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暑期书单:这有几本文学类好书

(2019-06-21 20:09:36)
标签:

读书

杂谈

文化

1.

《大树小虫》

作者: 池莉

《大树小虫》三代人的生活,交织成了一个那个年代的浓缩映射。在这三代人里,你可以感悟到那个年代的一些政策和事迹。作者语言朴实无华,常常很接烟火气,说话直来直往,人物刻画也相当传神,故事情节相当引人入胜,一些些小小的平凡的事件,在作者的笔下也别有一番人生滋味。

本书主线写了十多位主要人物,涉及老中青三代,以套娃形式的结构展开,刚开始是80后的年轻人,然后是50后的父母辈,最后是更老的爷爷奶奶辈,让看似琐碎家常的小说情节变得错综复杂。不同人物在不同时空中的交集,每个人都逐步露出真容。

故事情节曲折,与主题遥相呼应。俞思语和钟鑫涛这对年轻人看似一见钟情,但实际上更多的各方势力推动的结果,是门当户对的产物。各个配角也都是有故事的人,譬如,爸爸钟永胜,也遭遇了中年危机,有了自己的情人。也契合池莉的创作灵感:“一只盲目的甲虫在弯曲的树枝表面爬动,它没有注意到自己爬过的轨迹其实是弯曲的,我很幸运的注意到了。”三代有故事的人是弯曲的人生轨迹被池莉真实记录下来,让我们读者看到大都市中中产阶级的故事缩影。领略武汉风味的文学大餐。


2.

《棠棣之华:巴金的两位哥哥》

作者: 巴金、杨苡、黄裳 等

在巴金的作品《家》中,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说起这本书背后的故事,还要说一说巴金和他的哥哥。

巴金的哥哥是谁?为什么要纪念他们?我们知道,像《家》里的觉慧一样,巴金扮演了一个激烈的“叛逆者”的角色,而与他资质及成长背景极其相似的两个哥哥,并非没有反叛的冲动和决心,只是在更激烈的弟弟面前,他们不得不各自去“认领”这个大家庭必须有的那个隐忍的、委曲求全的角色。或许也可以说,正是两个兄长作出的精神牺牲和物质牺牲,才成就了巴金和巴金的小说。

巴金以写“家庭”(《家》《春》《秋》)奠定文学地位,而这本书有巴金“家事”,也有巴金作品的人物原型,因此为巴金研究提供一种视角,是本书的初衷之一。从这本书提供的本事来说,三兄弟在文本内外的不同抉择、命运形成的对照,甚至可以解读出思想史层面上的不同意味。


3.

《谈话录》

作者: 王安忆 / 张新颖

这本书是王安忆、张新颖两位以文学为志业者的真诚对话,文体类似于《巴黎评论》。

只不过《巴黎评论》是采访实录,记者问、作家答。

而这本书是两位作家的谈话实录,有问有答、你来我往,精彩至极。

如果你喜欢写作,又恰巧对中国当代文学感兴趣的话,这本书绝对不能错过。

《谈话录》集中地点评了多位文学前辈和文学同行者。他们是载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一群人:冰心、萧军、宗璞、陆文夫、高晓声、王蒙、张承志、张炜、莫言、贾平凹、阿城、王朔、刘庆邦、刘恒、迟子建、苏童、余华以及年轻一代的作家。作家鲜少如此大幅篇章地谈论其他作家,这一点十分难得。王安忆不仅回忆了和他们的交集,也对于他们的为人、个性、文学作品和写作技术一一作了点评。作家谈作家,相较于常见的学者谈作家,更为立体化,更具有生活的质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