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明宫图》——举世之最的宫殿之图

标签:
历史文化 |
分类: 中国测绘报 |
“长安细雨,沐浴着太平;大明宫景,多少宿命。回首遥望苍穹下,世事浮沉,无常无情;终我一生,难寻太平。 ” 多年前的一部电视剧《大明宫词》被许多人盛誉为“最好看的古装剧”。人们感叹于剧中美人的浮生若梦、剧情的跌宕起伏,更沉醉于剧中大明宫殿的光彩夺目和气势恢宏。而许多人并不知道,这剧中的大明宫殿就坐落在如今的西安北部,这里曾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砖木结构宫殿群,它的面积相当于3个凡尔赛宫、4个紫禁城、12个克里姆林宫,13个卢浮宫,15个白金汉宫……本期“古图之最”专栏将通过一幅举世之最的宫殿之图——《唐大明宫图》,开启一段盛世帝国的历史记忆。
盛事荣光——大明宫的由来
大明宫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宫殿。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太宗李世民在长安城东北角的禁苑内营建永安宫,为其父太上皇李渊“清暑”,次年,易名大明宫。到了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唐高宗李治因染风痹,厌太极宫湫湿,再次大兴土木进行翻修,改名蓬莱宫,并迁入宫中居住和理政,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复称大明宫。
从此,唐代17位皇帝都移住此地听政,大明宫成为唐代国家的政治中心。到了唐末,大军阀朱全忠劫唐昭宗迁都洛阳之时,大明宫遭到了焚毁与破坏。而从其从兴建到被毁,前后经历了270年的历史。
目前,尚存含元殿、麟德殿、翔鸾阁、栖凤阁、太液池等遗址。2010年,这里建成了大明宫遗址公园,重现了唐代大明宫的辉煌历史和文化景观。
迷城幻影——历代大明宫图
唐宋时期曾有人绘制过《大明宫图》。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宴请回纥酋长吐迷度,“按阁本《大明宫图》,玄武门右玄武殿后有紫兰殿,大乐宴胡客,率引入玄武门”。然而,因历经战火,这幅《大明宫图》早已失传。目前尚存有宋碑《大明宫图》、宋碑《长安图》中的大明宫图形、元代《唐大明宫图》,以及清代《唐东内图》。
其中,宋碑《大明宫图》纂刻于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与《长安图》《兴庆宫图》同期立碑。这幅图与《兴庆宫图》同刻于一通石碑同一面的上下两部分,下半部的《兴庆宫图》保存完好无损,而上半部的《大明宫图》早已断残,尚存南部城墙、丹凤门、望仙门等符号及名称注记。根据推算,这幅碑图的比例尺约为1∶3 900,是诸多《大明宫图》中比例尺最大、最为详细的平面图珍品。
在宋碑《长安图》中,大明宫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比例尺约为1∶9 000,名称注记多达40处,其精度之高、内容之详,为现存大明宫图形之最。此外,元代《唐大明宫图》作为《长安志图》中的插图,是目前内容简略但较完整的一幅大明宫平面图;清代《唐东内图》内容虽详,却因相距年代较远,可信程度较低。
繁华如梦——地图上的大明宫
按图索骥,梦回当年的大明宫,可见其宏伟壮观、纷华靡丽。其面积可达3.2平方公里,周长达7.6公里,宫城南面有丹凤门、望仙门、延政门、建福门、兴安门五门,东面为左银台门,北面有玄武门、银汉门、青霄门三门,西面有右银台门、九仙门二门。毫不夸张地说,唐代大明宫可谓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宏伟和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大明宫内的建筑采取前朝后寝的布局原则,以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为前朝之地,是皇帝举行“外朝”大典和“中朝”会见群臣听政视事之处。紫宸门以内是皇帝举行“内朝”,引见大臣及居寝之处。
作为大明宫内的正殿,含元殿修建在四丈多高的龙首原南沿上,殿基高出地面15米。据《长安志》记载:“北据高原,南望爽垲,每当晴天气朗,望终南山如指掌,京城坊市街陌,俯视如生槛内。”这里是皇帝举行外朝大典活动之处,另有册封、改元、受贡及策试举人等大典大事,亦多在此殿进行。含元殿前东西两侧,建有对称向外延伸的阁楼,东名翔鸾阁,西名栖凤阁。两阁与正殿之间,飞廊相接,结构严密,气势不凡,正如唐代诗人李华的《含元殿赋》所描绘的那样:“左翔鸾而右栖凤,翘两阙两为翼,环阿阁以周墀,象龙行之曲直。”
大明宫内著名的麟德殿,建于唐高宗麟德年间(公元665年),故名得名。它位于太液池之西的高地上,东临太液池风景区,西靠西墙九仙门。便于大臣出入宫殿,因而成为皇帝召见贵族亲信、接见外国使臣和举行盛大宴会的场所。
大明宫内的水系主要是太液池。它位于龙首原,分东西两部分,中间以渠道相连,池中有蓬莱山,山上建有太液亭。这是大明宫中的风景游赏盛地,唐代李绅有诗云:“宫莺报晓瑞烟开,三岛灵禽拂水回。桥转彩虹当绮殿,舰浮花鹢近蓬莱。”可见当年太液池园林的旖旎风光。
http://s1/mw690/002ZioYPzy7i7AQLnAQ50&690
http://s3/mw690/002ZioYPzy7i7AQVM3032&690
http://s14/mw690/002ZioYPzy7i7AQzlUh5d&690
http://s13/mw690/002ZioYPzy7i7AoF8uwfc&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