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种常见蛙类市场贸易情况问卷调查(两栖动物价值评估系列调查NO.1)

(2012-08-30 14:53:20)
标签:

教育

分类: 调查
    农田蛙类捕捉众多的害虫,但其中部分种类因为人类捕捉食用而面临种群下降的风险,为了保护这些"农田卫士",请您参与本次调查(http://www.askform.cn/formpage.aspx?type=1&userid=134282&formid=295676&
),不知道的题目可空着不填写。您的参与是对我们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最大的支持,谢谢!  
    奖品(一部I PAD 和两部数码相机)将于2013年项目结题时,在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由两栖爬行动物保护协会TARC工作人员从参与全部两栖动物价值评估系列调查人员中抽出,并公布在http://weibo.com/herpetologist上。
 
 
 
1 虎纹蛙 Rana tigrina   

    又叫水鸡,田鸡,长得魁梧壮实,体长可超过12厘米。皮肤极为粗糙,头部及体侧有深色不规则的斑纹。背部呈黄绿色略带棕色,有十几行纵向排列的肤棱,肤棱间散布小疣粒。腹面白色,也有不规则的斑纹,咽部和胸部还有灰棕色斑。前后肢有横斑。由于这些斑纹看上去略似虎皮,因此得名。趾端尖圆,趾间具全蹼。前肢粗壮,指垫发达,呈灰色。

   水栖蛙类,常生活于丘陵地带海拔900米以下的水田、沟渠、水库、池塘、沼泽地等处。

   分布区域:江苏、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广西、贵州、福建、台湾、云南、江西、海南、上海、河南、重庆、四川和陕西南部等地均有分布,在国外还见于南亚和东南亚一带。

 

 

 http://s6/bmiddle/a31494b5tc87ef9d6af25&690


 
 
 
 

2 黑斑蛙(黑斑侧褶蛙)Rana  nigromaculata

    体长7080mm。皮肤光滑,有一对明显的背侧褶,雄性有一对颈侧外声囊,体色可据环境条件而发生变化,因而有黄绿、暗绿、灰褐、暗褐等色,多具浅色背中线,背和腿背有黑色斑纹。雌性背面常黑白两色花斑,股背黑色横斑显著。

    广泛栖息于海拔400m以下的平原、丘陵、水田、池塘、湖沼、河流、水库、沟渠等有水的环境,尤喜水草丰富或植物繁茂的近水草丛中,遇险则跃入水中。

    分布区域: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山东、山西、河北、四川、重庆、贵州、福建、广东、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等地。

 http://s5/bmiddle/a31494b5tc87efbfd7dd4&690

 

 

3 沼水蛙(沼蛙 Hylarana guentheri

    俗称:长腰拐  形较大,体长71mm左右。头部较扁平,头长大于头宽;眼间距与上眼险几等宽,幢孔横椭圆形,鼓膜圆而显,约为眼径的4/5。皮肤光滑,背侧褶显著,但不宽厚,从眼后直达腾部;无颞褶,体侧皮肤有小疣粒;胫部背面有细肤棱;整个腹面皮肤光滑,仅雄性咽侧外声囊部位呈皱褶状。指端钝圆,无腹侧沟;后肢较长,胫跗关 节前伸达鼻眼之间,胫长略超过体长之半,左右眼部相重叠;趾端钝圆有腹侧沟;除第四趾膜达远端关节下瘤外,其余各趾具全蹼;外侧蹠间蹼达蹠基部。背部棕色或棕黄色,沿背侧褶下缘有黑纵纹,体侧、前肢前后和后肢内外侧有不规则黑斑;颌腺没黄色;后肢背面有深色横纹或不明显。雄性肱腺呈肾形,1对咽侧下外声囊,体背侧有雄性线。

    沼水蛙生活于海拔1000m以下的平原丘陵地区,多栖息于稻田、菜园、池塘、山沟等地,常隐蔽在水生植物丛间、杂草中,白天隐蔽,夜晚出来活动觅食。

    分布区域:云南,贵州,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等

http://s16/bmiddle/a31494b5tc87efd96d8ef&690

 

 

4 隆肛蛙 Paa quadrana

    体大而扁平,体长约78mm,体重约60g。其名源于雄性个体肛部周围皮肤膨胀呈方形囊状泡隆起这一性征,体背呈橄榄色而略带黄色,体侧棕黄色并有黑色云斑。颌缘及四肢有清晰的黑色横纹,四肢和腹面为鲜黄色。约有510%的个体头背中央脊部有一条黄色纵带,由吻端直达肛部,为色斑之变异。因生活环境不同,背部颜色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出现不规则的深褐、深绿色斑纹。头宽略大于头长,由于腿后端枕部皮肤下陷呈横沟而使头呈三角形,眼大而鼓起,无外声囊。皮肤较粗糙,除吻、头顶及背中部较光滑外,头侧、横沟后和背后端及体侧遍布疣粒或小白刺。肛部隆起皮肤在雄性较光滑,有微小突起,在雌性部分标本具小疣粒。前肢适中而后肢长而粗壮。一般雌性个体较大而肥,雄性略瘦小。

    成体栖息于河流、水沟和积水坑,也见于河边山林中,白天多伏于较大石块下或池边洞中,极少外出活动,傍晚和黎明为其活动高峰期,爬于石块上或水坑旁、惊动后迅速跳入水中。

    分布区域:    秦岭山区千米以上海拔的河流和水坑

http://s3/bmiddle/a31494b5tc87eff4bf3c2&690

 

 

5 滇蛙Rana pleuraden

   雌性最大可达66 mm,雄性略小。头长略大于头宽;吻钝圆而略尖,吻棱不显,指趾纤细,指端尖。体背皮肤光滑,有显著疣粒。生活时背面橄榄绿色和带黄色,斑纹变异大;腹面色浅无斑,少数有网状纹。蝌蚪头窄而体肥硕,体背草绿,与我国北方常见的黑斑蛙相似。

      栖息于海拔1150-2300 m山区低洼地,水塘及稻田内等处。    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有分布。

http://s9/bmiddle/a31494b5tc87f010e9668&690

 

 

6 黑眶蟾蜍 Bufo Melanostictus

    别称:癞蛤蟆、蛤巴、癞疙疱、蟾蜍,最大的外观特征就是自吻部开始有黑色骨质脊棱,一直沿眼鼻腺延伸至上眼睑并直达鼓膜上方,形成一个黑色的眼眶,故命名。体型中等至大型,显现明显的两性异形 ,雄性平均体长5060 mm 雌性则可达90 mm或以上。有多样不同的体色,背部多为黄棕色或灰黑色等,上面布满黑褐色的杂色花斑,腹部则为乳、黄色,皮肤粗糙。吻端钝圆,头略宽,上下颔附近均有黑色线。眼后有香肠状的耳后腺 ,鼓膜显著,除头部外全身均布满大小不一的疣粒或小瘤,疣粒及小瘤均有黑色角质刺。在受惊吓时除耳后腺会分泌出白色毒液外,全身疣粒亦会分泌出毒液以自卫。前肢较细长,后肢则较粗短,均呈圆形,仅有半蹼,指尖亦呈黑色。

    适应性强,能在不同环境下生存。主要栖身于阔叶林 、河边草丛及农林等地,亦会出没在人类活动的地区,如庭院及沟渠等

    分布区域:宁夏、云南、江西、福建、台湾、广东、海南等

http://s12/bmiddle/a31494b5tc87f0327aa8b&690

 

 

7 中华蟾蜍 Bufo gargarizans

   俗名癞肚子、癞疙疱、癞蛤蟆。体粗壮,体长10cm以上,雄性较小,皮肤粗糙,全身布满大小不等的园形瘰疣。头宽大,口阔,吻端圆,吻棱显著。舌分叉,可随时翻出嘴外,自如地把食物卷入口中。舌面含有大量粘液。近吻端有小形鼻孔1对。眼大而突出,眼后方有圆形鼓膜,头顶部两侧有大而长的耳后腺1个。躯体粗而宽。在繁殖季节,雄蟾蜍背面多为黑绿色,体侧有浅色斑纹;雌蟾背面斑纹较浅,瘰疣乳黄色,有棕色或黑色的细花斑。四肢粗壮,前肢短、后肢长,趾端无蹼,步行缓慢。雄蟾前肢内侧3指(趾)有黑色婚垫。  

 

     喜湿、喜暗、喜暖。白天栖息于河边、草丛、砖石孔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傍晚到清晨常在塘边、沟沿、河岸、田边、菜园、路旁或房屋周围觅食,夜间和雨后最为活跃。

   分布区域:河北、山西、黑龙江、辽宁、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地

http://s12/bmiddle/a31494b5tc87f0443c22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