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17-10-27 10:43:56)
分类: 教育教学论文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丁淑贞

(安庆市第二中学,安徽安庆 246011)     

 

要: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是基于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翻转。其教学流程的翻转能提高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分解知识内化的难度,高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提升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交往合作能力。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作者以“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为例,从课前教学准备、课堂教学组织、课后总结三个阶段论述翻转课堂真正内涵与本质,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实用性。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微课程;学习任务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7-4260(2017)01-0000-00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兴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是基于知识传授与内化的翻转,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前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和自主学习任务单,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观看和学习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掌握必要的教学内容,形成一定的知识贮备;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协作研究、释疑答疑,完成学习任务,达成课堂教学目标;课后师生共同总结反思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1-2]。从师生两大主体来看,教师是翻转课堂的主导,学生是翻转课堂的主体。教师的角色是设计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主要承担教学资源的开发、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学过程的指导及学习过程的评价等教学任务,并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这要求教师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钻研教材,不断提升自己的地理专业素养;;同时,还要熟练掌握一些学习活动的组织策略,如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以便更好的组织课堂教学。学生课前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 根据自身的情况,调控学习时间、进度、内容及学习量;同时与老师、同学进行深度互动,讨论学习问题,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在课堂上,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和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与同伴进行探究、讨论,协作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还能得到授课老师的帮助与反馈,学生能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状况,从而调整学习方案。本文以人教版必修22章第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3]为例,讨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4]是通过将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和内化过程的颠倒来增强教学效果,教学环节主要有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教师和学生都有不同的任务分工,具体教学流程如图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流程图

1.1教师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准备阶段。微课程是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学习资源,它是把教学内容以微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方便学生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时间的灵活性。微视频课件具有时间短、内容精、画面新、声像俱全等特点,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任课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自行创建教学视频,并把这些资源通过网络平台提供给学生,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所用。根据微视频的特点,教师制作的微视频时间不应过长,一般控制在20 分钟之内,且能保证教学内容讲解的完整性。每个视频画面展示的知识点不必过多,通过视觉效果、重点知识的强调和互动性等内容的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视频的学习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需要,教师制作2段微视频课件,分别是“城市的不同等级”和“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

教师要科学的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使学生学习的任务方向明确,可操作性强。任务单的设计要注意任务的梯度及任务之间的关联性,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本节课教师提供安徽省2020年城镇体系规划各市人口规模数据表[5](表1)等学习资料,结合课本内容和课堂教学流程设制“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的课前调查表和自主学习任务单(表2),发放给学生,供学生课前使用。

1 安徽省2020年城镇体系规划各市市区人口规模数据表

合肥

芜湖

蚌埠

淮南

马鞍山

安庆

淮北

阜阳

滁州

六安

宿州

 

宣城

黄山

池州

亳州

2020年市区人口 /

420

190

165

165

120

140

115

140

95

80

73

80

65

46

25

85

   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

学习要求

具体任务

 

任务1

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观看微视频和阅读教材内容,达成目标。

 

(1)用我国城市等级划分标准来划分城市等级;

(2)说明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种类)及服务范围的差异逻辑关系;

(3)分析城市等级提升的条件;

(4)说明在一个地区,不同等级城市的数目、分布与城市之间的距离逻辑关系,总结中心地理论的基本内容。

 

 

 

 

任务2

完成两大学习任务

 

 

城市的不同等级

 

 

 

观看微视频“城市的不同等级”,结合阅读教材P25-P26,完成任务。

(1)说出我国城市等级划分标准和城市服务范围的划定。

(2)说出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城市的服务范围。

(3)按照我国城市等级划分标准,将表1中的城市按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分类。

(4)完成P25活动,总结城市等级、服务范围、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任务2

完成两大学习任务

 

 

城市的不同等级

 

 

 

观看微视频“城市的不同等级”,结合阅读教材P25-P26,完成任务。

(1)说出我国城市等级划分标准和城市服务范围的划定。

(2)说出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城市的服务范围。

(3)按照我国城市等级划分标准,将表1中的城市按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分类。

(4)完成P25活动,总结城市等级、服务范围、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观看微视频“城市的不同等级”并结合阅读教材P26-P27和案例上海市城市等级的变化,完成任务。

 

 

(1)说明视频中的哪些条件促进城市等级的提升。

(2)上海城市等级提升的条件有哪些。

(3)还有哪些因素会促进城市等级的提升,列举案例。

 

 

 

德国南部城市等级体系的启示

 

 

 

 

观看微视频“不同等级城市的空间分布”,阅读教材P27-P28,完成任务。

(1)明确城市等级体系,中心地理论概念。

(2)夯实基础

完成P28读图思考。总结一个地区不同等级城市的数目和分布特点。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最早提出,该理论能用来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和商业网点的布局。通过上面的学习,并结合图2.15,总结一下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同级别城市,其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的分布趋势情况;不同等级城市的数目与服务范围及与距离的关系;就整个区域而言,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特点。

(3)能力提升

阅读荷兰圩田居民点的设置,运用中心地理论评价其设置的合理性。

任务3

反思与收获

建议与困惑

(1)对照达成目标,自己反思总结。

(2)针对本节的主要内容,构建一个思维导图。

(3)对照达成目标,总结困惑或疑惑


   
课堂组织教学阶段。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课本和观看教学视频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完成学习任务单,并记录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学生把自主学习结果发布到网络学习平台,与同伴交流或供教师备课参考。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提出的疑问,制定课堂教学计划,设计教学流程,提出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此阶段教师要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选择合作探究的题目或合适的扮演角色,并根据所选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每小组4~6人。教师要求小组成员先对问题进行独立研究,然后进行协助探究。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及时进行个性化指导、总结点评和反馈评价等。

课后总结阶段。在课堂教学阶段结束后,教师要对课堂教学中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网络平台反馈给学生,防止再次出错。教师还要再次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根据测试结果反思翻转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为下次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1.2学生学习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阶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在课前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充分了解教师安排的教学任务,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选择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自主学习。本节课学生通过观看教师发布的微视频自学相关内容,并结合教材完成教师提供的“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并把自主学习的收获和观看视频、查找资料还无法理解的问题记录下来,及时反馈给教师,或利用网络平台与老师、同学讨论。学生还要根据教师提供的调查表,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如表3。学生课前准备阶段是翻转课堂教学发生的基石,是后续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3“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课前调查统计结果

 

 

名称

 

 

距离/ km

 2020年城区人口 /

前往该地的频率

寻求的服务功能/%

购买日用消费品

购买高档商品

批发商品

看常见病

看大病

看疑难杂症

上小学、中学

上大学

A县城

0

11.5

每周一两次

91.67

5.56

2.78

58.33

0

0

77.78

0

B地级市

62

140

两三个月一次

41.67

52.78

13.89

11.11

25

13.89

0

2.78

C地级市

108

25

D省会城市

175

420

每年一两次

13.89

41.67

2.78

5.56

33.33

25

2.78

25


   
课中知识内化阶段。小组是互动课堂的基本构成单位,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讨论教师提供的课题,解决自主学习遇到的困难,汇报、展示、交流学习成果和学习体验,分享快乐,不断完善知识的内化过程。本节课的小组合作学习采取课堂角色扮演,各小组选择各自的角色,每小组活动时间5分钟,小组发言时间3分钟,学习内容是对课前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并用所学的地理原理解读生活现象,强化对知识的内化和吸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因为是大班额教学,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3个学习大组,每个大组分成2个学习小组。第1大组扮演普通民众(A县居民),他们的活动任务:1)根据调查数据(表3),请从A县城居民在本县城、B市或C市、D市寻求的服务种类推断出A县、B市、D市的城市等级,并说明理由。2)分析调查数据(表3),总结A县居民前往频率最低的城市,通过B市与C市比较,探讨居民在寻求服务时会遵循的原则。请在A县居民生活提供服务的城市图(教师提供)中画出B市的服务范围。3)作为本地居民,为了更好地满足服务需求,请给A县城的城市规划师和来A县的投资者提出建议。第2大组扮演投资者(企业家),他们的活动任务:1)针对A县居民的提议,说明合理与不合理之处。2)根据调查数据,若要到A县、B市投资超市,在未来投资上应该作出合理规划。第3大组扮演城市规划师,他们的活动任务:1)针对A县居民的提议,说明合理与不合理之处。2)结合表1,在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图(教师提供)中找出与B城市等级相同的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说说城市等级提升较快的城市及原因。3)回顾中心地理论,分析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中体现了哪些中心地理论的原则。

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将学生的探究行为与所授知识密切结合,并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试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3]。同时还给学生提供课堂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课后知识巩固阶段。课堂上,学生完成了对知识的探讨和理解后,课后及时检查和总结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反思和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学习态度。学生在总结、反思与评价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2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设计

传统课堂评价过分注重定量评价,强调结果性评价。翻转课堂教学评价[6]内容是在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个人、同学、教师和家长等;评价方式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使评价趋于科学化。

4“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学习评价量表

评价阶段

评价项目

评定等级

个人评价

家长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A

B

C

 

 

课前阶段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热情高,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家长和教师的督促下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情绪低落,学习信心不足,学习主动性差

 

 

 

 

 

 

学习达标情况

主动完成任务单中的3个任务,自主测试中成绩优异

完成任务单中的部分学习任务,在他人的协作下完成测试

未能有效完成任务单中的学习任务,自主测验不合格

 

 

 

 

 

 

 

 

 

 

 

课前阶段

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热情高,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家长和教师的督促下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情绪低落,学习信心不足,学习主动性差

 

 

 

 

 

 

学习达标情况

主动完成任务单中的3个任务,自主测试中成绩优异

完成任务单中的部分学习任务,在他人的协作下完成测试

未能有效完成任务单中的学习任务,自主测验不合格

 

 

 

 

 

 

 

 

 

 

 

课中阶段

课堂参与情况

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并主动发表个人见解

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很少发表个人见解

被动参与合作学习,不愿发表个人见解

 

 

 

 

思维发展情况

能清晰、明确、有条理的表达意见,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稍差

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见,阐述缺乏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合作交流品质

认真倾听,相互尊重,主动交流,协助完成学习任务

参与互动,但主动性较差

不主动参与合作,互动时说闲话,注意力不集中

 

 

 

 

课后阶段

总结反思态度

能主动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并制定下阶段学习计划

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完成学习总结,缺乏主动性

很少去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出现应付现象

 

 

 

 

 

教师寄语

 

 

学生反思

 

注:表中“—”代表该评价者不参与该项评价

3结束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中的网络资源,让学生认识到,课本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知识的接受不限于教师的知识讲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等多渠道获得知识,如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等;还能让学生尝到使用教学视频的甜头,如教学视频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步骤观看,还可以反复观看自己不懂的地方,并能有充分的时间思考教学视频所讲授的内容。在观看视频过程中,遇到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将视频停下来,带着疑问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应的资料,待理解后继续观看。如果还有疑问或更深刻的掌握地理核心知识和原理,在课堂上与同伴、老师互动交流,分享问题解决的成功和喜悦。这样的课堂学生是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喜悦和自信走出课堂,这样的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核心价值观。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还面临着教师素养、学生素质、信息技术等方分面面的挑战。教师制作教学视频要花大量的时间,学生观看教学视频的效度,课堂师生、生生互动交流的力度等等都是现实中的问题。因此,真正完成将翻转课堂融入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并取得较大的成效,还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钟晓流, 宋述强, 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58-64.

[2]何朝阳, 欧玉芳, 曹祁.美国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启示[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2) : 148-15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地理必修2[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4]陈怡,赵呈领.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及应用技术[J].现代教育技术,2014, 24(2): 49-54.

[5]安徽日报.《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30年)》[EB/OL]. (2014-08-19)[2016-06-20]. http://epaper.anhuinews.com/html/ahrb/20140819/article_3136747.shtml.

[6]董满超, 黄莉敏. 翻转课堂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初探[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 37(23): 6-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