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习心得——地理学科素养的内涵和特征

(2018-08-02 09:29:36)
分类: 书籍、学习与心得

                         地理学科素养的内涵和特征
 
 

          我是丁淑贞工作室的一名成员,在主持人的组织和引导下,我认真学习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内容,理解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特征,并用于指导地理课堂教学。现将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一、什么是学科素养

“学科素养”,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与此相应,各学科《课程标准》都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学科素养”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就地理教学而言,面对人类生活的地球日益突出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让未来公民接受高水准的地理基础教育,提高未来公民的地理学科素养,是中学地理教育的核心。
  那么,什么是“学科素养”?学科素养是指在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养成的、学科特有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素质。由此可见,学科素养是学习者了解学科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科学的世界观,以及能用科学态度与方法判断与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而地理学科素养则是学习者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方法,具备的地理能力、地理意识和地理情感,以及具备能用科学态度与方法判断与解决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地理学科素养的特征

 根据地理学科素养的内涵和地理学科的特点,我们认为地理学科素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综合性、空间性(地域性)、终身性、动态性和实践性。
  地理学科素养综合性的特征在知识上主要表现为:地理学科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其主要研究地理环境,而地理环境则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及人类智慧圈等圈层所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这一“复杂系统”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综合性的特征在素养上主要表现为:知识、方法、能力、意识和情感的互为统一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地理学科素养空间性的特征在知识上主要表现为: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空间性的特征在能力方面上主要表现为:区域综合分析与比较、空间辨别力、空间想象力、空间观点等地理能力和地理意识。
  地理学科素养终身性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学科素养的产生是一个比较稳定、相对长期的心理状态,这一状态一旦形成,其对学生未来学习的知识、方法、能力、意识和情感会产生稳定的作用,并能够长期对学生未来生活产生持续的影响。
  地理学科素养动态性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地理学科素养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由一个逐渐培育、逐渐养成的动态过程,特别是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方法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反复、渐进的动态过程。因为,这一“动态过程”在形成过程中常受到学习需要、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
  地理学科素养实践性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解决这些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问题,就要学习者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和感受自然与社会的和谐、感受各种人类生存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获得大量丰富、真实、可靠的感性材料和直接经验,加深学习者对自然与社会的理解、人地和谐的认同及对各种生态与发展问题的感悟,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情感和行为。

三、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

1.人地观念是指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理解和判断,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观点。学生建立人地观念,就能够认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能够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能够结合现实中出现的人地矛盾的实例,分析原因,提出改善建议。

2.综合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式,包括要素的综合分析、时空的综合分析、地方的综合分析等。学生运用综合思维,就能够从整体性角度,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发现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能够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从而全面地观察、分析和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并且能够辩证地看待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3.区域认知即人们出于认知和实践的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将地球表层划分为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区域来加以认识的过程。学生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就能够利用划分区域这种手段,并且通过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改变分析的空间尺度等认知方式,来认识和分析区域特征,以及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

4.地理实践力是在运用地图工具、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地理观察和测量、地理野外考察和社会调查、生活中定位和出行等活动中,实践能力与品质的综合表现。学生具备地理实践力,就能够提高地理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发现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好奇心、自信心、责任感、团结协作等品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