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考古诗词阅读——【宋】华岳《骤雨》阅读答案(附赏析)

(2012-06-06 20:19:18)
标签:

华岳

《骤雨》

阅读答案

教育

分类: 教学案例

【宋】华岳《骤雨》阅读答案(附赏析)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分)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2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3分)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4. 答案:(1)“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骤雨声势之大。

 

(2)“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题。“山又绿”写出了下雨前后景色的变化,隐含牧童因雨停而轻松的心情。  

 

(3)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重心,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  

 

    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之“炼字”的知识。

 

 

解答时首先要字不离句。任何一个汉字都无所谓好坏优劣之分,但一进入具体的语境中,则显示出高下来。所以,所谓某字用得好,是说某字在某句中作用发挥得好。还要联句分析。正因为字不离句,所以,在赏析某个字的妙,必须联系其所处的相应句子来分析。答案要有以下几部分:形式上要点明或修辞、或活用、或手法等等;内容上要分析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效果上可从诗中形象(诗人自己或诗中他人)角度分析效果表达得怎样,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效果表达得怎样两个方面介入。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之“炼句”的知识。

 

 

分析句子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如本题的“骤晴”“绿”,深挖其内涵和效果。

 

(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之“构思、思路”语言表达方面的知识。

 

 

虽说这类习题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主流的分析、专家的观点我们绝对不可弃之一边。分析要结合全诗进行,整体考虑,理顺整诗思路或好、或不好。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写牧童眼中农村夏日急雨之壮观富于生活情趣。牛尾的乌云如浓墨泼洒,牛头的风雨急如水车波涌轴翻。顷刻之间,怒涛汹涌卷上了沙滩,就像千军万马鏖战急,阵阵吼声如飞瀑鸣雷令人心寒!牧童家住溪西湾,清早骑牛去那河北滩。慌忙中冒雨渡溪返村,没想到暴雨骤停,又绿了群山。本诗语言风格不事雕凿。通俗易懂的比喻,使人觉得朴实清新,平淡无华的语言组合又极富有生活情趣。本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一个“骤”字。暴雨来的“骤”,去的也“骤”。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不断转换来描绘这壮观的景色。夏日阴晴瞬息变化的奇景,在作者的笔下自然地表述了出来,使人读罢为之叫绝。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这是一首写景诗。写农村中夏日急雨之壮观:一个家住溪西的牧童,一早就骑着牛去溪北放牧。正在放牧时,忽然乌云翻滚,风雨骤至。牧童慌忙冒雨向西南方向渡溪回村,可是雨又“骤晴”,“山又绿”了。

作者巧妙地把风雨骤至之场景提到开头,突兀而起,使人惊心动魄。“泼浓墨”,喻云色之黑;“翻车轴”的“车”是水车,水车戽水,轴翻水涌,发出声音,这里用以形容风雨之声。一以喻色,一以喻声。一以写暴雨将至未至;一以写风雨已经到来。而两者相距,只有牛头牛尾之间,突出了夏雨特征。

      三 四句进一步用多种比喻写风雨之势。“顷刻”言来势之猛,“十万军声”状雨声之壮。“怒涛卷”上“沙滩”,借潮水之汹涌,一喻雨势奔腾。“军声吼”如“鸣瀑”,以“鸣瀑(瀑布)”喻“军声”,又以“军声”喻风雨之声。后三句是补笔。“溪西”应指西南,“溪北”应指西北,即修辞学上所谓“互文”。牧童迎着风雨向西南走,故牛头已经下雨,而牛后还只是乌云。点得清楚,补得必要。尤妙的是第四句忽又一转,写出雨晴山绿,夏日阴晴瞬息变化的奇观。

        作者刻画壮观,自见豪气,转折自如,多用口语,朴素清新,富有生活气息。

       详细参考: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 

http://www.5156zuowen.cn/a/gaozhong/53/3871.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