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垮掉一代领袖|艾伦·金斯伯格:别把疯狂藏起来

(2015-11-05 16:42:01)
标签:

杂谈


艾伦·金斯伯格(Allen Ginsberg,1926–1997年),美国诗人,他在《嚎叫及其它诗》(1956年)中的标题诗确立了其在垮掉的一代中的领袖诗人地位,堪称美国当代诗坛和整个文学运动中的一位“怪杰“。金斯伯格后来参与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嬉皮士”运动,他一度宣扬使用毒品的自由。在越南战争期间,他是一名主要的反战激进分子。



艾伦·金斯伯生于新泽西州的纽华克城犹太家庭,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大学期间曾被一度开除,却于1955年在旧金山的一次朗诵会上,以其《嚎叫》获得轰动性成功。这首长诗抨击了美国社会的物质至上主义,也描写了美国青年的颓废生活方式,在形式上模仿沃尔特·惠特曼的长行自由诗,作为一首诗和一部文献,《嚎叫》可以同艾略特的《荒原》相提并论,它成为金斯伯格和他的同时代人的里程碑。第二部诗作《祈祷文》(1961)描写其与已故母亲的痛苦关系。1960年赴亚洲研究佛教。60年代积极参加反越战运动,出版了《现实三明治》(1963)、《行星新闻》(1969)等诗集。因诗歌集《美国的堕落》获得1974年全国图书奖。《诗集1947-1980》收集了其所有的重要诗作,诗歌风格继承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及惠特曼的传统,并受到当代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的影响。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f5fda8c87ac8c914b1c322cf852aad00.jpg


金斯伯格在1954年遇见了他那位当时年仅21岁的同性爱人彼得·奥洛夫斯基(Peter Orlovsky),奥洛夫斯基作为金斯伯格一生的爱人和伴侣直到1997年金斯伯格去世。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logo_cn/33a341ffa62a288523d64d30cb02fe40.jpg


金斯伯格被奉为“垮掉的一代”之父,他集诗人、文学运动领袖、激进的无政府主义者、旅行家、预言家和宗教徒于一身。[3]  他叫嚷:“别把疯狂藏起来。”这几乎成为他在美学上的宣言。他自称在形式和精神上师承惠特曼,神秘气氛上得之于布莱克。他那些发泄痛苦与狂欢的诗作,不仅给诗坛以巨大冲击,有时也令整个社会为之瞠目。富有意味的是,金斯伯格在1973年成为美国文学艺术院成员,继之又得到了全国图书奖。美国学院终于迎进了这位粗鲁狂野、留着大胡子的反学院派诗人。



《在真实的背后》

金斯堡


在真实的圣约瑟调车场背后

我孤寂的徘徊

在一家油罐场面前

而后坐上长凳

靠近扳道夫的小木屋。

一朵花开在干草堆上

开在柏油大路上

--是可怕的干草花

我想--它生着

酥松的黑枝还有

穗须暗黄的

花冠像耶稣的窄小

王冕,中间那污秽

干枯的棉族

像一把用旧的剃须毛刷

扔在杂品堆里躺着

足足已有一年。

黄色,黄黄的花儿

工业之花,

僵硬多刺丑陋的花儿,

然而还是花

那种鲜黄的外表

象你脑海中硕大的玫瑰!

这是世界之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