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酱油,在用谁当试验品?

标签:
美食酱油儿童酱油扒皮低钠少盐 |
分类: 儿童营养知识 |
酱油,在我国古以有之。对食物非常挑剔的孔子曾说道:“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可见酱料很早就在传统饮食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
卖点二:高蛋白
最早的酱油是以鲜肉制成的,原料珍贵,普通百姓根本无福消受,全被摆上了皇亲国戚的餐桌。本着对美味的渴求,劳动人民发挥聪明才智,终于研究出黄豆酿造酱油的工艺。此后,酱油便飞入寻常百姓家。
清朝诗人陈三立有诗句道:“乡县酱油应染梦,湖堤梅蕾已含春。”食品的发酵,其实也是时间的艺术。黑暗中缓慢生长的曲霉、氤氲升腾的水汽,在乡民的殷殷期待中,正以朴实无华的方式,阐述着分子间最精妙复杂的科学。
如今,酱油早已不是稀罕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美食风味的追求,各种混制酱油也应运而生。近来在广大的新妈妈中间又掀起一股儿童酱油热。这号称“专为儿童设计”的酱油,真的靠谱吗?
卖点一:氨基酸
一大串氨基酸名字,看起来十分高端,妈妈心想:一定非常有营养吧!事实上呢?是用来唬人的。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最小单位,一共有20种。其中有8种人体不能自己合成,需要从外界食物摄取。分别是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婴幼儿在此基础上多一个组氨酸。而每一种食物都含有人体必须的氨基酸,无论是米、面、蛋、奶、肉,只要是含有蛋白质的食物都能提供氨基酸,区别只是各种氨基酸所占的比例不同。
再回头看酱油,其原料大豆,本来就含有上面所提的16种氨基酸,做成酱油后,自然而然也含有这些氨基酸;其他黄豆制品,同样如此。你可以买一块豆腐回家对老公说“亲爱的,今天我用这块包含16种氨基酸的豆腐给你做麻婆豆腐哟!”别管老公诧异的眼光,你说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至于其中比例如何,小小瓶身没有标注,也无从判断;但仅从原料大豆的蛋白质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氨基酸配比较为均衡、适合人体吸收的优质蛋白质。健康人体并不需要预先把蛋白质消化成小肽或者氨基酸,在蛋白质进入身体后,可以按照身体的需求来吸收氨基酸。如果再额外摄入一些特殊配比的氨基酸产品,反而容易造成氨基酸平衡的紊乱。
不过这种喷啊喷的设计,确实挺好玩的,当然是对大人而言。
卖点二:高蛋白
这一款宣称高蛋白质的酱油给出这样的对比图。按照《中国食物成分表》中所示,普通酱油中的蛋白质含量大约在3~8克/100毫升之间。所以这种酱油含蛋白质9.4克/100毫升,还算是比较高的。但问题是,你为什么要和牛奶比!为什么!为什么!(请原谅我忍不住捶地……)
正常人喝一袋200毫升的牛奶毫无压力,但谁能一口气喝下200毫升酱油呢?是你吗厂长?厂长啊……你可长点心吧,被你的文案蠢哭了!顺便腹黑地问一句,你敢不敢和牛奶缩去水分后的奶酪比……
宝宝吃一枚普通鸡蛋,即可获得5克蛋白质,喝这种酱油需要50毫升。肉类、鱼类、豆类、谷类都可以提供蛋白质。所以即便酱油是高蛋白,在日常饮食中所占比重也可以无视。
卖点三:低钠少盐
妈妈们大致都有些概念,那就是给宝宝吃太多盐不好。不管为什么不好,多少才算多,先不去管,反正不要吃太多就好。所以,低钠少盐,一直是儿童酱油紧抓不放的宣传重点。你要少盐,好,我就根据你的要求来,少盐,甚至无盐!
说到这里,有必要插入说一下,为什么酱油里面会有盐呢?
大家都知道,东西在温暖潮湿的地方放久了,上面长出一层绒毛,俗称“发霉”,这就是霉菌在作祟。在大豆酿造酱油的过程中,正是需要一种叫做“米曲霉”的霉菌来工作。当大豆经过泡水、煮熟后,裹上一层小麦粉(面粉),遮盖严实开始发酵,这时“米曲霉”就开始工作,几天后会使豆子长出一层绒毛。
此时就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也就是开头诗句“乡县酱油应染梦”的阶段,泡进盐水、密封起来。这个过程将持续好几个月,米曲霉分解了大豆中的蛋白质,成为小肽或者氨基酸;也分解了小麦粉中的碳水化合物,成为寡糖或单糖。渐渐地,鲜味、一点甜味、和发酵过程中独特的香味都冒出来了。不难想象,这种美味的食品除了人类喜欢吃,也一样受到微生物的青睐。所以在漫长的时光里,必须靠盐来控制其他微生物的增长、也控制米曲霉的过度繁殖。
所以,盐对于酱油质量稳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可是,酱油毕竟不是盐,少量盐起到的防腐作用有限。所以市售的酱油,通常需要加入防腐剂。如果是将盐减半,变成低钠低盐甚至无盐,防腐的压力就更大,请问厂家又是如何在“无添加防腐剂”的承诺下保证18个月的保质期呢,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况且,这里所说的“低钠”,到底有多低?
况且,这里所说的“低钠”,到底有多低?
1-4岁儿童每日对钠的需求为650毫克(折合成食盐约为1克多一点)。我们看看如果用儿童酱油烹调,会给宝宝带来多少额外的钠?
以下是我从网店销售的几款热门儿童酱油截图的营养成分表,看看100克酱油里含有多少钠?
可能妈妈们看到这里还是云里雾里,这……钠含量6000毫克/100克,高吗?
那我以国内老牌的鲁花普通酿造酱油营养成分表截图给大家看看。
怎么样,有没有一种被欺骗后怒火中烧的感觉?儿童酱油的钠含量竟然比成人酱油还高!
看到这里,你可能有一点冷汗了,但别急,请容我继续扒皮。
如果妈妈手中有儿童酱油的话,拿出来查看“产品标准号”处(啥,你的酱油连产品标准号都木有?=。=),会发现GB18186字样。这是什么呢?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酿造酱油的国家标准。也就是说,这些“儿童酱油”在制作的过程中,从大豆、小麦、水、盐、添加剂、到微生物测定和最后打标签,全是用的大人酱油的标准。你该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划生育和卫生委员会的网页上(http://www.nhfpc.gov.cn/zwgkzt/psp/wsbz.shtml),可以查看卫生标准中,并没有“婴幼儿专用调味料”的标准,更没有“儿童专用酱油”的标准,这完全是生产厂家自己封的名号。至于其中的质量如何,只能说听天由命,看厂家的良心。
综上所述,这些网络热销的“儿童酱油”,只是夸大其词的宣传噱头,钠含量和成人酱油不相上下甚至比成人酱油还高,所使用的卫生标准也是成人酱油的标准。宣称的“富含营养”因为食用量少而可以忽略。一副为了宝宝考虑的模样,其实在把宝宝们当成摇钱树、试验品。无论酱油的营养价值如何高,主要功能注定还是调味。但是寄希望于调味料淡一点,不如干脆不要加,岂不是对宝宝更好吗?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妈妈会想,这些酱油厂家太可恶了,死的说成活的,假的说成真的!
可现实就是,没人需要对你宝宝的健康负责,除了你自己。与其将责任推卸给社会给商家,不如自己多学习多思考,才能为宝宝的健康撑起一把保护伞!

前一篇:辅食中的“一盐难禁”
后一篇:五谷杂粮,始于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