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天下茶,台湾茶艺大师丁得富在湘西

标签:
文化健康 |
分类: 报刊转载 |
品天下茶,台湾茶艺大师丁得富在湘西
本报记者 符云亮
记者来到应约的蜜香茶荘,丁得富大师还未到。记者便与茶荘老板、保靖县黄金蜜香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绍军先聊起来。张绍军是丁得富大师在大陆收的二徒弟。他说他曾年轻时为富贵挺而走险,是丁大师一杯茶让他重拾人生的追求。虽然丁得富大师创编的“妙香式泡法” 是台湾茶艺三绝之一,但绝非达到伏魔降鬼的地步。正在张理事长欲演绎的“妙香式泡法”让记者看时,丁大师到了。经介绍后,丁大师示意从福建赶来的四弟子为我们泡茶,自己却随手从桌旁拿起一份《当代商报》翻阅起来。
http://s4/mw690/002ZcmGpzy6SFxT7kQP73&690
丁得富大师于1973年开始着手研究茶叶,而后深入研究了制茶、泡茶方法,并独创了妙香式小壶泡法,对中国茶历史文化、茶叶烘焙、茶具功能化开发等方面都有独到的研究,是台湾茶界著名的茶艺讲师、评审、茶课程编著者。丁大师说,台湾的饮茶习俗源于闽粤,尤近二十多年来发展很快,特别是在茶具的更新换代上更是穷工毕智,不断花样翻新,异彩纷呈:在工夫茶茶艺上也不断创新,在继承大陆工夫茶基本理念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众多的流派。但万变不离其宗,讲究的仍是茶禅一味,天人合一。
接过丁大师四徒弟泡好的“湘西黄金蜜香”,这是丁大师亲自研发的红茶,记者小抿一口,先是奶香,速生发出木槿花香、桂花香、木瓜香等迭加的复合香型沁入心肺,似乎漫山遍野清香浩浩荡荡袭过来,感动,在心里满满地铺展开来。记者真的醉了,一下子跌入《诗经》、唐诗宋词元曲中,溪流碧水、云淡风清,悠然世外,涤尽往日都市浮华,让人远离世间嘈杂喧嚣,心灵得到洗礼。记者总算明白张绍军理事长为何会说文开头那番话,好茶还真能让人皈依,还真是医疗人们身心创伤的绝佳灵药。
“你不要看茶青都一样,做出来的茶叶味道却千差万别,同一种茶青可以做成两、三种不同口味的茶品。”诚如丁得富大师所说的,虽然都是茶叶制作,但每个人的做法都不一样。以摇青为例,有的人只要摇3次,有得人却要摇5次。丁大师还说,自2010年春第一次来湘西就被湘西茶林生态吸引住了,从此湘西就成了他灵魂的一部分,再也挥之不去。
对于湘西来说,虽然茶在唐代就列为贡品,但数千年来湘西人只作绿茶不作红茶,而采摘茶也是老传统一芽一叶。丁大师在考察中发现这些,觉得怪浪费的。于是,他开始教湘西茶农用一芽二叶,甚至一芽三叶制红茶,让湘西茶更好为人类服务。自然丁大师成了湘西红茶鼻祖。
http://s12/mw690/002ZcmGpzy6SFy0KBkv1b&690
作客湖南卫视“越策越开心"
记者说,湘西本就是制造传奇的母体,才成就了这方水土的“神秘”和“传奇”产物。要么一片树叶能有这般灵性,给人一种逼近生命,逼近神祇的深邃。似和风细雨的叩问敲开每一扇紧闭的心窗,似月光一样恬静而雅致,永远地欢颜示人。
丁大师同感,但他谈到生态保护的好却首推云南,其次才是湘西。记者一听,牛脾气立马上来了。原本想送丁大师一本写民国老报人龚德柏(我的堂舅,1980年6月13日逝于台湾,自总统以至军政文化新闻界名士,皆致送祭轴与挽联,莫不以“一代惊世霸才与奇人” 称之)的书换成了一本写的中南十三省唯一免遭第四纪冰川侵袭的原始次生林的湘西的小溪,并说你到小溪走一走会有新的发现。
丁大师接过我送他的《神秘湘西魅力小溪》一书,翻看了一会儿便说“能否签个名字”。 我知道这是丁大师对知识的尊重,并非讲究名气。言归正传。与茶艺大师对话自然还是不能离开茶。丁大师用诗一般的语言道,春天,它陪着人们轻轻漫步在百花间;夏天,它陪着人们走过青青原野;秋天,它陪着人们缓缓徜徉在枫林间;冬天,它陪着人们数着雪花片片……这一切切的就是源于这一片小小树叶尖,它让人感到强烈的倔强与温柔。
是的。舌尖的每一次生津,都是一回至高的人文情致的回味;心灵的每一次驻足,都是一处口依的倾心印证。
记者醉了!丁大师醉了!满茶荘人醉了!真是地生木,茶醉天!
本文刊发2015年5月28日《当代商报》名栏“特别关注”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