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暨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及成果

(2019-03-01 22:48:06)
分类: 成果展示

趣味古诗大冲浪

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暨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及成果

年    级:六年一班

指导教师:佟铁娃

活动成员:何正宸、牛雅萱、吴承烨、周航宇等全体同学

 一、活动目的:

1、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课内欣赏,知道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丰富,拓展学生学习古诗的渠道,增强古诗学习的趣味性,古诗的图画美,节奏美,意境美学生充分感受。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通过动手操作,趣味饰演,动情吟诵,使语文与美术,音乐,表演等多种学科巧妙地揉合在一起,同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材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查阅古诗,摘录精彩,富有美感的古诗,彩笔,画纸、音乐等,准备课内交流。

 三、活动过程:

同学活动:1、听说课前大家积累了不少古诗,为了考查你们的古诗储备量,来一次点诗擂台赛。(生生互动开展竞赛,以达积累的目的)进入第一关“点诗擂台赛”



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暨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及成果
2、抽签背诵:描写四季景色的诗、边塞诗、思念家乡亲人的诗句、跟动物有关的诗句、跟数字有关的诗句

3、飞花令:对决  跟山有关的诗句

(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看来同学们积累的古诗真不少。咱们中国是个诗的国度,诗人层出不穷,诗作浩如烟海。我们从小就在诗的熏陶中长大。古诗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还陶冶了我们的情操。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尝试一次全新的诗海之旅,领略古诗的无穷魅力。

板书“趣味古诗大冲浪”

(二)检测储备,渐入情境:

让我们进入本次活动第二关:诗句猜猜看 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暨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及成果

1、看图想诗:请生看图吟出古诗,并想:怎样猜到这些古诗的?考察学生观察、分析以及对古诗的积累。 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暨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及成果

2、出示单个景物:完整的一幅画可以想到一首诗,那么单独的景物呢?你又想到些什么呢? 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暨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及成果

圆月  圆月历来是诗人吟咏的对象,许多诗中所展示的画面中都有它,借以表达特定的环境和心情。

草地  生可吟出《草》《早春》等     桃花  《大林寺桃花》《惠崇春江晓景》

3、还有一些小同学兴致勃勃地根据古诗画了几幅画,大家猜猜,你想到了哪首诗呢?

(三)共同品味,趣味探究:

只积累古诗还不够,更重要的是我们深入其中,品味古诗美的意蕴,探究古诗趣味学法。进入第三关:诗海来探秘 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暨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及成果

1、    师引导诗配画:刚才我们了解到诗人将美妙的景物组合在一起,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一幅优美的画面。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欣赏几幅诗配画。有什么想法?想试试吧?有一首颇有情趣的小诗:描写的是一个天真活泼的村童正在追赶一只金黄的蝴蝶,可蝴蝶扑扇着翅膀,飞入菜花丛中不见了,这首诗是《宿新市徐公店》 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暨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及成果

2、    生据诗想象画面,简笔画画出景物。生画:篱笆、小路、树、落花、村童、黄蝶、菜花,设置障碍,考查生对诗的理解:树(是否是浓荫?)菜花(什么颜色?)讨论、修改运用这种诗配画的方法可以深入理解诗意。

3、根据大家学习古诗的经历,还有什么学诗的好点子吗?出示《清平乐.村居》

  我们接触到的诗还有叙事诗,如送别,问答,见闻等,一个个真切动人的场景展现在我们面前,像这样的诗我们还可以发挥表演才能,饰演一番。

4、总结:画:画出色彩之美。一幅幅优美的画吟出了一首首绝妙的诗,看到诗我们能想象出一幅优美的图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一首诗就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境。給诗配画,通过画深入领悟古诗的美。

演:再现意境。有些古诗词故事性很强,适合表演。

吟:韵律之美。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琅琅上口,最适合低吟浅唱。反复吟诵,读出诗词的节奏、韵味,读出了诗词的抑扬顿挫、起伏跌宕。也可以将古诗的情感和悦耳动听的音律结合在一起,随着乐曲或深情吟诵,或遐想无限。

唱:古诗新唱。诗与音乐相伴而生,我们可以把古诗词谱上优美的曲子,唱出我们的感受。

(四)想不想试一试?进入我们活动第四关“诗海大冲浪” 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暨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及成果

自主尝试,快乐体验。自主择诗,分组合作,并推荐表现好的同学,参加稍后的集体汇报。

准备《所见》《七步诗》《赠汪伦》惠崇〈春江晓景〉《敕勒歌》《小池》

 

(五)汇报展示,集体共赏:

生汇报交流成果,师生共同赏议。

(六)结束活动,留有余味:

轻松愉快的四十分钟又过去了。中国古诗以精练的语言抒发了丰富的情感,以和谐的韵律体现了唯美的画面,是华夏千年艺术的积淀,文化精粹的传承。今天的趣味古诗大冲浪,让我们尝试了许多新鲜的东西。我们是爱诗一族,让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畅游诗海,拓展视野。

附:展示古诗资料

惠崇春江晓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晓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字典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tún )”,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鱼溯(sù)江而上。

时:时间,这里指季节。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踏歌:一种民间歌调,边走边唱,以脚步为节打拍。后来也指“行吟”,即漫步而歌。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活动照片资料:



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暨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及成果

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暨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及成果

语文学科综合实践活动暨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及成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