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活动方案
(2018-09-21 14:19:57)分类: 活动方案 |
聚焦课堂 ,示范引领前行
集思广益 ,携手助力成长
——名师工作室方案
培训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名师工作室活动为平台,以提升骨干教师素质能力为目标,遵循名师成长的规律,以校为本,聚焦课堂,通过实践反思、同伴互助、示范引领, 使工作室成员都成为“爱阅读、肯研究、会上课、乐合作、善反思”的科研型教师。努力把本工作室办成“名师成长的园地,资源辐射的中心,师生对话的平台,教育科研的基地”, 从而促进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本校、以至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培训内容:工作室采取“研训一体”的策略,立足于本校的语文课堂,解决语文学科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热点问题,作为研修专题,合作分工,展开研究与实践。将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开发语文阅读课程资源,构建充满活力的、智慧的、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语文课改高效课堂作为培训内容。
内容依据: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教师融入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可是,我发现: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中一度走入了误区:教师由于受对教材体系把握、教学内容选择和教材深度挖掘的局限,整体思考、系统设计教学的能力还有待于加强;一些教师追求花哨的电化教学手段,缺乏“真语文”素养的积淀;任学生走向“自由”状态,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学习停留在表面的热热闹闹;自主、合作只是为了检查听课的需要设置的一个环节,最后走入教师问答式的老路。基于上述问题,立足于本校的语文课堂,解决语文学科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热点问题,将课程体系的构建、核心素养的提升作为名师工作室的培训内容。
培训形式:研训一体,使教研和培训整合,立足于现实,从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特别是要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触发——交流——分享”的培训形式;不仅追求培训的“量”,更加追求培训的“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解决语文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将构建充满活力的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语文课改高效课堂落到实处。把研究工作置于自然和真实的状态下,注重对研究过程的体验和反思,注重对研究过程的管理和规范。在研究过程中追求教学的实效。
工作室将进行:专题讲座、参与互动、研讨观摩、现场交流、课题研究、开展沙龙,研讨提升、双项听课、结队帮扶等多种培训方式。
研究专题:
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注重语言实践,开发语文阅读课程资源,构建充满活力的、智慧的、基于核心素养提升、增强文化积淀的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工作室成员进行全校性校本研修专题讲座与引路课、示范课的交流。具体主题设定为:
1、如何有效地研读文本,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2、如何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才能实现语文课堂的最大效益。
3、如何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之小学语文课堂拓展阅读的实践研究(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对接)。
4、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5、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构建充满活力的、基于核心素养提升的语文课改高效课堂。
6、构建基于小学语文阅读素养提升、增强文化积淀的课堂教学模式。
并制定如下课堂评价标准:
第一、三维教学目标的高效完成。第二、师生互动共同生成的对话中心教学。第三、关注学生成功感的获得和个性的充分发展。第四、教师教学风格和教学策略的灵活展现。第五、教方法、教规律、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走向语文生活、既扎根于课堂学习,又注重课外实践、延伸。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交往素养”与“人格素养”
掌握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学习,让学生有意义地接受和主动地去发现学习,在原有的基础上主动建构,形成文化认同,彰显课堂生命活力,形成促进师生发展的、智慧的、有独特个性的整体有效的教学风格。
培养模式
遵循教师成长规律,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性和先进性;立足课堂,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自主与交流相结合、学习与应用相结合、反思与提升相结合的原则,在观察体验、学习思考、参与研究、实践总结的反复过程中,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学风格、精妙的教学技巧、灵活的教学方法,渗透和辐射到工作室学员与成员的教学中,让名师工作室真正起到培养名教师基地的作用,成为人才成长的前沿地。坚持以人为本,“触发——交流——分享”的培养模式,注重教师个人的成长体验。
培训计划
求真务实,打造“精品”课程
1.根据个人成长目标,制定周期内学习计划和确定研究项目;接受主持人指导,完成主持人下达的学习与研究任务。跟岗周期内,力争每学年有1-2篇论文在市级或省级获奖或发表。
2.积极参与工作室的各项工作,热情参加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不断学习、积极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学习教学理论书籍,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出经验,出成果。
3.解剖本人所在学科上存在主要问题,在主持人指导下,提出解决办法及实施方案。
4、.明确工作室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加强与工作室组员的沟通与交流,打造学习共同体。
5、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教学参考书和教材等,领会教材编写者的意图,进行深度备课。结合实践,完成一份教材分析的论文或形成一些经典的教学课例。
6、结合每个人的特色,形成自己独特的、底蕴丰厚的教学风格。求真务实,打造精品课程。
培训考核:每年11月初进行培训考核,具体内容如下:
1、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理论学习及研讨,每月集中研讨活动时间不少于4小时。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每学年制订个人专业发展研修计划,做好各种研修记录,提交研修总结。
2、每学年在校内进行2次以上教学展示,提交2份以上优秀教学设计或优质课例实录;每学年上1次县级及以上示范展示课或教学研究课。
3、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经常做读书笔记和教育教学研究札记。争取在教育期刊上发表有价值的论文。
4、三年内参与完成我校的国家级科研课题“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之学科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积极参加县级以上各类教学竞赛。
5、指导和帮扶青年教师。每名工作室成员必须结对指导1-2名青年教师,经常听课、评课,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并有记录存档。指导实践不少于15学时。
6、成果辐射,互动交流,工作室成员参加到农村学校送教下乡活动,上公开课、举办培训讲座或教学论坛(报告会、研讨会);与大兴乡等农村学校结成帮教对子,发挥示范、辐射、引领的作用。
7、学习开创工作室网页,及时传递工作室成员之间的学习成果,交流工作室研究成果,使网页成为我县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动态工作站、成果辐射源和资源生成站,以互动的形式面向广大教师和学生。
工作室成员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