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最详细的离宫图——《唐骊山宫图》

(2018-04-19 21:05:05)
标签:

文化

杂谈

历史

分类: 中国测绘报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诗文中提到的华清池就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这里曾是周、秦、汉、隋、唐历代帝王的行宫别墅,更是驰名中外的温泉胜地。《唐骊山宫图》再现了千年前唐代华清宫富丽堂皇、锦绣旖旎的人文地理景观,是该宫最详细的历史地图资料,更堪称中国古代最详细的离宫图。

《唐骊山宫图》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反映了北起渭水之滨,南抵骊山北麓,长约八九千米范围内的地理景观。地图分为上、中、下三幅,景色迥异,各有千秋。其中,上幅着重表达了骊山北坡的地貌风景区,中幅绘出了华清宫建筑、宫殿及汤池内容,下幅则表示了渭水南岸一带的人文景观。中幅为大比例尺平面图,上、下幅两幅均为较小比例尺的鸟瞰图,涉及范围甚广。

据笔者考证,该图应绘于北宋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距今有900余年历史,由武功人雄景叔提字立碑,置于临潼。到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又由李好文缩小摹绘复制,复制品完整保持了原图的内容风格。

该图地理要素极为详尽,符号种类繁多,名称注记齐备。根据统计,其图面上的名称注记竟多达220余处,这在古代离宫图中是独一无二的,实为中国离宫图之最,成为华清池古地图中年代最久、内容最详细的一幅珍品。

在地图的下方,刻有寥寥几句碑文,略述了华清池的由来及其历史掌故:约在三千年前,周幽王曾在此与褒姒戏水游乐而建幽王城和骊宫,秦始皇时又以石砌池筑室,赐名骊山汤,又名神女汤泉,汉武帝时扩建为离宫。唐代是华清池发展的鼎盛时期,唐玄宗天宝六年(公元747年),这里被再行扩建,正式命名为华清宫,因宫殿建于温泉之上,又称华清池。

寻着《唐骊山宫图》的点线描绘,人们可以饱览20余座宫殿、佛殿,以及天华宫、观风楼、天像阁、翠阴亭、按歌台、母庙、石瓮寺等等数十种亭台楼阁等建筑物的灼灼风采,沿着那曲径通幽的夹道、高大迂回的宫墙,追忆华清池曾经的盛景佳境。

该图之上还重点表示了沐浴场所及泉水,这里有九龙汤、莲花汤、太子汤、少阳汤、宜春汤等16处沐浴场,有石塔泉、飞泉、饮济泉、丹霞泉等十余处泉水。此外,图中着重表达了骊山北麓的诸多山峰以及坡、谷、原、岩、垒、洞等自然地貌景观。其中,以鸟瞰形式绘制的骊山,松柏满山,一片苍郁,犹如一匹纯青色的骊马,美如锦秀。骊山海拔高程达1256米,山上的灵秀晚景被誉为关中八景之一,有着“骊山晚照”的美誉。骊山之上有三座山峰,第一峰上筑有烽火台,是古代军事报警设置,当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竟“举烽火戏诸侯”而亡国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无独有偶,唐玄宗每年十月来到这里的华清宫游宴寻欢,乐而忘忧,从而引发了安史之乱。

远在两千年前,人们就发现了华清池水有治病的功效。池畔至今仍存的玻璃碑上刻有北魏诗人元苌的《温泉赋》:“温泉乃自然之经方,天地之元医,千城万国之民,怀疾枕疴之客,莫不宿精而来宾,疗苦于水。”可见,那时的人们已经开始懂得利用温泉水治疗疾病。骊山温泉自古有名,“冬不加寒,夏不增热,既温且和,亦香而洁”,对治疗关节炎、风湿病及皮肤病均有显著疗效,因而历代帝王均以此地作为调暑避寒之胜地。

http://s7/mw690/002ZioYPzy7jORaQjPM36&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