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笔记
(2012-03-19 14:23:32)
标签:
杂谈 |
永嘉县桥头镇第五小学教师听课记录
时间:2012年3月2日(星期 五) 上午第 3
节
听课学校 |
枫林镇中心小学 |
地点 |
大会议室 |
|||||||
听课性质 |
县级研讨课 |
班级 |
二(4) |
学科 |
美术 |
|||||
教师 |
周微芳 港头小学 |
课题 |
大牛和小牛 |
|||||||
过程摘要 |
评议 |
|||||||||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材料:彩纸、勾线笔、彩色笔。 |
课前教师没有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
|||||||||
上课时间:10::42 一、课题导入 1、听动物的声音:猫、狗、牛的声音。(请生猜) 你们见过牛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牛和小牛。 2、出示课题:大牛和小牛 |
从听声音导入激起学生对牛的联想,进而引出课题。 |
|||||||||
10:43 二、教学新知 1、了解牛的组成 课件出示各种不同品种的牛——黄牛、奶牛、水牛、牦牛。 出示黄牛的图片 师:牛有哪几个部分组成?课件演示 小结:角、头、四肢、身体、尾巴。 2、大小牛的区别 牛还有不同点:大牛和小牛之分。 师:说说大牛和小牛不同的地方? (大牛:身材大、……小牛:身材小、……) 展示大小牛的图片,让学生识别他们的区别。 请生说说你们是如何识别的。 |
牛的组成部分的发现,几乎都是老师在发现,要让学生自己去发掘。 对大小牛区别的认识,有助于后面学生的创作。 但是画面中大小牛的区别不是特别的大,识别度不高。 |
|||||||||
10:48 3、师生合作示范 出示三个不同的场景(草地上、城市里、郊外)大牛和小牛,要去拍照,请你来帮帮忙。 请三位学生上台摆几个小牛和大牛的亲密动作。 请三位学生分别说说你为什么这么摆? 生1:下雨了,小牛躲在大牛的下面(上下结构) 生2;大牛小牛并排走(左右结构) 生3:大牛小牛头对头(相拥) 师小结:看来都是大牛保护着小牛,如果你是小牛的话,你要怎样回报大牛呢?会为大牛做什么呢? 请生回答。(结合实际讲) |
情景创设很有新颖性,学生对摆也很感兴趣,在摆的过程中也充分感受到了大小牛的“亲密”。 对于大牛和小牛的姿势,教师把它概括为“上下结构”、“左右结构”是不是这样的语言太过语文了。 |
|||||||||
10:50 4、师示范 师:有一个动作很亲密。师示范大牛和小牛的亲密动作。(师边讲解边画) 注意点:大小牛身材上的区别,再增加些背景。 作品展示:大小牛脸贴脸的亲密动作。(请生来做一做。) |
教师示范的过程没有分步骤的详细的分析牛的各个部位是怎么画得,特别是牛的身体是如何表现的?范画后,学生还是处于迷茫的状态。 |
|||||||||
10:58 5、欣赏大师作品。 |
|
|||||||||
10:59 三、学生创造。 1、梯度作业: ①表现一头大牛和几头小牛在一起的画。 ②可以表现出大牛和小牛在一起时的动作、神态。 2、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
梯度作业表现的不是很明显。 |
|||||||||
11:10 四、展示学生作品 1、教师布置果园的场景。 让学生将自己画得牛带到果园里玩。 2、师:你们感觉哪个牛家庭的感觉是最幸福的? 请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
学生的作业普遍偏小,而且也没有很好的表现出牛的特征。 |
|||||||||
11:18 五、课后拓展。 1、再次欣赏其他形式的牛的作品:剪纸作品,年画,牛玩具…… 2、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了牛的画法,以后我们学习小牛,做个孝敬的孩子,孝敬长辈。 |
这样的情感教育跟本课连的不自然,反倒是有点做作。 |
|||||||||
总评 |
优点 |
1、利用声音导入本课,既快效果又好。 2、教师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 3、教师注意在课中穿插情感教育。 |
||||||||
不足 |
1、教师的示范缺少过程性的指导,导致学生对于牛的形态把握的并不是很到位。 2、在整堂课中,教师一再强调大牛和小牛是亲密的,但在学生还没有会画牛的基础上,讲这些似乎都成了无稽之谈,重点还没有把握。 3、教师没能把师生的互动发挥好,只是走走过场,学生配合的也并不是很融洽,教师也没有给予引导。 |
|||||||||
建议 |
1、 2、 |
|||||||||
总体教学效果 |
一般 |
|||||||||
启示 |
分析教材,把握重难点。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