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体会(三)——设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2017-06-01 17:11:12)
分类: 书籍、学习与心得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是一节课的课眼,是教学的灵魂。它规定教与学的方向,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弄清楚自己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这节课教师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等等,这就需要教师设置合理、清晰、易操作的教学目标。教师设置教学目标可依据以下几方面设计:

一、  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落实,是教学的首要问题。教学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课堂教学目标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课程目标是宏观的目标,是国家教育方针在课程中的具体体现,是国家意志的反映,它是由国家组织课程专家研制的。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和细化,是依据课程目标由一线教师制定的。课程目标可以按四个层次来解读。第一,《纲要》提出的课程总目标。三维教学目标是国家对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共性要求。第二,在课程总目标的指导下,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学科课程总目标是对该学科的课程目标的个性化概括。第三,将学科课程目标分解到各个学段,称为学段目标(有的学科称为分类目标)。第四,各学科课程的“内容标准”(有的学科称为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是设计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纲要》提出的课程总目标是各学科课程标准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各学科的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内容标准,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但都属于课程目标的范围,还不能称之为教学目标。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还需要对教材进行系统解读,并进行认真的学情分析,将课程目标具体化,才能制定出科学的三维教学目标。

二、    系统解读教材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学目标的必要步骤

    首先,明确所要教学的部分(单元、课题)在整册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此,要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宏观地了解本学科课程,特别是本学段的编排体系。其次,明确一册教材的目标要求和编排体系,揭示各部分(各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再次,深入钻研当前的教材内容,细读教材,厘清其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知识结构,明确当前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制定清晰、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为课堂教学指明方向。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经历概念抽象的过程与结论探索的过程,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知识,形成学科思想,解读重点,突破难点。此外,教材解读还有助于依据相关的课程目标,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开发有利于目标达成的教学资源。

三、依据学情设定教学目标

    在解读课程标准和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初步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对相应学段全体学生的最低要求。但是,由于校与校、班与班、特别是生与生学情的不同,还必须经过学情分析,才能最后确定教学目标。学情分析的内容包括学生的心理特征、智力发展水平、学习能力与习惯、学习动机、知识准备和生活体验等方面。它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教学方法的运用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知识准备状况尤为重要,它对核心概念的具体化、行为条件和行为程度的设定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分析学情,一是了解大多数学生是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课标的要求,或者相距甚远。对此,就应整体设置高于或低于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二是虽然对多数学生而言,所设置的学习目标符合课标要求,但也有少数学生已经达到甚至超过课标的要求;另外又有少数学生距离课标要求相距甚远。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分层教学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