出的同时,观众也可在幕间俯瞰河谷的美丽景色。

我微闭着眼睛,依偎在远古巨大的残石旁,仰头倾听着——宙斯祭坛、帕加马图书馆、雅典娜神殿和露天古剧场,这些宏伟的建筑,似乎正在那即将逝去的霞光中,为远古的文明高唱挽歌,那也是一首伤感的历史颂歌。

远离我们2000多年的古代,就有如此辉煌的建筑和艺术。我忍不住疑惑,自认为现代化发展突飞猛进的我们,自认为更智慧的我们,有这般建筑,这般文化和这般艺术吗?

人类在倒退?在迈入夕阳?

 

(四)

当年古希腊的英雄都是商王,同时又是国王或王子。亦如《荷马史诗》里的古希腊英雄,乘船去天涯海角寻找金羊毛,他们顺带把海当中的那些小岛、小国都抢劫和杀戮了一番,连当时最强的特洛伊城亦攻下了。生意做的大了,就不必再去冒险,便开始封王称帝。趁着一时的稳定和安闲,他们把买卖带抢劫得来的东西布置布置,就地建设。这样正式开始了希腊文化,它逐渐融合各地区的文化特质,从而产生了希腊化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帕加马风格。

“商人”的野性,促进他们急于把王国变为帝国。中世纪文艺复兴的欧洲虽又回到了希腊,但希腊也只是罗马的初期。而文艺复兴又成熟了帝国的宗教,成为服务于伊的侍从……。

然而,无论是国王,是商人,还是艺术家。短暂的生命在世上,能创建人间瑰宝宙斯祭坛,能留下历史曾经辉煌的印迹。值了。

当年的罗马帝国,是古今交错的双重十字路上的一座桥梁,不仅在今天的世界图版上连贯起欧亚大陆;古代西方文化,也皆入于罗马帝国,而今现代西方文化又皆出于罗马帝国。帕加马的希腊古城,像一位见证人,孤傲的耸立在卫城山顶。它冷静地遥看着帝国的相续倾覆,毁灭与兴盛见证了瑰宝与废墟的无情演绎。

我站在卫城的制高点,仿佛游走在废墟的灵魂之间。目睹着瑰丽的光芒在粗粝的残石上舞动着,它,像渴于生存的人类一般,永不停息,日日将能量给予大地之后,又在万物的轮回中,依依不舍地离去。

临离开时,太阳已逐渐落下。废墟,被阳光和时光同时狠狠地剥去了瑰丽外衣,脱裸着,悲哀地告诉我们:人类无法抵御自然界与自己欲望的力量。

就像今天,你仍会看到水泥军团,以巨大的力量不断推动着沥青的蔓延,步步逼近,传统文化频频消失,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迅捷,都无奈……

http://s15/bmiddle/a332c266gbd39e4ea25ce&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