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该不该吃“大人饭”?

标签:
育儿宝宝食物饭菜胃部 |
分类: 儿童营养知识 |

小区里遇到一些老人,得知我给一岁半的孩子单独做饭,总是很鄙夷地说:“哎哟,小孩这么养多麻烦?我家六个月就爬桌上吃大人的饭菜了。”这种想法到底对不对呢?
宝宝的咀嚼能力不足
虽然辅食添加的最终目的是让宝宝适应家庭饭菜,但宝宝的咀嚼能力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发育得像成人那么好。与我们所想象的不同,虽然宝宝能把食物“咽下去”,但远不及成人咀嚼得那么细致到位,也会给消化食物带来更大的难度。
宝宝大约在2.5岁左右才会出齐20颗乳牙,从这里开始咀嚼功能才比较完善。但即使牙齿已经长好,可宝宝面部肌肉的咀嚼强度远不及成人,所以即使到7岁,咀嚼力也只有成人的45%。如果在一岁左右就给予他们和成人食物相同硬度的饭菜,显然是不利于消化的。
为什么呢?与大家惯常想象的“消化”不同,食物并不是被吞咽下肚,到达胃部后才开始被消化,而是在口腔中通过咀嚼已经进行着最初步的机械消化。口腔中的唾液还含有淀粉酶,也可以初步消化一些淀粉类食物(所以把米饭咀嚼多一会就感到有轻微的甜味)。如果宝宝不能将食物很好地咀嚼,也没有被唾液充分搅拌,那么进入胃部后,将使胃的机械运动更为费劲,因为胃里面可没有牙齿啊!一团柔软的肌肉要将食物扯碎撕烂,是多么不易!
所以过早地给宝宝食用成人食物,会给宝宝的咀嚼带来很大挑战。
宝宝的消化功能不完善
宝宝在3岁之前,消化功能都处于不断完善中。到2岁时消化食物的各种酶类,如胃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淀粉酶等才达到成人水平,也才能较好消化那些对于成人来说很好消化的食物。
宝宝的胃部结构也与成人有些区别。如果把胃部比作一个上下开口的口袋,那么成人在消化食物时上下两个开口都是扎紧的。而宝宝胃部的”下开口”处,也就是幽门括约肌比较松驰。开口扎得不牢,那些在胃里搅拌的食物就有可能在没消化完全前,就向下“漏”入了十二指肠。而十二指肠是没有蠕动挤压等机械消化能力的,这些食物就可能引起宝宝消化不良。
宝宝的自控力不够
许多宝宝都会对一些食物有着偏爱。比如有些宝宝喜欢吃鸡蛋,有些喜欢吃鱼虾,有些喜欢吃大馒头。当宝宝和成人共同进餐时,所摄入的食物无法预先设定,很难判断宝宝吃得多了还是少了。如果今天的饭菜刚好合胃口,宝宝可能敞开了大吃特吃;反之,也可能拒绝进食。
如果提供了各种各样的食物让宝宝来挑选决定,把对食物的决定权下放给宝宝,很可能摄入的营养素失衡,不利于生长发育。
尤其在过年过节,餐桌食物丰富的情况下,宝宝也很容易跟随大人进食过多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超过了自身的消化负荷,导致积食、便秘、腹泻等消化问题。所以给予宝宝适合他分量的食物,要比随便宝宝吃更科学。
成人食物的调料太多
如果不为宝宝单独烹调食物,将会使他吃进哪些东西呢?
首先成人食物的烹调油过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推荐成人摄入食用油每天不超过25克,但现代家庭烹调中已经远超这个比例。尤其是煎炸的菜肴、容易吸油的菜肴里面油量惊人,一些口感比较粗的蔬菜也会通过多放油来改善口感。同样给宝宝吃这些菜,不但摄入的油脂不可预估,还可能被迫吃进一些反复使用的老油。
大家都知道宝宝一岁前应该不吃盐,但对成人来说没有盐的菜简直难以下口。成人每天摄入的食盐应该不超过6克,而绝大多数家庭也是超越了这个数字好几倍。对于宝宝来说,每天摄入的食盐不应该超过1克,但在大人的菜盘中,这个数字很难被控制。
尤其是许多老人带孩子,味觉已经逐渐退化,他们觉得不咸的菜肴,对宝宝来说就完全不同了。宝宝的味蕾数量几乎是他们的两倍,对味道更为敏感,习惯了咸味的菜肴后就不会再接受原味的了。而摄入过多的食盐和过多的钠,都会对宝宝的肾脏带来负担。
此外,成人的菜肴里面还少不了鸡精、生抽、老抽、味极鲜等调味品,甚至是用胡椒、花椒、茴香、桂皮等来增味,这些成分都会对宝宝的味觉起到过度刺激,3岁以前都应该避免进食这些调味品。
如何科学地给宝宝烹调食物?
了解了以上的内容,我们再说一说如何给宝宝烹调食物才科学合理呢?
首先要提供尽可能多样化的食物。在宝宝尝试不过敏后,就应该在辅食菜单中多多地出现,让宝宝适应和熟悉不同食物的天然滋味。
其次应该给予好消化、比成人食物更软烂的食物。由于宝宝咀嚼能力和消化能力还不完善,所以提供的食物要相对细软。比如成人的蔬菜急火快炒即可,但宝宝的蔬菜需要蒸熟、煮熟到比较易嚼的程度。宝宝的食物都应该单独加工,蒸炖煨煮、切碎煮烂,皮壳刺都要剔除,不要太硬也不要太软。适当给予咀嚼的锻炼。
再者,应该定点定量进餐。成人偶尔端着饭碗边吃边看电视或许被认为是很正常的现象,但3岁前是培养宝宝良好饮食习惯的关键期,不能纵容宝宝“边跑边喂”。每次吃饭固定在餐桌上,提供适合宝宝年纪的分量的饭菜,至于吃多少由宝宝来决定,不勉强不训斥。
最后,让宝宝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通过阳光照射获得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也促进消化带来饥饿感。
妈妈们,宝宝的成长是我们毕生努力的事业。科学合理喂养,绝不是矫情和自找麻烦。不要攀比、不要盲从,让我们都为宝宝的健康而加油吧!
前一篇:自制宝宝健康酸奶全攻略
后一篇:盘点宝宝辅食中的吃油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