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辋川真迹》

(2012-05-16 13:00:50)
标签:

文化

分类: 古图发现之唐、五代时期

现藏于陕西蓝田县文化馆(原存清源寺)内的《辋川真迹》图,始绘于唐朝,出于著名诗人兼画家王维之手,其意境深邃、结构严谨,曾被古人评为“雅极精妙,世称善本”之杰作,距今已有1250多年的历史,是国内现存最早且篇幅最长的石刻风景导游图。

1、王维及其辋川图

王维(公元701-761年),字摩诘,太原祈(今山西祈县)人。他是一位能诗善画、才思敏捷、享有盛名的文学艺术家,尤擅山水画,创南派画法。《旧唐书·王维本传》评价:“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他晚年隐居蓝田辋川,吟诗作画,描摹写生,寻求山峦林壑生活。创造了《辋川四时图》、《江山雪霁图》、《辋川壁图》及《辋川真迹》,其中《辋川壁图》绘在清源寺(后称鹿慈寺)的墙壁上。唐代美术评论家张彦远品评说:“清源寺壁上辋川图,笔力雄壮”,“破墨山水笔迹劲爽”。王维的《辋川二十咏》诗和《辋川壁图》相得益彰,辋川美景从此名扬天下。可惜壁图在“文革”中被毁,荡然无存。幸运的是,其他辋川图尚存于世,尤其《辋川真迹》,气韵不凡,意趣神妙,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准确、真实地再现了唐代辋川的历史景观。

2、《辋川真迹》绘制年代考

这是当时绘在巨绢上的辋川二十景图。据笔者分析,此图应绘于唐代天宝年间,这是王维一生最有作为的时期。《新唐书》载:“维工草隶,善画,名盛于开元、天宝间”。他常泛舟往返于辋川与长安之间,一面高官厚禄,一面隐居参禅,以恬淡、宁静、潇洒融于作品之中。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祸及长安,王维被迫接受伪职,而后被定为罪人,虽经赎救获得自由,但在创作上从此一蹶不振。终日“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以求“解脱”,不久即逝世。所以,此图的创作年代,应是公元742-755年间。到了明代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郭漱六据宋碑摹刻《辋川真迹》,图上刻有注明年代的“明万历丁巳”字样。此图由五块半碑石组成,高32厘米,拓片拼接后总长达5.46,展示了唐代辋川的壮丽景色,气势豪迈,蔚为奇观。

3、地图内容

《辋川真迹》显示了辋峪河沿岸12公里地段(长度比例约1300020处胜景(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沜、宫槐陌、临湖亭、孟城坳、北垞、欹湖、南垞、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的生动画面。并在图形上方注有相应的名称注记。古图表示的内容要素:居民地及地物有辋口庄的圆形围墙庭院、豪华宅院、人行小桥、水上亭榭;华子冈的廊房、圆亭;鹿柴的围鹿木栏;古槐林中的大瓦房;临湖的方形大亭、人工码头、三层殿宇;孟城坳的方形围墙;南垞的三进四合院等。道路有茱萸沜旁的盘曲山路,孟城坳的人行小道。地貌有鹿柴的悬崖断壁,官上村的天然巨石及重峦群山。水系有清澈的辋峪河及大小溪流、宽广的欹湖水面。植被有华子冈的树林,斤竹岭的大片竹林,鹿柴的参天大树,宫槐陌上的蔽天古槐及竹里馆的茂密竹丛等。

4、地图特点

图上各要素以散点透视写景法表示,类似鸟瞰图,体现了绘图艺术和实地景色融为一体的表现形式,近大远小、虚实相间、立体感和直观性强。这是古代地图广泛应用的一种描绘方法。此图表现形式虽异于现代地图,但它具备了地图的主要要素。在绘制技巧上,线划劲健流畅,构图主次分明,物体远近有别,主次大小各异;并运用了夸张对比的手法,富有艺术感染力。它体现了作者对辋川景观细致的观察和认识,通过娴熟的表现手法,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3、 按图索骥觅古迹

据清代胡远瑛《辋川》载:“辋川在县南山之口,水沦涟如车辋,故名”。此处四面环山,风光旖旎,堪称为我国唐代“自然园林之盛”。《辋川真迹》展示了辋川景物千姿百态的容貌,图中有客观之景,也有主观之情,达到了对自然景物描绘的高度升华,展现了一幅特写画面,使人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今天,我们仍可试按古图游览辋川,景色依稀仿佛当年。图上辋口庄(现称薛家村)坐落在辋峪口外的河旁;沿辋峪河南行三公里便是阎家村,村东山峦就是背靠起伏群山的华子冈;阎家村以西的土山就是斤竹岭;过了斤竹岭,朝东南望去,有突出断壁,村民称之为老虎岩(当年的鹿柴);再南行一公里就是何家村,村北有片半圆形台地,就是当年的茱萸沜,一条小路可通宫槐陌;何家村南二公里便是官上村(当年的孟城坳),村北一道天然巨石上是临湖亭所在地,是当年王维游湖歇息之处;官上村与支家湾(当年的竹里馆)之间是欹湖、南垞、北垞所在地;支家湾南三公里就是白家坪,不远处是云山环抱的王维辋川别墅及鹿慈寺旧址,早已毁。但王维亲手所植的高大银杏树仍根深叶茂,它是唐代辋川的历史见证。

王维《辋川真迹》原件虽已不存世,但摹刻的一组石刻图却保存完好无损,堪称我国古代地图和绘画的稀世珍宝;人们对它的发现及考证,为我们研究唐代制图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和宝贵的历史资料(图5-7  辋川真迹、辋川图、辋川现状图)。

【原载1999年《世界学术文库华人卷》】

http://s4/middle/a332b01bhc20957a621b3&690

http://s8/middle/a332b01bhc20958d7c367&690

http://s8/middle/a332b01bhf945d7a5a417&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九成宫图》
后一篇:《五台山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