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阅读——【宋】华岳《骤雨》阅读答案(附赏析)
(2012-06-06 20:19:18)
标签:
华岳《骤雨》阅读答案教育 |
分类: 教学案例 |
【宋】华岳《骤雨》阅读答案(附赏析)
骤雨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4. 答案:(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的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3)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重心,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之“炼字”的知识。
解答时首先要字不离句。任何一个汉字都无所谓好坏优劣之分,但一进入具体的语境中,则显示出高下来。所以,所谓某字用得好,是说某字在某句中作用发挥得好。还要联句分析。正因为字不离句,所以,在赏析某个字的妙,必须联系其所处的相应句子来分析。答案要有以下几部分:形式上要点明或修辞、或活用、或手法等等;内容上要分析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效果上可从诗中形象(诗人自己或诗中他人)角度分析效果表达得怎样,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效果表达得怎样两个方面介入。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之“炼句”的知识。
分析句子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如本题的“骤晴”“绿”,深挖其内涵和效果。
(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之“构思、思路”语言表达方面的知识。
虽说这类习题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主流的分析、专家的观点我们绝对不可弃之一边。分析要结合全诗进行,整体考虑,理顺整诗思路或好、或不好。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作者巧妙地把风雨骤至之场景提到开头,突兀而起,使人惊心动魄。“泼浓墨”,喻云色之黑;“翻车轴”的“车”是水车,水车戽水,轴翻水涌,发出声音,这里用以形容风雨之声。一以喻色,一以喻声。一以写暴雨将至未至;一以写风雨已经到来。而两者相距,只有牛头牛尾之间,突出了夏雨特征。
http://www.5156zuowen.cn/a/gaozhong/53/3871.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