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误车
(2023-06-26 05:21:28)| 分类: 生活 |
至今我还是不知道她的名字。除了姓Wu(不是常见的吴)。
见过两次面。
先是在星巴克聊到打烊,随后边走边聊到地铁末班车时间接近。
第二次在麦当劳聊了一顿午饭,随后她一并坐地铁送我去火车站。又聊了一路,近30个站。1小时零5分。
然后误了车。
在抵达杭州南站,尝试赶车五分钟后发现距离开车只剩5分钟而我还需要5分钟,铁定失败后,第一时间摸出手机退了票。随后改签,当天没有去深圳的了,幸好还有去广州的,Z字头直达车,只有硬座。硬着头皮买了再说。
在南站看了三分之一的《异常》,上车后第一时间问了列车员“还有卧铺吗?”得到回答“有啊,现在就有,去15车补。”
于是果不其然地补到了。
这次漂泊(姑且定义为漂泊吧,这个词反复出现在他者描述我的身上),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大负重记录,60斤左右的28寸行李箱,22斤左右的45升双肩包,8斤的便携钢琴,和装在便携包里,折叠好的,自行车,大约28斤。
而肉体在故乡的近一个半月懈怠后,的确对这种高强度有些不适应。但我想更大的不适应来自作息。第一天从丽水到杭州,放下行李,马不停蹄的就是和她见面,然后和小强见面,于是就通宵了。5点,实在扛不住,在背包十年的沙发上睡了过去。8点,早班的工作人员来打扫卫生,客气地喊醒了我,和小强一起回城西,他开小电驴,我骑小大行。随后,睡了一个白天。
近17时醒来,磨叽磨叽去了浙图,把逾期一两年没还的书,比如《草草集》、《影像杂谈》、《小王子》、《雪莱诗选》还上,自习区写会儿,又赶回城西,和小强、老徐约饭,东北菜。吃完去看了《消失的她》,说到这部电影,前三分之二片长,我都有如坐针毡的感觉,我没有看任何剧情介绍,单纯从剧情的走向,角色的呈现(尤其是男主),感到智商被冒犯,但后面的翻转,还是基本上都将之前的坑给填了回来。男主故作弱智和癫狂的举动也有了还算合理的解释。
但还是认为,有更折中的表达方式,或者,我并不是制作团队的目标用户吧。
4点45分。日记先写到这儿吧。这列绿皮车禁烟,偷偷在厕所抽了两根。有一点想要表达的。写日更去了。再过1小时,就有人起床和活动了。
睡在哪里都是睡在夜里。醒来,夜还没散去的感觉,觉得这一夜都变得悠长深远起来。
前一篇:端午观园
后一篇:甚至想不起舒服的样子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