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智发展课堂”实施方案(4次修改稿)
(2014-06-27 14:38:09)
标签:
情感学生教师课堂课堂教学 |
分类: 教科研园地 |
中学“情智发展课堂”实施方案(4次修改稿)
一.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教为学服务”教育思想,办百姓信任学校。我校课堂教学以“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落实为研究重点;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宗旨;以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为核心,使学生情感得以发展、智力得到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实施目标
(一)实现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终身学习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变化,进而达到“情感融入,自信提升”。
(二).实现教师发展,重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关注国家和社会发展,使教师具有责任感、使命感。
(三).实现课堂结构优化,转变师生角色和教学方式,构建以“情智发展—五环节教学模式”为主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帮助学生达到“知识达成,能力提升;注重学习过程和方法,进而达到“方法恰当,效率提升”。
三.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步骤 |
环节简称 |
环节名称 |
设计意图 |
第一步 |
导 |
新课导入 |
通过温故知新、设置疑问、创设情境等方法导入新课,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在新课导入后,出示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做到心中有数,以实现有效学习。 |
第二步 |
学 |
学习新知 |
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收集、分析和整合,分出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等几类。 小组合作学习,让所有的学生有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获知识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
第三步 |
讲 |
展示点拨 |
学生展示交流成果, 对学生不能解决的、新发现的疑难问题,教师要进行重点讲解、点拨、归纳和提升,促进学生观点明确、知识内化。 |
第四步 |
练 |
巩固提升 |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评题,给学生独立思考时间,训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当堂达标和矫正,提升学生的能力。 针对学生易错点和难点进行讲评点拨。培养学生答题能力。 |
第五步 |
结 |
总结升华 |
对共同纠正补充的问题进行再认识、再巩固掌握,使知识得到升华。根据存在的问题,科学布置作业。 在发展思维中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和感情的延伸,逐步从情绪到情感,最后再上升到情操和意志。 |
四.“情智发展课堂”解读
明确“情智发展—五环节教学模式”是我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情智发展课堂”是指:教师在备课时,教师根据三维目标要求和文本内容确立适合学生的情感和智力发展点,根据发展点选择事例进行研读,着重通过启发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觉产生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同时教师要培养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
(一).“情智发展课堂”七字要求: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因此,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情智教学既是学生更好的认知手段,又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感和明确发展方向的途径。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情、思、读、问、启、用、绝”七字要求。
1. 情:情感情趣
●情感:是主体对客体事物是否满足自己需要时所持的态度体验。情感包括情绪、审美、道德、认知、自我情感等等。 “情智发展课堂”中的“情感”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情优教,用积极地情感去开发,激活学生的内在潜能;以积极、向上的情感为主线,影响、改变、整合学生的态度、兴趣、动机、心理、意志力和智力等,以满足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需要,使学生既有丰富的情感,又有智慧的现代人才。
●情趣即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学科情:教师引导学生, 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对所教学科和知识的热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智育包括培养对脑力劳动的兴趣和要求,以及对不断充实科学知识和运用科学知识于实践的兴趣和要求。”所以,我们培养学生对所教学科的热爱,也在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对于脑力劳动的兴趣和热爱,实质上是完成了智育的一部分任务。
2.思:思维思辩
智育包括获取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和创造能力,养成脑力劳动的技能。脑力劳动包括:脑力去分析、思维和记忆。教师教会学生思维思辩,是培养学生的智育。
(1)教师为学生创设思维情境(2)教师为学生创设思维时间(3)教会学生思维
3.读:会读读懂
“能流利地阅读,并理解所读的东西”是苏霍姆林斯基潜心研究十多年,总结出了学生必须掌握智育能力之一。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必须教会学生阅读,使学生能读懂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自学与合作探究,使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
4.问:设问疑问
●学生的疑问:(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4)
●教师的设问:
课堂提问需要进行精心设计:问题要难度适度、有方向性、要有针对性、有启发性、有开放性
5.启:启发启智
新课程提倡“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启智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启发;学生对教师的启发;学生对学生的启发;教师之间互相启发;教师在集体备课和教研室时,通过研究问题互相启发。
6.用:会用活用:
因为智育包括运用科学知识于实践的兴趣和要求。所以,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宗旨。用的培养主要通过基础知识的训练获得,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训练题;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体现三维目标
7.绝:绝活绝招
绝是指教师要有特色。教师在授课中在某一方面具有超出普通教师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手段。创立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原则:
(1)情感性原则: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文本内容确立适合学生的情感发展点,根据情感发展点选择事例进行研读,着重通过启发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觉产生正确的情感和价值观。通过正确的情感指引学生做出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爱家乡和亲社会的行为;通过兴趣培养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现实生活。
(2)智育性原则:坚持教学与发展相统一,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使学生变得更聪明,还应享有丰富的精神生活。
(3)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为了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我们不仅要研究教师的教,更要研究学生的学,并制定相应的学习策略,探索学生学习的规律,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同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体验,进而学会学习并乐意学习。
(4)差异性原则
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一种客观存在,因而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差异性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最大发展,要把差异作为教学的一种资源。
(三).课堂教学四项基本评价标准
1.外在标准——教学基本功
★语言标准:①普通话标准,语言清晰,语速适当;②课堂指令明确③形象生动,风趣幽默。
★板书标准:板书工整,设计合理、清楚醒目,简明实用。
★教态标准:亲切自然,精神饱满,激情洋溢。
★技术标准:有效地运用电子白板等现代技术手段熟练演示和操作,提高教学效率,增大课堂容量,达成教学目标。
★生成标准:合理控制课堂节奏,科学分配教学时间,课堂应变和调控能力强,注重课堂教学的生成。
2.内在标准——教学内容处理
①优化整合教材:能围绕新课标对教材进行优化和必要的整合。
②内容化繁为简:一节课要紧紧围绕一条主线。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化繁为简。
3.核心标准——教学方法运用
①融入情感: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贯彻知识线、情感线、能力线,促进学生知、情、意、信、行的全面提高。
②面向全体:降低教学起点,面向全体,而不是面向少数精英学生。
① 民主和谐:教师教学民主,课堂氛围和谐融洽;教师赏识学生,能及时给学生肯定与鼓励,能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
④创设情景:创设教学情境,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教学内容富有时代感。
⑤问题导学: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讨论的积极性,并给学生充足的探究时间。
⑥学生主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全员参与。学生在课堂上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⑦当堂巩固:注重学生的笔头落实,及时进行巩固训练,及时把知识转化成能力。
(四).操作要点
1.注重情感融入课堂,思维模式转变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活动的场所,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才是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有从教师那里得到真诚的关爱和期望,才能从内心升腾起对教师的信任和爱戴,才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学生只有从学科教学中得到情感的共鸣,才能对学科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把情感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主体转变。
教师要为学生创立和谐、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自始至终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参与讲解等多种途径,学生会亲自感受知识形成和运用的过程,激发出学习兴趣。教师要关注学生情感和态度的积极体验,较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积极关注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细腻处理学生学习中的困难,鼓励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同时注意了变式教学,启发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潜移默化地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注重自主合作探究,授课模式转变。
4.注重多边互动交流,师生合作方式转变。
5.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创新思维能力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