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设计意图
佟铁娃
《望庐山瀑布》是大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耳熟能详的经典古诗,如何在完成既定的识字任务的同时激发学生欣赏古诗的兴趣,渗透品味古诗的方法是我这节课设计的目标所在。
一、首先在随文识字教学方面,归类渗透识字方法。据诗题认识“瀑”“布”二字,韵母相同注意两个字声母的区别,通过关注“瀑”的三点水旁,知道“瀑布” 从陡直的高山断崖上飞泻下来的水,知道形声字偏旁表义的特点。“烟”“炉”处理的方法也是关注偏旁,联系生活实际词语对应的图片形象记字,“遥”关注部首表意,利用熟悉的部件来识记;“川”是象形字,出示甲骨文字形对照识字。
二、其次在品味古诗的方法上,我沿着释诗题 识诗人 读古诗 解诗意 诵诗情 这几步来教学,释诗题需要据意断音。在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这一环节,首先,迁移运用《登鹳雀楼》的读法,引导学生关注七言诗与五言诗区别,读准诗的节奏和停顿,其次通过自学读准字音,通过检测正音,为“诵诗情”也就是“读出感情”打好基础。
三、再次渗透给学生读古诗的方法。例如:学习前两句古诗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的脑海里出现了哪些景物?(太阳、香炉、紫烟、瀑布)想象画面,也可以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出示诗中重点字词的注释“遥看”“前川”借助注释或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进而了解整句诗的意思 重点突破“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字,从哪个字能体会到李白的这种心境?当学生找到“疑”字,相机引导,还在哪首诗中似曾相识?“疑是地上霜”温故而知新。这里不但扎实地解决了“疑”字,而且通过运用,使学生感悟到李白诗词的风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吟诵古诗,古诗配唱,配上动作等等都是快速理解记忆古诗的方法。(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吟诵。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背诵这首古诗)四、低年级儿童的语言特点就是形象具体,如何将抽象简练的语言变成学生可以理解的生活语言,如何使抽象概括的文字所代表的客观事物的图像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明晰的印象,这是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直在思索的一个问题。 在教学中,我通过以下几点来落实。
1.读诗看图,感受诗意。插图能够帮助学生入境,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诗看看图,说说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亲眼见到雄伟壮观的瀑布的孩子很少,所以适时出示图片尤为重要。例如:庐山最壮观的三叠泉瀑布,高155米,相当于50层楼那么高。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面对着这样的瀑布,李白不禁吟诵到:飞流直下三千尺。再如“银河”孩子们不是清楚,通过瀑布和银河对比图片的出示,感受想象的美妙。
2、.读一读诗,理解作者的诗情。 在抓重点词理解这句古诗,感悟这句诗的非凡意境后,再让学生从“疑”字着重体会诗人的如痴如醉,更能让学生从侧面感受到瀑布的形态美。还是这个“疑”字,让学生真正融进古诗中,融进意境中。
3、拓展古诗文。“三千尺”“九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表示极高、极多之意,拓展“九重”“九霄”从而感受到瀑布的恢弘气势和作者的由衷赞美。还有关于其他描写瀑布的诗句也是一种拓展与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