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四次公开课

(2019-12-13 20:37:37)

项目名称

次公开课

项目负责人

谢希钱

活动时间

2019.11.29

活动地点

门楼二楼

活动主题

一人一课

主讲人/主备人主评人/开课人

 

开课:温玮玮老师

主评:曾小君老师

开课:林延芳老师

评课:陈文捷老师

参加对象

全体数学组老师

申请学时

 

 

八上 5.4一次函数的图象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能熟练作出一次函数的图象。

2.会求一次函数和坐标轴的交点

重点

1.理解、归纳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2.熟练地作一次函数的图象. 

3.理解一次函数的代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难点

理解一次函数的代数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学法

探究法

教法

讲授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

右边的图象表示的是甲、乙两人在一次赛跑中路程s与时间t的函数图象。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第四次公开课        第四次公开课

(1)这是一次___100_____米的赛跑

(2)______甲____先到达终点?

(3)乙在这次赛跑中的速度是___8m/s_______

讲授新课

参照图象甲为例,当t=3时,s=25,这样把自变量t作为点的横坐标,把函数s作为点的纵坐标就得到点(3,25)

当t=6时,s=50,就得到点(6,50)……,所有这些点就组成了这个函数的图象。

第四次公开课 

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函数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这个函数的图象。

合作学习

对一次函数 y=2x 与y=2x+1作如下研究:

1、分别选择若干对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完成下表

第四次公开课 

2、分别以表中的 x 值作点的横坐标 ,对应的 y 值作点的纵坐标 ,得到一组点,写出这组点的坐标。

y=2x    (-2,-4)  (-1,-2)...

y=2x+1   (-2,-3)  (0,1)...

3、画一个直角坐标系,并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组点。

第四次公开课 

以上画函数图象的方法叫做描点法。

描点法步骤:(1)列表;(2)描点;(3)连线;

4、观察所画的两组点,你发现了什么?

我们发现,如图,坐标满足一次函数y=2x的各点都在直线l1上;而坐标满足一次函数y=2x+1的各点,都在直线l2上,反过来,在直线l1或l2 上取一些点,这些点的坐标分别满足y=2x或y=2x+1上

由此可见,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 k≠0 )可以用直角坐标系中的一条直线来表示, 这条直线就叫做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

 

即时演练

请你画出y=-3x的图像,观察y=2x与y=-3x的图象,它们有什么异同?你能得出一次函数的图象特点吗?

 

例题讲解

例1、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求它们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y=3x,  y=-3x+2

解:对于函数y=3x,取x=0,得y=0,得点(0,0);取x=1,得y=3,得点(1,3)

过点(0,0),(1,3)画直线,就得到了函数y=3x的图象,其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是原点(0,0)

对于y=-3x+2,取x=0,得y=2,得点(0,2);取x=1,得y=-1,得点(1,-1)

第四次公开课 

过点(0,2),(1,-1)画直线,就得到了函数y=-3x+2的图象,其图象与x轴的交点是(第四次公开课  ,0),与y轴交点是(0,2)

想一想

你能直接利用函数的表达式求函数图像与坐标轴交点的坐标吗?

令x=0,解出y的值即直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

令y=0,解出x的值即直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正比例函数一般过:(0,0)(1,k)画直线

一次函数一般过:(0,b)(  -第四次公开课    ,0)画直线

即时演练

在如图所示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4的图象,要求写出画图象各个步骤.

第四次公开课 

函数y=3x-9与y轴交点坐标为(0,-9)_,与x轴交点坐标为_(3,0)_.

 

 

应用拓展

若一根蜡烛长20cm,点燃后每小时燃烧5cm,则燃烧剩下的高度h(cm)与燃烧时间t(小时)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为(  )

第四次公开课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1.函数的图象的概念

2.函数的图象的画法:

(1)列表 (2)描点(3)连线

3.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

令x=0,解出y的值即直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

令y=0,解出x的值即直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布置作业

作业本

板书

  5.4 一次函数的图象(1)

1.函数的图象

2.图象的画法

(1)列表 (2)描点(3)连线

3.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

令x=0,解出y的值即直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

令y=0,解出x的值即直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二节,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初步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后进一步学习三者的几何表示方法以及直线的基本性质,它是今后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同时直线的基本性质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无论在知识上,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本节课都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模仿能力较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同时他们爱发表意见,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所以在教学中应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学生此前初步认识了线段、射线与直线,但他们对正确使用几何语言表示线段、射线与直线存在困难,因此需要教师的引导。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线段、射线与直线的几何语言表示方法;

2.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3.能运用直线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知识的建构,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类比、归纳以及几何语言和文字语言互相转化的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实际问题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理论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4教学重点  

线段、射线与直线的几何语言表示法和直线的基本性质。

5教学难点  

射线的几何语言表示法以及直线的基本性质的实际运用。

6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的教法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法。

7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8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共猜谜语,引入新课  

幻灯片显示三道谜面:

1.有始有终。(打一线的名称)[来源:学科网]

2.有始无终。(打一线的名称)

3.无始无终。(打一线的名称)

谜底分别是:线段、射线和直线。

【设计说明: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开启课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课堂气氛,同时自然引入新课。】

活动2【活动】(二)抽象画图,分析异同[来  

幻灯片依次出示以下图片,从图片中分别抽象出:线段、射线和直线。

每次出示图片后,由学生列举其他实例,教师适当加以点评。总结归纳,学生阐述要点,

出示线段,射线和直线之间变化的形象实例

师生合作完成以下表格:

第四次公开课

【设计说明:从图形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学生踊跃发言列举实例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合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真正地参与课堂,体会课堂的乐趣。】

活动3【活动】(三)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学生自学教材,学会线段的表示方法

教师适当提示学生学习几何语言的必要性。教师板演详细讲解线段的几何语言表示方法:线段可以用表示它的两个端点的大写字母表示。如图线段可以记做“线段AB”或“线段BA ”,也可以记做“线段A ”。

第四次公开课 

参考线段的几何语言表示方法,先由学生依次独立思考直线、射线的几何语言表示方法,再由小组合作交流,总结出两者的几何语言表示方法以及注意要点。全班同学进行交流,教师适当加以强调与补充。

直线可以用它上面任意两个点的大写字母表示,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图的直线可以记作“直线AB”或“直线BA ”,也可以记做“直线l”。

第四次公开课 

射线用表示它的端点和射线上另外任意一点的两个字母表示,表示端点的字母要写在前面。如图的射线记做“射线AB”,而不能记做“射线BA”。

第四次公开课

 

【设计说明:首先说明几何语言表示方法的必要性,可以解决学生对为什么要学习本节内容的疑惑。由于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并且线段已有两个端点,因此先由教师示范线段的几何语言表示方法。在此基础上,由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最终得到直线、射线的几何语言表示方法。教师及时点评和补充必要的说明。】

活动4【活动】(四)画图思考 ,学习性质  

问题 1.经过一个已经点画直线,可以画多少条?

问题2.经过两个已知点画直线,可以画多少条?

问题3.如果你想将一根细木条固定在墙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再合作总结出直线的基本性质: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学生自主思考后全班交流这一性质的实际应用。

【设计说明:通过画图实践,学生对这一性质有初步的感知,经历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后,学生进一步理解直线的基本性质。举例说明性质的实际应用,一方面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性质,另一方面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活动5【活动】(五)适时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1.用两种方式表示图中的两条直线。

第四次公开课 

练习2.已知点(如图),画线段 ,射线 和直线。

第四次公开课 

练习3.经过刨平的木板上的两个点,能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而且只能弹出一条这样的墨线(如图),请说出其理由。

【设计说明:练习1和练习2是图形语言和几何语言的相互转化,由学生自主完成可以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的知识。练习3是直线的基本性质的实际应用,加深对这一性质的理解,同时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应用于生活。】

活动6【活动】九、板书设计  

第四次公开课

 

 第四次公开课

第四次公开课

第四次公开课

第四次公开课

第四次公开课


活动反思

与 意 见

教师参与度较高,开课老师认真准备,老师评课到位,每位老师都提出了自己对本课理解和想法,气氛活跃,效果显著。

过程确认

              教务处或教科室负责人签字: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第三次公开课
后一篇:第五次公开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