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之前发表的【游戏、电影原画中那些极其复杂的科幻建筑、机械是如何设计出来的?】的文章中提出了一个思路:设计在解决了底层复杂的关系后,需要根据具体需求继续添加具象的元素、光影、色彩和质感,而以上这些‘加法’动作,就是审美两个层级中的视觉层级。而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设计作品,其审美的核心,必定有一部分来源于时间、地域等因素不断筛选,留存沉淀下来的各种不同的生存方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审美中的文化层级。
研究文化审美,是要关注其在当时的环境因素下人类为了适应自然、繁衍生息所发展的一系列生产生活方式。而华夏民族在各朝各代,其文化审美也是有较大差别的。
○ 秦汉质朴粗犷
http://ww2/large/a31b60afgw1f83hg6v2i5j20ad06r75w.jpg斗拱" />
○ 魏晋灵动飘逸
http://ww3/large/a31b60afgw1f83hgjs51zj20g807vwhb.jpg斗拱" />
○ 隋唐大气豪壮
http://ww1/large/a31b60afgw1f83hgxju13j20cc099dk2.jpg斗拱" />
○ 宋金精致华美
http://ww1/large/a31b60afgw1f83hhe3wq0j20dw0dlacp.jpg斗拱" />
○ 明清工巧繁复
http://ww1/large/a31b60afgw1f83hhsmyu4j20fe07ggoj.jpg斗拱" />
而建筑作为凝固的诗,在人们解决了遮风避雨这一最基本需求后,也成为了古人表达情感和传达审美的重要载体,直观的反应了各朝各代不同的文化审美取向。
由于木造建筑保存困难,隋唐以前的建筑遗存在今天我们能看到的已是凤毛麟角。稍晚的辽宋金时期还较完好的保留了30多座木结构建筑,令我们得以一窥1000多年前古人精巧雅致的文化艺术生活。
这一时期的建筑中反应出来的独特审美与元明清所追求的繁复工巧有较大不同,那个经济与文化艺术都极大繁荣的赵宋之世有着让现代人无比向往的魔力。
http://ww3/large/a31b60afgw1f83hig3b41j209l06ejsq.jpg斗拱" TITLE="中国古典建筑:宋(一)
http://ww1/large/a31b60afgw1f83himhw6zj20a306sq3q.jpg斗拱" TITLE="中国古典建筑:宋(一)
http://ww4/large/a31b60afgw1f83hirvfuyj20aw05uq3x.jpg斗拱" />
木构建筑小贴士:东亚建筑由于地理气候因素,发展出一套区别于世界其他各地区民族的建筑体系。丰富的森林资源,造成中华民族亲木尚木的文化取向。在建筑构造上也采取丰富易得的木料,通过框架结构支撑起造型优美的各式样屋顶。与其他民族通过石材发展起来的建筑体系的显著不同是,东亚建筑墙与框架结构的分离,有“墙倒屋不塌”的美誉。
在本期“艺述加”电台中,我们先来了解宋代建筑的一个典型特征——斗拱。
http://ww4/large/a31b60afgw1f83hkm8hhhj209w06mgmv.jpg斗拱" />
斗拱的起源历史悠久,榫卯结构层层落起,为屋顶与柱子之间承重,同时向外出挑,将古建筑的出檐支撑的更加深远,在建筑气质中独树一帜。
“非壮丽无以重威”,斗拱独特的装饰性功能更是被统治阶级作为宫殿、坛庙等建筑的标准配置,百姓则不准随意使用。
http://ww4/large/a31b60afgw1f83hl0w1bqj209m077gmn.jpg斗拱" />
http://ww4/large/a31b60afgw1f83hlarp9nj209p06k0ud.jpg斗拱" />
http://ww1/large/a31b60afgw1f83hljgzk1j209l08o407.jpg斗拱" />
梁思成先生说过:“斗拱之变化,谓为中国建筑之变化,犹柱式之影响欧洲建筑,至为重大。”
说明斗拱在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力相当于古典柱式对西方建筑的影响。
http://ww4/large/a31b60afgw1f83hm79phwj206t054aa4.jpg斗拱" TITLE="中国古典建筑:宋(一)
http://ww4/large/a31b60afgw1f83hmcdjxfj2066051dgd.jpg斗拱" />
在经济极大发展的宋金时期,建筑技艺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化昌盛的社会环境,也滋生了各阶层对文化艺术审美的高度追求。
http://ww4/large/a31b60afgw1f83hmqggipj20a00f8n0i.jpg斗拱" />
http://ww2/large/a31b60afgw1f83hn44b4sj20f009gmzx.jpg斗拱" />
这一时期的斗拱一改唐时期的硕大简练和只有柱头存在斗拱的做法。
http://ww4/large/a31b60afgw1f83hoa3rb4j20a50adq44.jpg斗拱" />
http://ww4/large/a31b60afgw1f83hoivhnuj209x064gmu.jpg斗拱" />
http://ww1/large/a31b60afgw1f83horp4hjj209z0ar3zp.jpg斗拱" />
宋时期斗拱较之唐朝开始变得更加玲珑精巧,出现了在柱子之间增加补间斗拱的做法。
http://ww1/large/a31b60afgw1f83hp98ngvj20c9085gns.jpg斗拱" />
http://ww3/large/a31b60afgw1f83hpirdmbj20cc08g0ua.jpg斗拱" />
宋时期斗拱使用出挑,用斗拱的层数拉开各个建筑的等级。
http://ww3/large/a31b60afgw1f83hpwm0fxj20cc088acf.jpg斗拱" TITLE="中国古典建筑:宋(一)
小贴士:上图为宋代官方颁布的建筑规范书《营造法式》所规定的最高等级八铺作斗拱的唯一现存实例,在原始斗拱的基础上又加了5层(五跳);因为“转轮藏”是专门用来供奉佛经的八角经柜,佛教徒认为转动此柜可获得和念经同样的功德,所以使用了如此高规格的建筑级别,可以想象,千年前的宋代皇宫,也应是如此的华美富丽。
可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何当我们看到这些瑰丽细密的斗拱时会产生视觉舒适感?
http://ww2/large/a31b60afgw1f83hr4oce7j20fe07kgn4.jpg斗拱" TITLE="中国古典建筑:宋(一)
http://ww4/large/a31b60afgw1f83hr8qx81j209v0evju1.jpg斗拱" />
小贴士:上图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塔随着佛教一起进入古代中国,逐渐和中国木构建筑建筑技艺相融合,演化为我国特有可登临的楼阁式结构。木构塔曾经广泛的存在于古代中国各个时期,但是保存极其困难,留存稀少。高约70m的释迦塔历千古之岁月,还如此精美完好,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关于塔的问题我们会在以后介绍到哦~)
斗拱还对整个建筑的设计起到了调节疏密的作用。如屋顶组成的疏,与门窗的次疏,与斗拱层的密,这些关系是不断跳跃进行的。如果只是一味强调斗拱本身的繁复细密,是会影响建筑整体审美的,所以设计师一定要与其他建筑模块做到整体考虑。这也是古人在千年前就有的对美的理解。
再次,与西方建筑追求坚固、神圣不同,中国古代建筑由于斗拱层对屋顶的承托,再加上给屋顶以优美的曲线,反而整体呈现出一种轻盈灵动的造型特点,削弱了屋顶的厚重与压迫感。
http://ww1/large/a31b60afgw1f83hsf0rfjj20c306ptab.jpg斗拱" />
另一点,斗拱对美的塑造不是具象的,而是剥离了所有具象造型,直接从底层几何的疏密和空间的复杂关系入手,是极为高明的中国古代审美意识。齐白石曾认为中国绘画:“在似与不似之间为妙,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一朵斗拱,精巧的空间结构,使人远观为云、为花、为晶石,千变万化无穷。
http://ww1/large/a31b60afgw1f83hsyo6bwj20bj0fdjst.jpg斗拱" />
http://ww2/large/a31b60afgw1f83hwlaaxej205c0aljs7.jpg斗拱" />
宋朝建筑技艺是历史上的高峰,可惜蒙人南下,俱为焦土。有学者认为后世明清社会文化在各方各面也未能达到宋之一朝高度。
http://ww2/large/a31b60afgw1f83hwx2vyzj20dd08wabx.jpg斗拱" />
http://ww1/large/a31b60afgw1f83hx6iwk5j20de07cjts.jpg斗拱" />
明清朝代更迭时,紫禁城内部建筑大部焚毁殆尽。清廷重修太和殿时,竟已找不到足够巨大的木材,所以现存太和殿只有明奉天殿的三分之二。同时因受限于木材资源,大型的斗拱层已不适合搭建,其正立面的装饰性更大程度依靠檐下额枋彩画。再加上明以后制砖技术大量普及,所以这一时期建筑修建的都平整规矩,斗拱进一步缩小,通过宽大的檐下额枋中和失去斗拱层的屋顶所带来的沉重感。再加上统治阶级对建筑内部空间的要求,工匠逐步对梁架体系进行改革,斗拱逐渐不作为承托屋顶的关键结构,被制作的更加细小、仅作为建筑外部装饰使用,形成了如今我们对中国古建筑的认识。
这种结果削弱了中国自古以来通过斗拱创造出来的空间造型美感,同时依赖平面图案进行装饰,不得不说是一种建筑技艺的退步,而在另一方面,这也是古代明清时期人们对建筑实用性的考量与妥协。
http://ww1/large/a31b60afgw1f83hxm560qj209u06fjtb.jpg斗拱" />
总结: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世界建筑中最为独特精巧的一个体系,广泛影响着周边国家和地区。而斗拱,又反应了中华文明自古以来的文化审美与价值观念,也是中国古代各个时期建筑时间划分的重点,是需要被我们铭记的。宋之一朝,文化艺术的极大丰富也造成建筑整体的华美精致,它是空间造型中的空漏瘦透,是超越平面与具象事物的。只是由于沧海桑田、岁月变迁,使得彩画褪色,柱朽墙塌,一座座跨越千古的建筑,慢慢掩映在荒石杂草之间。当理清古代建筑乃至我们自身文明的发展脉络时,我们一定能够理解,宋时期璀璨的建筑技艺连同那些先贤往圣将永远指引我们通向更加遥远的未来。正如陈寅恪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