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绝句的四种格式(教案)
(2022-07-09 14:26:52)
标签:
讲座诗词教案原创 |
第二课
课前谈话:上节课陈老师跟大家讲了格律诗词中字数、句数、押韵与平仄,这些都是学好格律诗词最基本的知识。今天,我们来复习一下。
1、格律诗不同于散文,散文的字数有多有少,格律诗是的字数是有严格规定的,那么,格律诗的字数主要有那两种?(指名回答)五言和七言,也就是说有五字的,也有七字的。
2、五言四句的叫什么?(大家回答)五绝。五言八句的叫什么?(指名回答)五律;七言四句的叫?七绝,七言八句的叫?七律。
3、什么叫押韵?(翻到《格律诗词写作入门》第14页第二节“格律诗的押韵”,请一个同学读1、2自然段,)押韵的作用是什么?(指名回答)。
4、格律诗押韵要注意那些问题?(分明指名读1、2、3、4、5、6、7)。
5、指名4个同学上黑板标明平仄。1、白日依山尽2、人间重晚晴。3、鸡声茅店月4、恨别鸟惊心。
评议。
新授课:
一、
自己大声朗读19页自“综合运用以上”直到“但也可以用平声字”。读后用那些体会?讨论后回答。
以杜甫《旅夜书怀》为例:
细草微风岸, 仄仄平平仄
危樯独夜舟。 平平仄仄平
星垂平野阔, 平平平仄仄
月涌大江流。 中仄仄平平
名岂文章著, 仄仄平平仄
官应老病休。 平平仄仄平
飘飘何所似, 平平平仄仄
天地一沙鸥。 中仄仄平平
小结:这里的例子是五言律诗,其中后四句的平仄与前四句的平仄完全相同,如果写成五绝句,如果写成五绝句,你可以五言律诗的前两联,或者后两联的平仄或者中间两联的平仄。
二、
1、五言绝句。请翻开教材第20页。
第一种格式:仄起平收,首句入韵。指名朗读。朗读后小组讨论,然后师
生共同到黑板前标明平仄。
塞下曲
中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仄起平收,首句入韵的?指名回答。就是第一句的尾
字是平声字。这个“高”字在平水韵下平声的二萧、三肴、四豪,韵都是ao,再翻到110页,四豪部第二行第11字。那么,下面的“逃”和“刀”也属于下平声四豪部。找一找,照后用铅笔做个记号。这三个韵部我们小朋友感到很麻烦,是不是?我们如果全部用中华通韵,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感兴趣的小朋友可以用古声韵。
第二种格式: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讨论,老师小
结。
柳林夜眺
中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
第三种格式: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学生可以把四句诗抄在作业本上,然
后独立标明平仄。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白鹭
平平仄仄平
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第四种格式: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学生独立完成,先将四句诗抄在作
业本上,然后独立表明平仄。师巡视。)
夜宿山寺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小结:第四句有点儿特殊,没有按照平平仄仄平来写。第一句恐第三声,
本来应该为平声,现在是仄声,这叫拗,出现了拗,就要就,怎么就,用第三个字来就,就是把本来应该仄声的,改为平声字。
2、七言绝句。请翻开教材第21页。
七言绝句也有四种格式,只是在五言绝句的每句前面加上与后面平仄相反的两个字。
第一种格式: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师板书。板书后集体讨论。)
无题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小结:第三句“心事浩茫连广宇”中“心事”的“心”字本来应该是仄声,
这里写成平声,怎么回事?第三字“浩茫”的“浩”字本来应该是平声,这里写成仄声,又是怎么回事?请回答。这叫做一三五不论。
提示:第四句“听惊雷”的“听”字在古声中读仄声。读第四声。
第二种格式: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指名板演,小组讨论,提出疑问,
然后解答。)
登飞来峰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小结。自己找出一三五不论的依据来。第一句的第三字,第二句的第一字,第三句的第五字,第四句的第一字、第三字。
第三种格式: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学生现将四句诗抄在草稿上本上,然
后独立在草稿本上标明平仄,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赤壁
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种格式: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学生齐读后将四句诗抄在草稿上本
上,独立在草稿本上标明平仄,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绝句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仄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绝句的四种格式,下面我们来学习律诗
的格式。请翻到22页。
3、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也是四种格式。
第一种格式:仄起平收,首句入韵。(指名朗读诗词22页,只读诗词部分,读后师生共同完成板书)
月夜忆舍弟
中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
小结:前面我们已经学过首句入韵,现在知道什么叫首句入韵了吗?
第二种格式: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指名朗读22页《春望》,朗读后指名板演。)
春望
中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
提示:第八句“浑欲不胜簪”中的“胜”读仄声。板演后讨论订正。
第三种格式:平起平收,首句入韵。(指名朗读,朗读后在自己草稿本上填写平仄格式。)
晚晴
平平仄仄平
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小结。师巡视,发现问题,即时讲解。
第四种格式,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学生各自抄写这首诗,酝酿,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最后总结,表扬学习认真,完成好的同学。)
喜见外弟又言别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中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
中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小结:刚才讲五言律诗的四种格式,大家完成非常好。下面讲七言律诗。对于七言律诗,老师相信大家能够独立完成。能不能?好。
4、七言律诗。(翻到教材24页,学生自己试填。师指名四人分别将四首诗抄在黑板上,同时板演,然后分别评讲。下面分成四组,各完成一首。也可成四首)
七言律诗的平庆格式也是四种。
第一种格式:平起平收、首句入韵。
断城道中 苏轼
中平人仄庆平平
中仄平平天庆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
平平中仄仄平平
第二种格式: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仄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
平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中平平仄仄
平平中仄仄平平
第三种格式:仄起平收、首旬入韵。
安定城楼 李商隐
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平中仄平平仄
第四种格式:仄起仄收,首句不人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
中仄平平平仄仄
中平中仄仄平平
平平民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各种格式,其实就是由四种基本律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根据对、粘的规则推导出来的。列出这些格式,主要是让大家阅读、了解。在创作格律诗歌的时候,只要掌握了基本的律句以及平仄相对、相粘的规则,就可以根据自己创作的需要,选用任一律句作为首句,推导出以下各句的平仄,无须死记硬背这此格式。
(三)掌握平仄需要注意的问题
我们讲格律诗的格律,上面举的例子都是标准的。但在实际阅读和写作中,往往发现也有不符合格律的地方。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按照格律要求,应该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但“竹”是仄声,“莲”是平声。用了“竹””莲”以后,就变成“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了。这是不是错了呢?其实没有错。因为格律诗中,有的地方仄不能随意改变,而有的地方是可平可仄的。这就要说到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意思是说七言格律诗的第一第 三、第五个字(五言格律诗则是第一、第三个字)的平仄有时可以不论即可平可仄;(在上面的示例中,加圈的就是可以不论的)而第二第四、第六字(五言格律诗则是第二、第四字)平仄必须分明,即必须严格按照律句的要求,该用平声字就用平声字,该用仄声字就用仄声字。
1.“一三五不论”这个说法一般情况下是对的。但在特殊情况下这个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即七言中的、三、五字(五言中的一、三字)的平仄不能完全不论。
特殊情况之一,避免出现“三平尾”。
在“平平仄仄仄平平”(五言“仄仄仄平平”)这种律句中,第五个字(五言中第三字)必须用仄声,不能改为平声。如果将第五个字改为平声,那么这句中第五、六、七字就全是平声,句末连用三个平声字,叫做“三平调或“三平尾”,这是格律诗的大忌,绝不允许出现。
2特殊情况之二,避免出现“孤平”
在“仄仄平平仄仄平”(五言“平平仄仄平”)这种律句中,第三字(五言第一字)必须用平声,不能改为仄声。如果改为仄声,那么这句就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五言“仄平仄仄平”)。全句除了韵脚以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做“孤平”。这是格律诗中不允许出现的毛病如果因为一定要用这个词(仄平),造成“孤平”,就要采取补救的办法在本句中补教的办法是,将七言的第五字(五言的第三字)由仄声改为平声。即变成“仄仄仄平平仄平”(五言“仄平平仄平”)。
特殊情况之三,避免出现“三仄尾”
在“仄仄平平平仄仄”(五言“平平平仄仄”)这种律句中,第五字(五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如果将第五字(五言第三字)改为仄声,那么句末就连续出现三个仄声,这叫做“三仄尾”。也是格律诗中不允许出现的毛病
2.“二四六分明”要严格遵守,但有一种律句唐代诗人用得很多。很普遍,可以看作是准律句,符合格律。这种律句是将“仄仄平平平仄仄”(五言“平平平仄仄”)中的第五字与第六字(五言中的第三字与第四字)平仄对调,变成“仄仄平平仄平仄”(五言“平平仄平仄”)。但这种句式一般只用在绝句的第三句、律诗的第七句。例如:“谁道梅花早,残年岂是春?何如艳风日,独自占芳辰。”(欧阳修《和梅圣俞杏花》)第三句应该是“平平平仄仄”,但诗中是“平平仄平仄”。再如“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其中第七句“无为在歧路”,应该是“平平平仄仄”,但诗中是“平平仄平仄”这一种形式叫别格,在唐诗中经常可以看到。如果是五言绝句或者七言绝句,就在第三句出现。
总结:这一课主要讲了格律诗词的四种格式,就是平起平收,首句入韵;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仄起平收,首句入韵和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四种。
作业:回家后完成作业。给《春夜喜雨》标上平仄。明天检查。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本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