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陨石内部的惊人结构

标签:
教育 |
分类: 陨石分析 |
铁陨石内部的惊人结构发现
首先感谢参与研究讨论的好朋友们:
IMCA会长 Norbert Classen
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
Dr.
Alexander M. Ruzicka
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 Dr. Melinda L.
Hutson
铁陨石中主要的镍铁合金成分比例:
贫镍的kamacite(铁纹石),含镍的比例约为
5%~10%左右。
富镍的Taenite(镍纹石),含镍的比例约为20%~65%左右。
小森"似"纽曼线的发现:
大约在今年初,小森在一片IAB群组的铁陨石中发现
一个令小森非常振奋的陨石结构现象。
从外观来看,似乎与纽曼线的直线条纹,有一些相似,
但事实上截至目前为止陨石研究,纽曼线的相关文献中,
一律都是记载纽曼线是发生在贫镍的铁纹石上面
(其镍铁合金含量比约「铁」95%~90%:「镍」5%~10%)
这一个准则,让小森对于这样的结构感觉到非常的好奇~
似纽曼线的特性:
小森在这一个试片中发现了许多不同方向性的细小纹路,
一开始小森以为是"纽曼线",但是立即产生到怀疑...
常理来说,受到冲击波下的铁纹石不应该有这样的表徵,
它的纹理结构并非单一线性,而是多方向无规律的线性,
在定量定性分析下,出现了更让人兴奋的结果~
这些纹理,居然出现在镍纹石上(举例:西瓜不应该长在树上)
这是意外的发现..................
http://s9/middle/a32b6096gbd8741fbdb68&690
http://www.dotcrystal.com/Swap/YBlog/RE_Neumann_band.gif
许多规律的异向性细纹及区间带,
这是引发小森深入研究的起始点
http://s14/middle/a32b6096gbd87458a14bd&690
在370倍率下这些细纹,是呈现中空管状结构,
也清楚了看出,类似Taza有具边缘的镍纹石(Taenite)
让人更想进一步的观察下去.........
http://s4/middle/a32b6096gbd874652e5c3&690
到1200倍率下,其中空管状结构更为明显
管状周围,是经过蚀刻后的铁纹石纹理~
http://s6/middle/a32b6096gbd8746e0de95&690
直到1万1千倍率下,这个结构,让小森感觉到非常讶异~
实在是像极了,人体血管(管壁大约是1μm)与红血球,
事实上这东西大有玄机在~~
http://s13/middle/a32b6096gbd87479970ec&690
在三万七千倍率下,这些血球晶体,更加的明显了~
仔细看上方管壁与血球交界处~~~~~~
会发现~这并不是异质物~(管壁与晶体接连)
http://s16/middle/a32b6096gbd874af7ac4f&690
http://s12/middle/a32b6096gbd874aff21ab&690
http://s3/middle/a32b6096gbd874b0dabd2&690
分析管内晶体后发现含镍成分居然高达44.83%,
这已经证实这并非是铁纹石矿物......
http://s14/middle/a32b6096gbd874cfe340d&690
http://s12/middle/a32b6096gbd874d06449b&690
http://s1/middle/a32b6096gbd874d1adbb0&690
分析管壁结构后发现含镍成分也高达43.81%,
这还是证实这并非是铁纹石矿物......
也可以确定的一点,这就是"镍纹石"......
似纽曼线分析结果简述:
分析结果,已经证实这"不是"陨石上应该有的"纽曼线",
因为纽曼线几乎应该在六面陨铁中所含的贫镍铁纹石,
受到撞击后产生变形的特徵。
小森曾怀疑,这结构应该是镍铁纹石共生的现象。
但在分析过程中很清楚的看到,事实上结构是富镍的镍纹石,
而正常的纽曼线是不会在镍纹石出现的,
因为高镍的镍纹石在受到冲击的时候,会产生"拟弹性效应"。
而管状的物质(镍纹石),
事实上曾经历经过不可思议的 "分解作用",
在分解的过程中管内渐渐形成无数的微小的镍纹石晶体。
这样的现象,并非是纽曼线应有的表徵。
而分解的现象,我们推论是当时在外太空的小行星分化后~
产生的单独小行星碎片,再历经冷却过程时期,
因为"某种干涉作用"产生的异常特徵。
这是特定且极少部分陨石才有可能出现的现象.....
因为我们不曾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