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小班幼儿的情感教育

(2012-03-10 00:26:24)
标签:

育儿

分类: 论文

 

[摘要]   郭沫若先生说过: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情感教育、美的教育入手。一个人对父母、对同伴、对周围的人有了深厚的感情,才能服务与社会,立足与社会。可见幼儿期是人的情感发展的关键期,发展幼儿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社会行为,对于提高其社会化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新《纲要》在社会性领域中也这样提出:“幼儿要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它更明确地告诉我们,情感教育在幼儿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必须重视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

[关键词]   小班幼儿;情感;情感教育

 

  良好的情感教育是幼儿健全人格的体现,也是未来国民素质的体现。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家庭结构模式趋于独生子女化,以至于孩子们都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以自我为中心、任性、骄蛮、自私”等不良品行在他们的身上随处可见。因此,从小班幼儿抓起,教育幼儿学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时期形成的思想品德表现将对他的一生产生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我对如何培养幼儿良好情感的一些思索:

一、       将情感教育渗透到环境创设中

幼儿园作为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其环境的好坏对幼儿身体及心理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环境作为幼儿园的一种隐性课程,能对幼儿产生感染和熏陶的教育作用,尤其对幼儿的情感教育更有着“无声胜有声”的独特效果。

1、创设温馨的活动室环境,促使幼儿积极向上

在创设活动室环境时,保持活动室的光线充足、空气清新、色彩明亮、布局整洁美观是非常必要的,能给孩子以温馨舒适感,能烘托出一种促使幼儿积极向上的气氛,给幼儿以潜移默化的熏陶。

开学初,为消除小班幼儿入园时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恐惧感,我们将我们小一班的活动室布置得很富有童趣,墙壁上大幅的卡通画,门窗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小饰物,活动角大量的玩具、图书,漂亮的桌椅等都强烈地吸引着孩子,再加上老师和蔼可亲的问候,像妈妈一样的微笑,使得刚入园的幼儿增添了一份对新环境的安全感。

2、创设自由开放的区角环境,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

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非常重视为幼儿创设一种自主、开放的游戏环境。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倡导的就是要多给幼儿一些自主的机会,同时也能为幼儿情绪的渲泄及紧张心理的缓冲提供机会。因此,为尽可能防止幼儿活动空间密度过高而造成幼儿交往合作行为减少,或攻击性行为增多,我们设置了很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区角游戏,如,建筑角、娃娃家、图书管、美工区、聪明屋等。尽可能多地提供游戏材料,好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游戏,也可以相应地分散幼儿,保证幼儿自主活动的空间,满足幼儿的心理愿望和需要,并相应地减少幼儿之间的攻击性行为。

二、        注重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影响

《纲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首先教师要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情感。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用听觉或视觉表达感情的人,能够体验到那个表达自己感情的人所体验过的同样的感情 所以如果老师每天都以愉快积极的情绪面对幼儿,孩子们自然也会被老师的笑容所感染,即使有不开心的事情,也会有所缓解。如果老师每天都是愁眉不展,情绪低落,那么孩子们也会变得心情灰暗。

尤其对于新入园的小班幼儿来说,总要面临一个适应环境的过程——适应新的老师,新的同伴,新的生活环境等等。为了使幼儿尽快渡过这一阶段,教师就要充分运用情感教育的手段,消除幼儿的陌生感,建立自己与幼儿的亲密感,拉近自己与幼儿的距离。比如,用柔和的语言与幼儿交谈,向幼儿说出:我真喜欢你;通过肢体语言让幼儿喜欢自己,如拥抱她;蹲下来和他一起玩游戏等等。

其次教师和幼儿之间要建立平等、融洽的关系。良好的师生情感交流是保证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在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幼儿、尊重幼儿,与幼儿做朋友、平等交谈,支持和鼓励幼儿,这种情感会感染幼儿并形成一种平等愉快的情绪气氛,幼儿在这种环境里才能形成活泼、开朗、宽容、自尊、自信的健康心理。

三、       注重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情感教育。

《纲要》指出:“幼儿在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到各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1、在学习活动中,把幼儿的认知发展与情感体验相结合

如开展主题“我和我家”时,我们通过“爸爸的胡子”,“给妈妈烫头发”等活动增进幼儿对家长的亲近感。在活动中我们帮助孩子们回忆爸爸的胡渣蹭在自己嫩嫩的小脸上的感觉,让孩子体验父与子之间的爱与乐;在“给妈妈烫头发”时,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介绍自己妈妈的头发,陆韫文说:“我妈妈的头发是卷卷的,是黄颜色的,很漂亮的!”王哲说:“我妈妈的头发还要漂亮呢!”。说话间孩子们的自豪感流露出来了,对妈妈的喜爱之情也无须言表。在这些活动中,老师让幼儿感受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正是这种情感与认知的互动,增进幼儿了与家人的感情,幼儿的情感也在认知过程中得到了丰富,爱的情感与品质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2、在分散活动中,注重幼儿情感教育的随机性与个别性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小班孩子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所以小班幼儿的活动以分散自由活动为主。孩子刚入园,一下子接触那么多的伙伴难免有些不适应,一些孩子参与活动的畏难情绪较重,这时候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教师的及时鼓励与帮助。

例如,晨间自由活动时,看到很多孩子在玩轮胎,黄娴静也挑了一个最小的轮胎滚动着。可是由于她力气比较小,轮胎一会就倒下了,她就呆呆地看着轮胎。于是我走过去轻轻地对她说“每关系,扶起来再试试看,你行的!”,娴静就使劲地扶起轮胎来,我又说:“真的很棒!”孩子的脸上微微露出笑容。很简单的一句话,就使孩子战胜困难的积极情绪迅速高涨,产生出超常的勇气,结果很快就解决了问题,可见老师的支持和鼓励对孩子自信心的树立是多么重要。

3、关注幼儿寻常时刻的不寻常表现,加以良好情感的引导

集体活动、分散活动中幼儿的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老师也不能忽视寻常时刻孩子的不寻常表现,教育往往也“潜伏”在那一瞬之间。

比如,一天吃完中饭,我带孩子们在种植园地散步,孩子们发现了一只小螳螂,王文彬说“把螳螂弄死”,吕洛奕说“不可以的”,洋洋说“螳螂妈妈会难过的”,听了洋洋的话,小朋友们也都说爸爸妈妈会哭的。于是我就顺着孩子的思绪问:“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啊?”欣欣说:“把小螳螂放了。”洛奕说:“对!让他去找爸爸妈妈!”于是我们把小螳螂放了,孩子们一路目送着它的离开。虽然孩子们只是把小螳螂放了,但是我相信这一刻孩子们的心中又多了一份关爱,多了一份对生命的重视!

四、       家园共育,在幼儿的生活照顾性中培养幼儿的社会化情感。

在孩子的人生路途中, 父母是第一任老师,也是第一向导,第一路标,可见家长在孩子启蒙教育活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对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情感极为重要。那么如何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形成教育的一致性呢?我们利用《家长园地》、利用家校路路通、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关于家庭对幼儿情感形成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鼓励家长在家中强化幼儿的情感教育,以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例如,有的幼儿在家和幼儿园出现“一个宝宝两个样”,我们班的殷骏小朋友就是这样,奶奶说在家里孩子不肯自己吃饭,穿脱衣服也都要依赖家人,家里人比较担心孩子在园的情况。可是,幼儿园里的殷骏每天都能自己把饭菜全都吃完,还会主动让老师添汤,吃完了还会天真的问老师:“老师我是不是吃的很干净。为什么“一个宝宝两个样”呢?我们就告诉奶奶,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有一定的规则约束,老师是有原则性地,不会接受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而在家里家长往往因为心疼孩子,这个也顺着他,那样也依着他,所以孩子什么都懒得自己动手。后来家里人也尝试让孩子自己完成自己的事情,现在奶奶说孩子在家也是好宝宝了。

综上所述,情感作为个性的核心,是幼儿心理成长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因此,幼儿期的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和家庭必须重视对幼儿的情感教育,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这样才能把幼儿培养成健康、活泼、聪明、勇敢,具有良好情感的新一代接班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