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再赴澳洲18
(2022-04-02 08:00:28)
十八、惜别
为时三个月的澳洲之行即将结束,依依不舍之情在离别之前的几天里已隐隐闪现。只是希望那一天晚点到来。但时光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离别总是难免的,热泪在眼眶中滚动。这次回国后,不仅仅牵挂孩子们,还更加牵挂亲手护理、慢慢长大的骞芊。既然有爱的付出,必然有爱的回报。
三个月的澳洲生活,也是一次深度旅游,对澳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国内与澳洲相比的差别在哪?这个问题一直在脑海里缠绕。不仅仅是蓝天白云,清新空气、安全饮食、低廉物价等环境与物质上的差距,对这些我们无能为力,只能认可与忍受。但最重要的还是精神层面上对生活认知与理解的差距。
国内的一些人讲竞争,事事争先,处处攀比,仇富欺贫。澳洲人讲舒适,处处礼让,事事真诚,平等自尊。且不说职场的勾心斗角,也不说一些退休人参加合唱团和街舞时因没有被安排在显眼位置而耿耿于怀,拂袖而去,仅仅说说最明显、最普通、最可比的行人与汽车相遇的处理方式:国内是互不谦让,谁下手快,谁就利用自己的优势抢先走,不考虑他人的处境,不理会他人的感受。在澳洲,行人优先,汽车司机会在车内挥手让你先走;即使在红灯的情况下,你若强行过马路,汽车也会停下来让你先走,他认为你一定遇到需要立即处理的急事。
衣食住行中的衣,相对说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也能反映精神层面的差距。着装上澳洲人夏天很随意,就是澳洲冬季的6月份,大街上有穿拖鞋、凉鞋、皮鞋、旅游鞋、以及棉鞋和雪地鞋;上衣有穿体恤衫、西服、毛衣,以及羽绒服;下衣有穿裙子、短裤、长裤、毛裤。五花八门,各行其是,只要自己认可就行,谁也不在意谁,谁也不笑话谁。绝不存在国内那种因穿名牌服装而被人高看一眼事情的发生。
争先、攀比、仇富欺贫的不良心态若不节制的话,不可避免引发人性阴暗面的泛滥。从瞧不起、嫉妒、诋毁逐渐发展到说空话、办虚事、产假货的恶性循环,最后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
在澳洲,基本感觉不到政府的存在,平时也看不到警察,办任何事情都有章可循,不必拉关系走门子,一切不必求人。没有人欺负你,也没有人看不起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尊严体面生活,体现自己人生价值,享受人生快乐。在国内,没有关系寸步难行,一切都要求人。小孩子尚未出生,求人的日子就开始了。学习工作、生老病死,人生的每一步都要千方百计求不同的人。人不求人,也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求了人,在人格上就不平等了,还奢谈什么尊严。
其实,精神层面的差别就在于:人是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还是按照他人的看法活着,并给他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