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优秀教研组
(2012-09-02 18:44:27)
学校教学中,教研组虽小,却是把科研兴校落到实处的关键环节,其作用不容忽视。笔者任教于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担任小学部常识教研组组长。常识组学科繁杂,计有英语、信息技术、科学等七个学科,教师专业背景不同,从教经历、思想性格等也存在较大差距,教研工作十分薄弱。如此基础,如何才能凝聚人心,打造一个优秀的教研组呢?结合个人经验,我总结出要“五讲四树”,即要讲五种精神,树立四种意识。
1.讲团结,树立助手意识。
团结起来力量大。团结有内部和外部两层意思。
教研组内部要团结,不要文人相轻,或把同行当冤家,要坦诚相待,助人为乐。要乐于当别人的助手,把自己的能力变成别人成长的推力,而不是阻力。唯有如此,才能赢得朋友,成就自己。首先,我们自己做人要厚道。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有了这样的心态,备课时,老师们才能眼中有活儿,制作教具、设计课件才能人人动手;听课时,才不用一请再请,才不会拖拖拉拉,听者三心二意;评课时,大家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会遮遮掩掩,顾左右而言他。做到了内部团结,教研组就有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但仅有教研组内部的团结是不够的。在学校集体中,教研组就好比一个个小生产队。搞研究,提高产量,提高质量,保证丰收,这是教研组的职责所在。但各教研组分工不同,如果说,语文组、数学组是主力团队,种的是小麦、水稻,意义重大;那艺体组就是传统强队,有声有色,个性鲜明;而我们常识组呢?或种高粱,或种芝麻,属于边角作业,属于特色农业。但是我们也并非拉拉队,不是可有可无的。因为有了我们,校园生活才更有味道;因为有了我们,新课改才能更精彩。明白了自己的角色,也就明白了只有与班主任和其他老师们紧密团结,努力做好别人的助手,才能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唯有如此,教研组才能富有活力。
2.讲认真,树立完美意识。
教研组的词典里不应该有“大概”、“差不多”这样的字眼儿,要做就做最好。求完美,就得讲认真;讲认真,就是明责任,就要时刻明确我要做什么,关键就在于认真二字。认真也正是教研的灵魂,只有较真儿,才能求真,进而得真。教研就是“取经”、“寻宝”的艰难历程,目标不明责任不清意志不坚难成正果。如果每位教师都有认真劲头和完美意识,教研工作也必然日臻完美。
3.讲学习,养成思考习惯。
教师要热爱学习,不学习的教师是不可想象的。教师一定要热爱读书,更要热心引领他人读书,而且要善于引领他人读书。要读出味道,读出精彩,读出境界。而写作,就是读书、思考的必然结果,功到自然成。只有养成了思考的习惯,教师才能把教研当成生命的需求,才能敏锐地发现问题,才能勇敢地质疑,才能上下求索。这才是教研的黄金通道。
4.讲创新,树立实效意识。
教研不应故步自封,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进取。在教研形式上要有新意,使人耳目一新,感觉趣味盎然,精神为之一振。我们曾做过多种尝试:研前五分钟英语学习,夯实了老师们的英语基础;创建教研博客,让教研与世界相联;观摩美国中小学素质教育课堂实录,直接体会素质教育的真味;互通教研信箱,让老师们交换意见传递资源更加方便;设立教研论坛,让老师们随时随地畅所欲言;组内公开课直接录制视频VCD,更促进了大家直面自我,从而与名师对照,追求大家风范。
5.讲奉献,树立共赢意识。
天道酬勤,付出必有收获。但收获未必就是大家都被评为优秀教研组、优秀教师,获得多少荣誉,发了多少奖金。这不是我们投身教研的唯一目的,更不是根本目的。教研是在探索教育智慧,但我们更要探索做人的风格和智慧。我们应以德御才,长才干不忘修品德。而讲奉献,就是教师的大德;讲奉献,也正是实现双赢的保证。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