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山街,古徽州的富人区!(Salmon记录)

标签:
徽州风景歙县斗山街雨巷摄影旅行潘立升 |
分类: 徽州记录 |
二、我特意在雨天来拍斗山街,是因为戴望舒的《雨巷》实是让我印象太深刻了,幻想在这悠长、悠长,寂寥的雨巷里,邂逅一名丁香般的女子……
三、这条街上80%上的建筑仍是原汁原味,保存完好,也许富贵人家材料都是上乘的,这些高墙大院才能历经几百年仍高傲的蠢立着,你看这高高的马头墙,便知是望族大户。
四、许家厅,建于清初的私塾,徽商贾而好儒,遵循着“以商入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的发展之道,就因徽州这种根深蒂固的尊文重教精神,才有了“一门八进士,两朝十举人”、“连科三殿状,十里四翰林”的旷古传奇。你看这些雕梁画栋,便知许家当年的煌煌荣光。
五,与许家厅紧邻的是杨家大院,是徽派官邸民居的代表作,只拍了正厅,偏厅、后进、樵楼、后花院因镜头被雨水淋花了,片是糊的。杨家大院当年主人是明代礼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与外交部长。
六、街中段的蛤蟆井,充满传奇色彩,唐贞观年间,这里地形较高,水源奇缺,有人发现此处土坎内聚集一群蛤蟆,推测下面有泉眼,深挖后,果然涌冒泉水,水质清冽,百姓欢欣,为感谢蛤蟆提示,井名以蛤蟆为名。
七、歙县是牌坊之乡,斗山街上当然也有,这木质牌坊较为罕见。当年朱元璋起事起兵,途经歙县与部属失去联系,腹中饥饿难忍,又被元兵追杀,蜷伏于斗山街叶氏家后园内,25岁便守寡的叶氏发现后,心生怜悯,夜深人静是,将饭菜放入菜篮内,用绳索吊下楼供朱元璋充饥,七天后元兵败逃,朱元璋才离去,朱称帝后,为感恩,下诏叶氏进宫,然而叶氏以节为重,宁死不从,朱元璋感叹,明代洪武二十四年下旨建造了这座“旌表江莱甫妻叶氏贞节之门”的木质牌坊。
八、街上的黄氏孝烈门坊,建于明代顺治七年,黄氏为童生吴沛之妻,吴早年夭亡,黄氏绝食而死,门坊以表黄氏守道节烈。
九、街上这样的望族宅第有近百幢,看门楼砖雕与门前考究的上马石,便知这些宅第主人的身份了……
十、图上方左拐为斗山街后巷,直通斗山,右拐沿街走一百米尽头便是古时徽州府最繁华热闹的中和街,图下方左拐直通古时手工业一条街的大北街,右拐为斗山街正街。
十一、斗山街街口牌坊前三十米就是岳飞饮马槽遗址,饮马槽再往前三十米就是通往古时商业街“中和街”与手工业一条街“大北街”交汇处。岳飞饮马槽典故是讲岳飞北征,从杭州经徽州斗山街时,饥渴的战马驻足不前,突然此处冒出一股清泉,战马引颈畅饮,昂首长啸。从此这股泉水永不枯竭。
十二、斗山街古时的排水设施就讲究科学规划,每户宅第都有排水口直接排入街上的下水道。