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西坑草龙:今年徽州最火的一条龙

标签:
徽州草龙歙县西坑草龙中秋草龙潘立昇摄影 |
分类: 徽州记录 |

↑清乾隆刻本《歙县志》有载:“八月中秋,……农人具束藁为龙,燃香遍插龙体,鸣钲伐鼓游月光下。”每到中秋,徽州很多地方有中秋舞龙的传统习俗。从去年起,深藏歙县里东乡大山深处的西坑草龙突然燃爆网络,引来新华社、人民网、安徽日报、新安晚报、新浪网、搜狐网、安徽卫视等二十余家媒体争相报道。

↑西坑村是隶属歙县桂林镇黄村的一个自然村,地处歙县里东乡路的尽头,距徽州古城约70华里。今年中秋节(9月13日)一早,西坑村口就挂起了“欢迎各位回家”的横幅,西坑村散布在外地的父老乡亲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

↑西坑草龙,始于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元朝末期,吏治腐败,天下大乱。当时有西坑潘氏第六代兄弟六人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朱元璋为表彰西坑潘氏忠烈,登基后特派钦差至西坑村传达恩赐圣令。恰逢中秋前日,西坑潘氏为迎接圣恩到来,深知洪武大帝的节俭亲民秉性,用刚刚收割完毕的稻草扎成草龙欢舞迎旨。一是隐喻朱皇帝出身草根,却能一统江山、龙首翘楚;二是祈愿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从此,西坑舞草龙习俗代代沿袭,传承至今。

↑中秋舞草龙,历来是西坑村民一种自发性节庆娱乐活动。村庄中心点幼祠坦公布在墙上的村民乐捐榜,那一行行捐资人姓名,令人感受到这个深山村落的凝聚力非同一般。乐捐榜上还有一些特别标注的外村捐助人名单,从中可以看出西坑舞草龙的魅力,已经超越了族限性。

↑西坑村,位于歙县布射河上游的源头水区域,是一个群山环抱、民风淳朴的徽州古村落,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西坑地理位置偏僻,在中秋舞草龙未被挖掘前,鲜被外界关注,乡村旅游还未起步,没有农家乐等接待设施,只能临时发动农户接待,山里人家的特色风味美食独具特色,很是诱人。

↑今年中秋节前一周,就有一些摄影爱好者前往西坑跟拍草龙扎制。中秋节这天,尽管西坑停车、接待等条件受限告急,但也挡不住游客、摄影爱好者们热情的脚步。从上午一直到晚上来者络绎不绝,有黄山市各区县的,有省内宣城等地的,甚至还有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外的游客与摄影爱好者也慕名而来。

↑吉时到,大家期盼的出龙前仪式正式开始。西坑出龙仪式独具特色,充满了原始的激情。在龙会主持下,在外工作的西坑优秀代表发表乡梓情深的感言后,舞龙队的汉子们赤膊列阵,族老亲自为他们斟上三碗酒,汉子们齐刷刷干掉三碗酒后,高喊“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场景豪迈,仿佛就是六百多年前潘氏六兄弟出征时的情景重现,观者被感染到热血沸腾,一片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