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与无
(2012-03-12 10:42:30)
标签:
褐色蓝色屋子虚幻世界态度文化 |
分类: 零碎 |
“人有我无”是一切烦恼的根源。没有人的生活能十全十美,所以只要有比较,就会有痛苦。
褐色与蓝色-态度的力量
一个烦恼的青年找到智者:“我是个一无所有的人,有什么方法能令我快乐一点呢?”
智者带他到一间屋子:“你看看屋子里有哪些褐色的东西。”青年环顾四周,发现相框是褐色的、门是褐色的、茶几是褐色的……过了一会儿,智者让他闭上眼睛:“现在请你告诉我,屋子里有哪些东西是蓝色的?”青年想了半天,竟一件都想不出来。睁开眼再看,原来水杯是蓝色的、鞋子是蓝色的、沙发是蓝色的……屋里有许多蓝色的东西呀!
智者问:“你方才不是看了很长时间?”青年反驳:“可你让我看的是褐色的呀!”智者笑了:“有与无正像是这屋里蓝色与褐色的东西。当你一心注意着褐色,便不会去注意蓝色了。”
这个故事说的正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没有什么绝对悲苦或绝对优越的人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快乐与不快乐。选择怎样的态度面对生活,才决定了人生是愉悦还是忧伤。
“比较”。说穿了不过是这两个字在作祟。
十岁,我们就过起了有比较的生活。同桌买了新的铅笔盒,邻居小孩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别人的爸爸不乱发脾气……
二十岁,我们还是在比较。朋友怎么吃都能保持好身材,别人的男朋友很高很帅,舍友干家教挣了许多钱……
三十岁,比较继续。亲戚的工作不累又多金,同事的小孩乖巧懂事,楼下新搬来的开着小车……
……这是一个比较的人生。在比较中萌发许多种情愫。有积极进取的,也有消极愤懑的。当然,后者居多。本来别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干,却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甚至自身的多种暗示,过多关注于“人有我无”的东西,才会平添烦恼。
故事中智者的一句暗示,竟然有那么大的力量,让青年完全看不见屋子里蓝色的东西。所以选择将心理重心偏向于“我无”还是“我有”,完全取决于自己想要的生活态度,而不是受其他人的干扰。有时候比起不可改变的现实,态度才是一种更强大的力量。
网游哲学-你需要的是什么
玩网络游戏这么多年,悟出一个道理:想要在虚幻世界中快乐地游戏,一开始就要定位好自己要扮演的角色。
如果你想跻身财富榜,就不要去眼红穿得光彩四射的人;如果你想在级别上压倒众人,就别为囊中羞涩苦恼;如果你只是想在游戏中找寻一片休闲的时光,就不要在受到莫名欺辱的时候恼羞成怒。
什么叫沉迷?为什么会沉迷?说到底就是比较而产生的欲望,想要比别人强。网络上是什么人都存在的,有强的,自然就有更强的。“强”是一座永远攀爬不到顶的山峰。当你越想要达到巅峰时,也就是所谓的越沉迷。
给自己一个定位,不要劳心劳神刻意追求不需要追求的东西,增加不必要的烦恼。况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网络里多花一分,在现实中就必然少花一分。与其研究怎么在网络里更强大,为什么不着眼现实,让实实在在的生活过得更好?
对于网络的精神奴役,如果你对它所求甚少或者无所求,那么它对你的控制力也就越弱。
生活中也是一样的道理,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为怎么样的目标在努力,为谁在日复一日奔波劳碌。于是只要看见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心里就不痛快。可每个人缺少的东西实在不是一点点啊!难道就让一生在不痛快中度过吗?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便向目标而去,不要环顾左右。
如果你需要的是功成名就,就不要感慨爱情不来临;如果你需要的是踏实生活,就不要唏嘘一夜暴富。所以当你全心事业的时候,遇见一个并不是十分优秀的异性带来爱情,便会心怀感激当作天赐良缘,而不是斤斤计较自己的伴侣比别人差;所以当你安心于脚踏实地的生活时,偶尔抽中一张彩票中了十元就会开心好久,而不是抱怨为什么没有中头奖的运气。
知足感恩-生活的智慧
人要懂得知足才会快乐,懂得感恩才会幸福。父母带领来这个世界,给你几十年游历体验的光阴,是一种无私的赐予。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值得感激了。在这个大前提下,所有成败得失不过是沧海一粟。再大的苦难不幸除以几十年,也会微不足道;再小的感动乘以几十年,也会厚重沉积。我们站在今天看昨天,和站在几年后看昨天,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所有认识都需要时间去雕琢才会深刻,当下的体会又是何等轻微浅薄。
人生难免怅然若失,有一颗知足感恩的心,才能化戾气为祥和,无欲,无私,清净,居下,自然。
一个烦恼的青年找到智者:“我是个一无所有的人,有什么方法能令我快乐一点呢?”
智者带他到一间屋子:“你看看屋子里有哪些褐色的东西。”青年环顾四周,发现相框是褐色的、门是褐色的、茶几是褐色的……过了一会儿,智者让他闭上眼睛:“现在请你告诉我,屋子里有哪些东西是蓝色的?”青年想了半天,竟一件都想不出来。睁开眼再看,原来水杯是蓝色的、鞋子是蓝色的、沙发是蓝色的……屋里有许多蓝色的东西呀!
智者问:“你方才不是看了很长时间?”青年反驳:“可你让我看的是褐色的呀!”智者笑了:“有与无正像是这屋里蓝色与褐色的东西。当你一心注意着褐色,便不会去注意蓝色了。”
这个故事说的正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没有什么绝对悲苦或绝对优越的人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快乐与不快乐。选择怎样的态度面对生活,才决定了人生是愉悦还是忧伤。
“比较”。说穿了不过是这两个字在作祟。
十岁,我们就过起了有比较的生活。同桌买了新的铅笔盒,邻居小孩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别人的爸爸不乱发脾气……
二十岁,我们还是在比较。朋友怎么吃都能保持好身材,别人的男朋友很高很帅,舍友干家教挣了许多钱……
三十岁,比较继续。亲戚的工作不累又多金,同事的小孩乖巧懂事,楼下新搬来的开着小车……
……这是一个比较的人生。在比较中萌发许多种情愫。有积极进取的,也有消极愤懑的。当然,后者居多。本来别人的事情与自己无干,却在成长过程中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甚至自身的多种暗示,过多关注于“人有我无”的东西,才会平添烦恼。
故事中智者的一句暗示,竟然有那么大的力量,让青年完全看不见屋子里蓝色的东西。所以选择将心理重心偏向于“我无”还是“我有”,完全取决于自己想要的生活态度,而不是受其他人的干扰。有时候比起不可改变的现实,态度才是一种更强大的力量。
玩网络游戏这么多年,悟出一个道理:想要在虚幻世界中快乐地游戏,一开始就要定位好自己要扮演的角色。
如果你想跻身财富榜,就不要去眼红穿得光彩四射的人;如果你想在级别上压倒众人,就别为囊中羞涩苦恼;如果你只是想在游戏中找寻一片休闲的时光,就不要在受到莫名欺辱的时候恼羞成怒。
什么叫沉迷?为什么会沉迷?说到底就是比较而产生的欲望,想要比别人强。网络上是什么人都存在的,有强的,自然就有更强的。“强”是一座永远攀爬不到顶的山峰。当你越想要达到巅峰时,也就是所谓的越沉迷。
给自己一个定位,不要劳心劳神刻意追求不需要追求的东西,增加不必要的烦恼。况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网络里多花一分,在现实中就必然少花一分。与其研究怎么在网络里更强大,为什么不着眼现实,让实实在在的生活过得更好?
对于网络的精神奴役,如果你对它所求甚少或者无所求,那么它对你的控制力也就越弱。
生活中也是一样的道理,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为怎么样的目标在努力,为谁在日复一日奔波劳碌。于是只要看见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心里就不痛快。可每个人缺少的东西实在不是一点点啊!难道就让一生在不痛快中度过吗?知道自己最需要什么,便向目标而去,不要环顾左右。
如果你需要的是功成名就,就不要感慨爱情不来临;如果你需要的是踏实生活,就不要唏嘘一夜暴富。所以当你全心事业的时候,遇见一个并不是十分优秀的异性带来爱情,便会心怀感激当作天赐良缘,而不是斤斤计较自己的伴侣比别人差;所以当你安心于脚踏实地的生活时,偶尔抽中一张彩票中了十元就会开心好久,而不是抱怨为什么没有中头奖的运气。
人要懂得知足才会快乐,懂得感恩才会幸福。父母带领来这个世界,给你几十年游历体验的光阴,是一种无私的赐予。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值得感激了。在这个大前提下,所有成败得失不过是沧海一粟。再大的苦难不幸除以几十年,也会微不足道;再小的感动乘以几十年,也会厚重沉积。我们站在今天看昨天,和站在几年后看昨天,感觉是完全不同的。所有认识都需要时间去雕琢才会深刻,当下的体会又是何等轻微浅薄。
人生难免怅然若失,有一颗知足感恩的心,才能化戾气为祥和,无欲,无私,清净,居下,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