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强迫症患者的救星:《布达佩斯大饭店》——电影大师的视觉美学

(2017-07-14 14:21:28)
标签:

杂谈

​说实话要看懂《布达佩斯大饭店》有点难,尤其对于不了解欧洲文化的人,它的确太欧洲了。小编端坐在电脑前看这部电影,整个过程中就是不停地惊叹,好好看啊好好看啊,好看到看完整部电影都不知道它讲的是什么,感觉自己肤浅到无可救药。→_→

https://wx3/large/a31b60afgy1fhjcjuo6cij20zk0j941n.jpg

​嗯...果断绕过剧情,《布达佩斯大饭店》应该说是最适合用“截图看门道”的方式来分析的作品,一般来说,美国导演不太喜欢玩弄色彩,但是韦斯•安德森这个正牌的美国导演却玩出了地道的欧洲复古风。它虽然运用了大量高饱和度的颜色(看完电影再面对家里毫无生机的四面白墙时,心塞...),但它给人的第一感觉并非阿莫多瓦那种后现代带有血腥味的浓烈,而是一种甜美温暖的感觉,而且它似乎十分中意粉色,影片中充满浓浓的糖果气息。

https://wx1/large/a31b60afgy1fhjckhzvsvj20hb0cnjxc.jpg


https://wx3/large/a31b60afgy1fhjclel7vuj20tp0kkb29.jpg

​这部电影在视觉上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萌,即使讲的是欧洲传统文明的衰亡这样一个严肃的主题。

https://wx1/large/a31b60afgy1fhjcmi1lrng20dw09b7uv.gif

影片一开头这种萌感就呼之欲出,在介绍这家历史悠久的饭店时,导演没有端着,而是把它处理的像一部可爱的动画片。

https://wx1/large/a31b60afgy1fhjcn2ih1fg207f05k4im.gif

​这样又萌又美的视觉感受贯穿整部电影,即使表现某些重口味的内容时,每个演员似乎都在很严肃地卖萌。

https://wx1/large/a31b60afgy1fhjcndmoa0j21120kudjd.jpg

导演韦斯•安德森


如果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韦斯•安德森,那就是“怪才”,细数好莱坞最独树一帜的一支,韦斯•安德森的电影甚至不需要打上自己的大名,作品中对于色彩和结构的拿捏和独特的影片风格就是他最好的个人商标。电影中的色调、道具、布景,常常色彩明丽又稀奇古怪,像是直接从童话故事中搬出来一样,而且注重细节到达了偏执狂的水准,简直就是文艺青年的真爱。

https://wx1/large/a31b60afgy1fhjco88c6ej20p30enqc3.jpg

韦斯•安德森症状一览

  • 症状一:对称构图偏执狂

https://wx4/large/a31b60afgy1fhjcqtfp47j20hs0ip1kx.jpg

​安德森这个完美对称图的狂热爱好者,几乎总是将摄影机放置在屏幕的中轴线上,就连背景中的摆设,也喜欢左右对称的平衡构图,甚至他选择的建筑也体现着对称风格。

一般来说,电影在拍摄人物时多会使用三分式,以此来避免单一,呆板的视觉感受。那么为什么安德森会在表现人物的时候,采用对称构图呢?

这就需要说说电影其中的一个隐喻了,先看看这这几张剧照:

https://wx2/large/a31b60afgy1fhjcrltr2tj21kw16o7wo.jpg

https://wx1/large/a31b60afgy1fhjcs3und6j20hs0de3zw.jpg

​这两张剧照有一个共通点:望着画面外。而画面外除了观众,还有谁?

为什么影片会用四层叙述结构来讲这个故事?其中一个隐喻就是为了感受传统的故事叙述方式。


关于这个传统故事的叙述方式,小编举个栗子,比如说平时和小伙伴们聊天的时候,准备说说自己昨晚撸串儿的事:

“我昨晚去了××地铁站旁边儿一家摊子撸串儿......”

这时在场的一个小伙伴突然说:

“那家我也去过......”

"嗷,你也去过啊,怎么没叫上我......"


然后其他朋友也参与进来,

“有那么好吃吗,下次拉我一块儿去......”

"我也去我也去......"

BALABALA


意思就是传统的故事叙事是:讲故事的、听故事的和场景三者同时存在,通过三者的结合,不断丰满故事。但是由于印刷和影视等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三者逐渐被割裂了。

这部影片在人物和一些场景的构图设计上,就是为了模拟那种传统的讲故事模式,所以才会在人物构图上大量使用对称构图。

https://wx3/large/a31b60afgy1fhjcuygy4nj20qz0ju40o.jpg

​是某种缅怀,也是某种创新。

https://wx4/large/a31b60afgy1fhjcvgt6l2j20uc0k443o.jpg

​影片的人物对称构图也是非常讲究的,并不会为了表达内容而使构图显得死板。

https://wx2/large/a31b60afgy1fhjcvywah8j20uc0k2tds.jpg

​比如上面这张剧照,用箱子来打破色调单一呆板的弊病,似乎破坏了画面的平衡,但在左侧加入一个士兵用以调和,同时在最后方的几个女性角色,既平衡了整个画面,又展现了阶级区别。

https://wx1/large/a31b60afgy1fhjcwn6p3fj20q90k3whe.jpg

​这个场景中左后方有三个人物,为了维持画面的平衡感,右后方加入了一个人物,使画面趋于稳定。

https://wx1/large/a31b60afgy1fhjcx8f388j20uc0k4773.jpg

​有时也会在其中添加些小趣味:纹身亮了~


  • 症状二:人工画框偏执狂

https://wx2/large/a31b60afgy1fhjcy2omttj20g40c2tn6.jpg

https://wx3/large/a31b60afgy1fhjcyf4rxkj21h40sk79z.jpg

​安德森似乎非常喜欢所有带框的东西,门框、窗框、旋转楼梯。。。这些封闭的元素让整个影片的构图显得非常工整,同时又极具层次感。

https://wx4/large/a31b60afgy1fhjcz9z572j21120kuk62.jpg

  • 症状三:固定机位和横直摇镜头偏执狂

https://wx1/large/a31b60afgy1fhjczwl1lcg209l057e81.gif

​无论是动画片《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真人电影《月升王国》还是《布达佩斯大饭店》,安德森永远使用固定机位和简单的横直摇,很少出现复杂花哨的镜头,好像在说:“注意了,我在强调构图和色调。“

https://wx3/large/a31b60afgy1fhjd0cxg6ug207f05k4bu.gif

​被大量使用的平行推拉镜头或代表人物的慌乱情绪,或用以描绘异于常态的景象。而景象的非常态则常常是人物内心焦躁沮丧的映像,而处于这些意外状况中的人,反而表面平静,语调沉稳,仿佛一切听天由命,与我无干。

大量使用移动的长镜头,或是镜头定格,人物或者缓缓的进入镜头,或者长时间的被镜头盯住在画面中央,产生一种审视,闯入,唐突,冒昧,尴尬又滑稽的感觉,仿佛是在让演员和观众都无时无刻不感受到镜头的存在。

https://wx3/large/a31b60afgy1fhjd198c13g209l057ay6.gif

  • 症状四:高饱和度色彩偏执狂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用色大胆而鲜艳,大量的粉色、紫色,红色组成高贵而又奢华的色调。随着故事的发展,颜色的运用更加多元化,但高饱和度的暖色调始终是韦斯·安德森的最爱。紫色的酒店服务员制服、粉红色的Mendl蛋糕包装盒、粉红色的饭店大厅穹顶/墙壁、甚至连野外的雪原和天空也是粉红色的,影调也更为明亮;当然象征“邪恶”一方的Dmitri及其杀手Jopline(和DesgoffeundTaxis家族一切相关的人物以及险恶场景)都以黑色作为象征,影调也阴暗。

色彩的象征意义事实上自古已存,而韦斯·安德森电影中对色彩的运用并不是像某些导演一样偏执到想要支配一切的地步,在他有意为之地精心设计下,这些色彩小心翼翼得提醒着你:这是一个属于导演自己的童话世界。

色彩渲染了每一场景的整体氛围,例如律师即将遭到杀害时场景呈诡异的灰绿色。

https://wx4/large/a31b60afgy1fhjd26w6uwj20gn0bon7c.jpg

​Zero和恋人被置身于粉蓝色的甜美布景中衬托出二人爱情的美好。

https://wx3/large/a31b60afgy1fhjd2xc15kj20sg0iz0x3.jpg

​还有很多时候人物的衣着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的融为一体,再或者进行极不和谐的反差对比,形成一种角色闯入场景的感觉来渲染某一情节,例如在酒店中德米特里追逐阿加莎时一身黑衣,面容诡异的他忽然间被至于粉金色的场景正中……

https://wx2/large/a31b60afgy1fhjd37t9n7j20gi0cpk4u.jpg

​监狱场景他也选用了淡蓝和米灰色,让这个本应压抑的处所也显得很生动。

https://wx1/large/a31b60afgy1fhjd90zvwcj20sg0lcdjh.jpg

  • 症状五:画面宽高比偏执狂

每一个人在第一遍观看《布达佩斯大饭店》的时候都不可能不留意景框上明显的变化,这是以往作品中几乎没有出现过的。小编拉时间轴看的时候还以为是片源有问题(.....((/- -)/.....),影片在八十年代采用了1.85:1的学院宽银幕,六十年代采用了16:9的宽银幕,而大篇幅的三十年代则采用了1.37:1的标准比例,给人更加明确的年代层次感。

“请把你的屏幕调整至16:9”。当影片刚刚开始,这段字幕就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

这大概是DVD或蓝光碟才有的提示。

https://wx3/large/a31b60afgy1fhjd9pyv7hj20dw07ht8w.jpg

https://wx2/large/a31b60afgy1fhjda4iliwj20dw07hmxk.jpg

https://wx2/large/a31b60afgy1fhjdaqhc42j20dw07h74x.jpg

https://wx3/large/a31b60afgy1fhjdbb4xqpj20dw07h0t4.jpg

(三十年代(1.37:1),创造了某些新的构图可能性,比起常规做法,能够给予角色更多的头顶净空高度,一般的双人镜头也比同样的变形镜头高一些)


  • 症状六:精致细节偏执狂

https://wx3/large/a31b60afgy1fhjdd8i4pbj20kg0dygnr.jpg

​《布达佩斯大饭店》虽然是个虚构的世界,但是这个世界中大到建筑,吊灯、家具,小到图标、硬币、标牌、邮票、纸币、打印机、文具、包装盒、钥匙链、铸铁闸门、玻璃雕刻文字都精美地宛若童话,这些匠心独运的小物件将故事中跌宕起伏的情节巧妙地串联起来,每一个细节的流露把这个世界塑造的无比真实。


  • 20世纪30年代的欧洲室内场景还原

https://wx2/large/a31b60afgy1fhjde2ifbaj21120kuquf.jpg

https://wx1/large/a31b60afgy1fhjderrzy7j20zk0np0xu.jpg

  • 具有东德时期风格的室内标语设计

https://wx2/large/a31b60afgy1fhjdfszq5pj20ft0ajjsx.jpg

​在设计东德时期的标语牌时,参考了柏林的Yorckstrasse地铁站的老标语牌的设计风格,采取黑底白字、方正矩形的手写体来表现。


  • 来自牌仆役Serge的带血迹的电报

https://wx4/large/a31b60afgy1fhjdgas6lvj20ft0amjtg.jpg

​设计师不仅周到地考虑了电报的规范格式、手写字迹、邮戳印痕等,还精致地进行了撕裂处理,并不露痕迹地用胶带纸粘贴裂痕,以维持电报的完整。整个电报在设计手法上为了突出与环境的和谐,选择了黄灰色调,包括对血迹颜色的调配,都尽量减弱色彩饱和度,以突出故事的线索与时代语境。

https://wx4/large/a31b60afgy1fhjdgofiovj20hs0ezq4l.jpg

  • 酒店大门上的招牌

https://wx4/large/a31b60afgy1fhjdh5t1k2j20r20j6n38.jpg

​酒店招牌的原型是导演韦斯挑选的一家上世纪30年代开罗酒店的钢铁招牌,因为这里的平面设计需要重建历史文化而非重现,首先需要尊重历史和文化价值,而后在虚拟的艺术空间里获得美学意义上的重生。

安妮选用活泼的、不太均等的称线体,手绘了相同风格的招牌,然后将图稿交给建模师制作酒店的微缩模型,用手工绘制的元素来打破技术的冰冷,为虚构的世界增添人间的温情。


  • 齐白露加国的钞票

https://wx2/large/a31b60afgy1fhjdiymjrtj20ft0ajmyr.jpg

​钞票的设计在方寸之间布局缜密,色调的古旧温雅与流通过程所形成的人迹残损,都显露出那个时代活生生的气息。

钞票的主体图形选取了一只从空中倒载直坠的鹰,与纳粹的鹰徽形成反讽,鲜明地宣告自身的立场。


  • 《苹果少年》

https://wx1/large/a31b60afgy1fhjdlty7n8j206k08k3zf.jpg

​这幅精致到足以以假乱真的画作,可以说是这部电影里各种巧妙虚构的缩影。

https://wx3/large/a31b60afgy1fhjdmq48x5j20z00fk0uw.jpg

  • 角色的着装

《布达佩斯大饭店》主故事线设定的背景时间是1932年,一战已经结束二战尚未开始,欧洲阿尔卑斯山脚下的虚构国中,有一所富丽堂皇的布达佩斯大饭店。在这个歌舞升平的环境里,大家的装束自然也有些纸醉金迷的气息。

https://wx2/large/a31b60afgy1fhjdnlwyufj21kw16dhdu.jpg

​贵妇们穿着合体的黑色连衣裙,头发烫得一丝不苟,配着晶钻手镯、长项链以及皮草披肩,男主角古斯塔夫则是正装西装加上双叠袖衬衫,配饰有口袋巾、袖扣、尾戒。

https://wx3/large/a31b60afgy1fhjdog3ip7j20zk0k041e.jpg

​蒂尔达·斯温顿经过化妆师的妙手,变身为84岁的神经质老太太,波浪状的银发堆积如云,双层珍珠项链、菱形领口针、貂毛帽子和围巾、与苍白肌肤对比鲜明的唇膏以及质感柔滑的绒面衣裙。将一个陷入恋爱中试图取悦情郎的富裕老年人刻画得令人信服又带有一丝疯狂。

https://wx4/large/a31b60afgy1fhjdow1jtaj20k00epwgn.jpg

​第一次上火车检查古斯塔夫和Zero的警察(爱德华·诺顿 饰)穿着的制服的源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军服。立领,颜色为地灰色,区别于德国原野灰或者黑色制服,但是枪套,背带,胸略,肩章却是普鲁士式的,筒形帽是普鲁士军人的传统,上面搞个狐狸就纯粹是有点卖萌了。

https://wx3/large/a31b60afgy1fhjdp5hvbtj20b00f0wg1.jpg

https://wx1/large/a31b60afgy1fhjdpuijznj20zk0j978a.jpg

​作为门童的Zero头上所戴的制服帽子上印制的大大的“Lobby Boy”(门童)的字样,这字样在电影中始终伴随着Zero,与他的脸几乎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很多定格的镜头或长镜头的锁定下形成了一种极其荒诞的喜剧效果。


韦斯·安德森用类似强迫症的执拗,再现了一幅二战之前欧洲贵族美学概念之下的华丽画卷。作为一个视觉系导演,他从基础画面构图十分注重视觉冲击,并且在影像上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布达佩斯大饭店》像安德森的画布,自然充斥着最华丽的事物,有鬼斧神工的建筑,风格别致的造型,千奇百怪的衣装,纵横捭阖的声色,这些元素交织于一起,成就一本绝世罕见的精装绘本。这部电影深蕴童话气质,或极尽妖娆之态,奢华无比,亦超离了现实境界。


https://wx1/large/a31b60afgy1fhjdqdzam6g207f05kduk.gif

​(文:没头脑和不高兴)




我们将继续推送精彩内容,

请不要错过~

https://wx4/large/a31b60afgy1fhjdqzyouxg207f05k1kx.gif

https://wx1/large/a31b60afgy1fhjdrbf92aj21kw2msdqm.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