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离婚大数据,是否晃动了你的摇篮?

(2017-11-10 12:41:29)
标签:

离婚

婚姻

女人

归属感

结婚

这段时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春玲发表了一篇名为《社会变迁背景下中国青年问题研究》,里面的许多数据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有的人随便看看,就不在意了,但更多的人引起了焦虑情绪。而且,也有一些公众号开始以女权的角度解读这些数据。更是让女生对于不结婚和离婚少了一些恐惧,多了一些向往。


先把相关的数据提供给大家。我再来“晃动你的摇篮”。(建议男性读者可以退出了,后面主要写给女性朋友看的)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c7de1e3d60608d7d17707505c790361d.jpeg数据1:1990年按男女结婚年龄统计,“男大女小”的婚姻模式占70%,“男小女大”的婚姻占13.32%,其余是年龄相差不大的。然而20年过去后,这个数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男大女小”的婚姻从70%下降到43.13%,而“男小女大”的婚姻则从13.32%上升到40.13%,姐弟恋婚姻数量猛增,“男大女小”和“男小女大”数量已经到了分庭抗礼的地步。


数据2:今年上半年,根据民政局官网公布的离婚大数据分析显示,全国新婚558万对夫妇,同时有185万对离婚。与去年相比,离婚率同比增长10.3%,结婚率则同比下降7.5%。


 

数据3:受高等教育的女性明显超过男性。


 

http://bos.nj.bpc.baidu.com/v1/mediaspot/74f0b5c421af4ffbc7f65be5f21972a3.jpeg

不知道看完上面的数据,你更关注的是哪一项?或者说,哪一个数据,会触碰到你的心灵深处?


约翰韦尔伍德曾说:我们渴望完美的爱,却常常处在不完美的关系中。


许多的“鸡汤”都会告诉女性要独立,要自我,要敢于取舍。。。。。最后,越来越多的女人不想结婚了,越来越多的女人想要离婚。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吗?这真的是我们最初想要的结果吗?


心理学里有一种说法:若婴孩在被照顾时获得足够的爱与满足后,ta才可以内化照顾者的好客体,ta的内核才会储存爱的粮食。


成人后,由于内在充满了爱的粮食,当心灵饥饿时,ta就可以自给自足,不用急着往外求。相反,如果一个人在婴孩时没有获得爱的粮食(内化了爱的客体),ta的内核是空的,当ta饥渴时就不能够自给自足,导致ta要不断地向外寻求爱,否则ta的心灵就会“饿死”。


总结一句话:爱其实是一种能力,不是运气。不是靠别人给才能满足的,是要自己里面有爱,与对方能量汇合时,才会越来越富足,两人才会共同的改变,越来越幸福。

http://msp.baidu.com/v1/mediaspot/5a40bf1b2786876ea6e8d116e1c1d55f.gif

 

我们中国式婚姻,往往索取的比较多。就像是两个婴儿,在互相求关注、求安慰、求认可、求包容。。。。。。即使是付出,也是在有所回报的基础上才肯不断付出。


因为,我们怕自己的爱不够用,给了对方,自己会枯竭。所以,我们小心翼翼的爱着,或者说,婚前大胆爱,婚后却一层一层的把自己包裹起来,就像回到了儿子的摇篮中,等待着谁来晃动摇篮安抚我们的情绪,因为对方没有给我们足够的爱或足够的安全感。所以,我们的心理防卫占了主导地位,把原本打开的心,慢慢的关闭。看起来表面相安无事,内心却已经自救无力。


爱,从来都是以自爱为基础的。


自爱是建立在安全感、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上的。


这三种感觉,从我们出生到死亡,一直在变化。而我们要做的,除了认知,还要学会调整这三种感觉。当其中一个或两个或三个都开始降低时,不是逃避,而是面对,找到方法去提升,去改变。这个提升的过程,就是我们一生的功课。



沈玉英

http://s1/mw690/002ZdkA5zy7fH688Bt660&690

 

幸福的婚姻,幸福的人生

是一种心理能力

加油吧

女人天生就有这种能力

只是看你能不能唤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