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第四组作家笔下的动物教材解读
(2012-05-03 20:35:20)
标签:
教育 |
四年级上册第四组作家笔下的动物教材解读
深入其境方知教材别有洞天,品尝其味方知教材魅力无限。深入解读课标明晰知识结构,就会在教学实践中找到切入点,结合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实现课堂的高效。我们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组作家笔下的动物,下面我按说课标,明方向;说教材,知结构;说建议,重实施的顺序从七个方面把本组课文解读解读呈现给大家:
一说课标,明方向
识字与写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阅读:初步学会默读,学习略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习作: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口语交际: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综合性学习: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本组课文的教学目标:
1、认识29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能读记积累文中词语。
2、通过阅读四篇课文,理解课文所描述动物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培养学生描写动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喜爱的动物。激起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二、编写特点
(一)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二)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三)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2、从生活实际的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
编写体例内容结构
本组课文由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部分组成,课例后设有词语盘点,分为读读记记,读读认认。课例安排四篇中外顶级作家的作品,其中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精略读课文之间有一段连接语,过度自然亲切,提示了略读的要求和方法。语文园地仍旧将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四个固定栏目提前,机动栏目是趣味语文,讲述苏东坡的故事。
横向整合
从横向上看,导语揭示主题(作家笔下的动物),同时提示了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四篇课文作家笔下高傲的白鹅,白公鹅、性格古怪的猫,栩栩如生,可爱可亲。文章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体现了作者对动物由衷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学生从中不仅能学到诙谐幽默和生活化的语言,还能激发对动物、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口语交际和习作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作家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喜爱之情的特殊方式。日积月累是带有动物的成语。各部分内容围绕主题相互铺垫照应,层层深入扩展,直达目标。
知识的立体式整合
从纵向上看,各册专题是相互联系,主题的设置上体现延续与发展的特点,自然环境,人与动物息息相关,将二三学段相关专题进行整合,三年级下册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爱护周围的环境,四年级上册作家笔下的动物,五年级上册学习说明文;六年级上册人与动物,在阅读上,三四年级要求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五六年级要求快速阅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在写作方法上,三年级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体会作者如何抓住特点进行描写说明的;四年级学习作者抓特点写的同时感受语言的特点;五年级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准确的用词,形象的表达;六年级学习作者将这种真挚的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由此可见,同一主题各年段的要求是贯彻始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因此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必须明确本年级教学的任务,同时兼顾其他年级的教学目标,防止过高要求。既要巩固低年级的训练成果,又要为高年级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建议本单元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习。
1、
本组课文结构上都有过渡句,善用总分式,这样使得文章层次分明。在教学时要抓住总起句,层层深入,像剥茧抽丝一样引导学生掌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如《白鹅》一课,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也是过渡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的高傲?”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猫》一课让学生在阅读中围绕“猫的性格确实有些古怪。”有哪些具体的表现进行学习。
2、品读重点词句,领悟表达方法
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如学习白鹅叫声的特点,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词语,抓住“厉声大叫,引吭大叫、狂吠”等词,从形态、声音上理解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让学生知道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凶,实际是赞扬它的尽职、勇敢,了解明贬实褒的表达方法。
3、朗读升华情感,体会动物特点
朗读有助于真切地感受课文,有助于因声明义,领略课文的精妙之处,有助于增强语感,以声传情。教学中抓住文中文中描写动物的动作神态的词句反复朗读或模拟表演,以此感受动物的可爱之处和作者的喜爱之情。如《白鹅》高傲却不令人生厌,而是引人发笑、饶有风趣,让学生读的妙趣横生。《猫》抓住描写猫性格古怪的具体事例,进行比较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感受作者的口语化带给人的亲切感。
4、课文对比阅读,了解写作风格
学习白公鹅,引导学生与白鹅进行对比阅读,了解两位作家对白鹅的描写相同之处(行文结构)都是先介绍特点,再具体描写。(描写方法)注意拟人手法的运用。善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不同之处在于语言风格不同。叙述的语气不同。教学母鸡时与猫进行对比阅读,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通过对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描写,来表现小动物的特点,表达喜爱之情。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作风。通过同题阅读,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体会几位作家语言的不同风格,比较文章表达上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设置口语交际问题,让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让读与思、读与写有机的结合起来。
总之,教师教学中要善运用多种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一旦这些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融合,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已经成了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更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开发利用教材资源。
我们的课本图文并茂,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将选读课文麻雀作为精读课文的阅读材料,可以巧用插图使探究立体化,想象出小猫淘气可爱的样子来了吗?观察图片,进一步感受小猫的淘气可爱。视觉上的直观感受使学习的兴趣推向了又一个高潮,在看图过程中学生对猫的喜爱之情会被又一次激发,
二开发利用多媒体资源
多媒体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播放白鹅和净角出场的录像,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二者的相似,进而体会作者描写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三开发利用社会家庭方面的资源
学习本组课文后让学生去动物园,去大自然观察自己喜欢的动物,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然后结合本单元的写作特点,进行习作。
四、开发利用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
教师要及时捕捉,准确辨别,有效调控,使这些生成性资源变成教育资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奇思妙想,奇谈怪论,教师都应该去正确的引导,把这些信息看作孩子思维的火花。通过思维的碰撞,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处处留心皆语文,课程资源是无所不在的,只要我们拥有一双慧眼,懂得发现,善于利用,就一定能享受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那份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